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非常吸引人!它结合了几个引人注目的元素:
1. "长时间投入 (历时14个月):" 体现了项目的艰巨性和专注度。
2. "复杂工艺 (上万道工序):" 强调了手工制作的精细和复杂程度。
3. "独特创意 (蒸汽小火车):" 点明了最终成品的吸引力。
4. "亲切称谓 (上海爷叔):" 增加了故事性和人情味,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这个标题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关于匠心、热爱和创造力的故事氛围。读者看到这个标题,很自然地会好奇:
这位“上海爷叔”是谁?他为什么想做蒸汽小火车?
这上万道工序具体指什么?最难的环节是什么?
这款蒸汽小火车最终长什么样?功能如何?
14个月的努力最终带来了什么成果?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新闻标题或故事引子,能够有效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相关内容:
64岁的上海爷叔陆继明,20多年来全身心投入了一件事,自学成才,造蒸汽火车。 这辆蒸汽火车成品为1:8.4等比例缩小,2000多个零件,除了铆钉之外,均是老陆手工打造。加上煤块,添上水,就能在5英寸轮距的轨道上跑起来,平均时速20KM,接小型车厢之后,平地上可以拉动15个人。车身上,蒸汽发电机、自动加水装置、头灯、锅炉压力表、各类操纵阀门、拨杆一应俱全。


要造一辆蒸汽小火车需要14个月,涉及车、铣、刨、磨、钻、镗、钣金、油漆等八道工序上万个工作流程。陆继明花了20多年的时间不断自学、实践、摸索。为了优化流程,老陆60多头才开始学习在电脑上进行机械制图,如今已经“玩”得很溜。 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够了解蒸汽小火车,老陆委托上海国拍线上平台拍卖这辆全手工版打造的蒸汽小火车。 陆继明坦言,自己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别人能够爱上自己造的蒸汽火车,将“这份遥远的工业时代的记忆,值得一直珍藏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