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奇酷看过来,小米已经在搞这个啦!这句话可能是在讨论小米公司在推出新的产品或者服务,而这些产品或服务可能与坚果和奇酷有关。坚果和奇酷可能是小米公司的两个子品牌或者产品线,它们可能在手机、电脑、智能家居等领域有各自的产品。
如果这句话是在暗示小米公司正在推出与坚果和奇酷相关的产品或服务,那么这可能是一个有趣的竞争动态。通常,科技公司会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以保持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然而,这句话的具体含义还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来确定。如果这是从某个新闻文章、社交媒体帖子或论坛讨论中摘录的,那么了解原始的上下文将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
相关内容:
文/卧竹先生
国产手机售价大部分一直徘徊在中低档次部分,坚守许久的情怀,罗永浩还是决定先用坚果的便宜感动用户,占领用户群再说,而360眼看自己的安全免费政策在移动端似乎逐步失效,有被老对手金山杀毒挤占掉市场的趋势,也是赶紧带着奇酷手机厮杀进来。
而在小米刚结束的发布会上,发布的小米红米Note2运用了小米最新发布的MIUI7系统,其实有一项功能还是引起大家的注意,那就是“小米漫游”功能。
好吧,今天的话题是“国产手机低价位策略究竟胜在那里?或者说赢利点在哪里?”
随着国产手机的市场容量的逐步饱和,不管是苹果、三星,还是咱们国内的诸多国产品牌手机,其实都已经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实: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增长逐步放缓。
面对这个事实,开始有人唱衰国产手机的低价策略,首当其冲就是小米,毕竟当初就是它带头搞低价抢购,尽管搞活了国产手机这盘棋,不过也顺便被打上“低端机”的标签。顺便的,有人撰写文章说小米的高配低价模式在美国走不通,其实笔者很想补充下,只要产品好,到哪里都有人要,不要以为美国人就不喜欢便宜,前提是你卖便宜了美国政府会允许,这才是关键。
笔者认为,未来的国产手机尽管在价位上不一定能够提上来,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最主要的赢利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软件的植入更加顺畅
众所周知,目前的手机厂商还是会在手机出厂前安装一些APP软件,而用户在购买手机后,不管用不用这款软件,点击打开看下的欲望基本还是有的,所以对于软件提供商来说,谁能够争取到手机厂商的支持,软件的安装率、使用率、普及率其实会大面积上升的。
不过这么做,其实消费者还是可以使用卸载方式来抵御手机厂商的强制性预装软件,不过有些手机厂商为了避免软件被顺利卸载的情况,就加高软件卸载权限,除非ROOT,否则无法卸载,360奇酷手机这次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营销,声称自己的手机不需要root 也可以顺利卸载。
不过笔者感觉,奇酷的招数虽好,但是还是比不过一些手机厂商的招数,比如小米。小米最早推出过米聊、预装过金山的移动版杀毒软件,不过用户还是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该用微信用微信,该用别的手机杀毒软件还是用别的手机杀毒软件。
后面,小米直接将软件渗透化,比如免费短信功能,这个功能其实就是在线聊天的软件,只是小米使用的模式是,若是双方用户都是小米手机且同时有上网,基于这个模式就可以免费发短信,这点对于运营商动辄0.15元一条的短信还是很劲爆的,表面看是为用户着想,实际上促使更多人用小米手机,鼓舞更多人用这个发短信软件。
再比如杀毒,小米直接不用金山手机助手的名字,就叫安全中心,用的是同款产品,其实多少降低用户卸载的冲动性。
所以说,若是手机销量大,其实软件商的依附性将会进一步加强,现实就是微软推广Windows Phone不利,不得不死磕不擅长的手机制造业务。360杀毒也坐不住,直接联合酷派推出奇酷手机,打算自己挤占些入口。
第二、虚拟电话卡的实现,争取到运营商的支持
传统的运营商赚钱模式就是吸引更多客户使用自己提供的号码,然后开发出诸多收费功能提供给客户,进而赚取利润。而若是虚拟SIM技术,也就是现在时髦的说法e-SIM 模式,简直就是在挖运营商的墙角,触动他们的利益。
不过,这种技术是种趋势,之前苹果就尝试性推出过Apple SIM,不过阻力太大,效果不是很明显。不过最近有外媒报道称,苹果、三星正在积极劝说运营商配合研发和使用全新的SIM卡标准。
而国内,华为推出了名为“天际通”的功能、小米则推出了“小米漫游”,这些技术其实都是为了实现无需在当地办理SIM卡业务也能自动接入漫游地运营商网络的功能。
这项技术就目前看,很多分析家认为推动阻力很大,不过笔者比较乐观,不管多大的阻力,全部来自于利益的分配,当运营商发现无法阻止这个趋势时,实际上运营商会自动及时争取谈判权,合作不代表就是失策,只是蛋糕吃少点而已。
犹记得当年中国移动面对苹果手机的销售时,开始的策略不是非常重视,倒是联通、电信很乐于与苹果打交道,结果是将移动不少高端客户群体拉拢过去,给移动造成的损失还是蛮大的。
这次新技术e-SIM 的推广并非就是不能赚钱,哪家懂得及时探讨技术的开发潜力,及时入局,才能够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否则技术跟不上,又在国际友商屁股吃灰,实际也不好受。
第三、环绕手机为核心,推出多种产品
现在的智能家居话题已经从谈论到逐步实现,智能家居的主要操控方式是离不开手机运用的,毕竟家里的家居网络需要有个遥控器进行操作,而手机其实是最合适的。
若是手机生产商的用户量足够大,推出来的产品实际上购买群体会更多,因为功能上接洽性最好,使用会更加方便,比如小米和美的合作、魅族和海尔合作。通过合作方式,家用电器生产商可以借助手机上生产商的用户量来占有更多市场,而手机生产商则可以促使用户粘性加大,使用更多的产品,此外也可以获得家用电器生产商的资金支持。
远的不说,比如格力集团就自己打造手机品牌,强调自身手机遥控器的功能,而且还真的吸引不少粉丝,只是目前格力手机战略性似乎不明显,所以战斗指数还未可知。
只要手机生产商占据了用户市场,那么,家用电器的推广其实相对更受欢迎,这可比打广告好很多。
尾部来个小结:
国产手机以高配置低价位的方式来进行销售,尽管有人看衰这种模式,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其实还是有空间的。
1、高配置低价位的销售量是有限制的,比如小米,抢不到,大家只能加价到实体店、电商网站上购买,凭这点,其实手机生产商不觉得亏很多。
2、打造品牌的价值是很难的,可是依靠高配置低价位的手机进行品牌打造,效果很明显。比如华为打造荣耀、中兴打造努比亚、OPPO打造一加,品牌的树立速度非常快,而且因为性价比高,粉丝粘性很大,这年头,争取到粉丝就是王者,这点相比砸一大笔钱去投广告、做线下推广来说,还是很实惠的,至少用户是真诚喜爱的。
国产手机潜力非常大,究竟未来的走向如何,其实很难说准。虽然目前受制于专利问题,可是,只要花钱就能够解决的事情,实际上还是可以解决的,毕竟哪怕是欧美也不全是富豪,性价比高的国产手机会有人不喜欢,难说哦!
申明:本文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