这是一篇以“老麦”的视角,讲述苹果飘香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甜蜜篇章的文章:
"【乡村振兴】老麦:苹果飘香 乡村振兴的甜蜜篇章"
又是一年秋高气爽时,走进我们村的果园,那沁人心脾的苹果香,就像一首悠扬的歌,飘满了整个山谷,也飘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坎里。我是村里土生土长的老麦,看着这片土地上的苹果树,从光秃秃的枝桠,到如今挂满沉甸甸、红彤彤的果实,我的心里啊,比吃了蜜还甜。
想当年,我们村和许多山村一样,日子过得紧巴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田地大片荒芜,主要的经济来源就靠着那点薄田和偶尔的外出务工收入。那时候,村里的苹果树也大多是老品种,个头不大,酸甜不一,卖不上好价钱,更像是“养眼”不“养心”的风景。
“不能让好山好水只养风景,得让它们也变成‘摇钱树’!” 这句话,我们村的老支书常说。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村开始了一场围绕苹果的“甜蜜革命”。
"第一乐章:科技赋能,让苹果“更香”"
光有热情不够,还得有方法。村里请来了农业专家,指导我们改良品种,引进了像红
相关内容:
在老麦乡的太和村,自然与人文交织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画卷。这里,不仅自然风光旖旎,更有一片生机勃勃的苹果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甜蜜篇章。走进这片350亩的果园,仿佛踏入了一幅动人的田园画卷,苹果树郁郁葱葱,果实累累,或鲜红如霞,或青翠欲滴,它们在蓝天白云下竞相展示着自然的馈赠,让人心旷神怡,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勤劳人民的智慧结晶。
太和村的苹果园,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味蕾上的享受。这里主要种植着“青香蕉”“华硕”“华瑞”“红富士”等十多个优质品种,每一种都承载着果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这些苹果,在老麦乡独特的高海拔与充足光照的滋养下,汲取了天地之精华,每一口都是自然的甘甜与清新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正因如此,老麦乡的苹果在市场上享有盛誉,成为了消费者争相购买的“香饽饽”,2024年产量高达150余吨,总产值突破200万元,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在绿色发展的引领下,果园坚持施用农家肥和有机肥,摒弃化学农药,采用人工除草和粘虫板等生物防治手段,不仅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极大提升了苹果的品质与安全,让每一颗苹果都成为绿色健康的代名词。这种对品质的坚守,不仅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更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为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富了口袋,更暖了人心。果园的建立与运营,直接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近就业,每年提供5000人次的务工机会,全年劳务支出高达40万元。村民们在这里找到增收的新途径,无论是年迈的老人还是年轻的妇女,都能在家门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既可以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苹果园,成为连接乡村与城市的桥梁,让村民们在收获果实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乡村振兴,不仅要经济发展,更要文化传承与生态宜居。太和村的苹果园,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果园内,定期举办苹果文化节,四方宾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品尝地道苹果,感受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果园还积极推广生态旅游,将自然风光、农业体验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打卡,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繁荣,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活力。更为重要的是,苹果产业的发展,激发了村民们的内生动力,大家从过去的“等靠要”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干”,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来。道路更加宽敞平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满足的笑容,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太和村徐徐展开。苹果飘香,不仅飘出老麦乡太和村的甜蜜生活,更飘向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每一颗苹果都是乡村振兴路上的见证者,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一个关于奋斗、关于梦想、关于幸福的故事。太和村的苹果产业,正以它独有的方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文图:赵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