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利润表(Income Statement)是理解一家企业如何赚钱的关键财务报表。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核心概念和解读技巧,就能轻松看懂利润表。下面,我们就用最简单的方式,揭开利润表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利润表?"
想象一下,利润表就像一家企业的"“成绩单”"或"“收支明细表”"。它记录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比如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的"收入、成本和费用",最终计算出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
"二、利润表的核心公式:"
利润表的核心公式非常简单,就像我们平时算账一样:
"利润 = 收入 - 费用"
这个公式可以层层分解,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示企业盈利的来源和构成。
"三、利润表的组成部分(从上到下):"
1. "营业收入 (Operating Revenue):"
"含义:" 企业主要业务活动产生的收入,也就是企业“卖东西”或“提供服务”赚到的钱。这是利润表的起点。
"例子:" 零售商卖商品的收入,软件公司卖软件的收入,餐厅提供餐饮服务的收入。
2. "营业成本 (Cost of Goods Sold, COGS):"
"含义:" 为了产生营业收入而发生的直接成本,也就是“卖东西”的成本。
"
相关内容:
大家好,欢迎来到「财务分析基础知识」系列分享,我是你的财务搭子CHery。
想知道一家公司到底赚没赚钱,看懂利润表是关键。获取利润一共有五个步骤,分别是:
- 毛利: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中间利润:毛利扣税费和期间费用
- 营业利润:中间利润加特殊收益
-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减营业外收支
- 净利润:利润总额扣所得税

今天咱们先来聊聊获取利润的前两个步骤,先学会计算企业的中间利润。
获取利润的第一步: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
企业卖出产品收到的钱,就是营业收入,这是赚钱的起点。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卖出这些产品,企业得付出成本,比如原材料、生产人工等,这些就是营业成本。举个例子:一家面包店卖出 100 个面包,每个售价 10 元,那营业收入就是 1000 元。制作这 100 个面包的面粉、黄油、水电等成本花了 300 元,这 300 元就是营业成本。用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1000-300=700 元,这 700 元就是毛利润。毛利润越高,说明企业在产品本身的盈利空间越大。获取利润的第二步:扣除税费和期间费用
有了毛利润并不等于到手的利润,还得扣除各种税费和费用,这一步直接影响最终收益。1. 先看税金及附加这可不是随便乱收的钱,它包括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还有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比如一家酒厂,卖酒要交消费税,这就会算在税金及附加里。
- 销售费用:为了把产品卖出去花的钱。
- 管理费用:和企业管理运作相关的开支。
- 财务费用:和钱的筹集有关的费用。

总结一下
企业的中间利润 = 毛利润 - 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这是计算利润表前两个步骤得出的结果,下期我们继续拆解后续步骤,教你算出企业的完整利润。
建议先点赞收藏,下期对照着学更清晰,不会错过关键知识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