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华为手机 AR 测量功能(通常集成在“AR 测量”或“3D 建模”等应用中)的使用指南。请注意,具体名称和界面可能因华为手机型号和操作系统版本(HarmonyOS)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核心功能:" 利用手机摄像头和 AR 技术,在现实世界中测量物体长度、面积或高度,并可以生成物体的 3D 模型。
"主要步骤:"
"1. 准备工作:"
"手机型号:" 确保您的华为手机支持 AR 测量功能。通常,较新的中高端型号(如 P 系列、Mate 系列、Nova 系列的大部分型号)支持,但具体请查阅您的手机型号是否在支持列表中。部分旧款型号可能不支持。
"环境光线:" 选择光线充足、均匀的环境进行测量,避免过暗或反光过强的区域,以确保 AR 叠加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空间:" 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在手机摄像头前移动,以便完成测量或建模过程。
"网络连接(可选):" 部分 3D 模型导出或云服务功能可能需要网络连接。
"2. 打开并熟悉应用:"
"查找应用:"
在手机上找到名为“"AR 测量"”、“"3D 建模
相关内容:

一、基础操作步骤
1. 打开应用
· 在桌面找到「实用工具」文件夹(部分机型可能命名为“工具”),点击蓝色尺子图标「AR测量」应用。
· 首次使用需授权相机权限。
2. 选择测量模式
底部导航栏提供4种模式:
· 直线:测量物体单边长度(如书本边长)。
· 面积:测量矩形平面面积(如桌面、墙面)。
· 体积:测量长方体体积(如快递箱)。
· 身高:测量人体高度(支持多人同框)。
二、分场景操作指南
1. 测量物体长度(直线模式)
· 步骤:
(1) 选择「直线」→ 移动手机扫描物体所在平面,直到屏幕出现圆形捕捉点;
(2) 将捕捉点对准物体起点,点击底部 "+" 标记;
(3) 沿物体边缘移动手机至终点,再次点击 "+" → 屏幕显示长度数据。
· 技巧:若物体边缘模糊,可手动拖动端点微调。
2. 测量面积(矩形平面)
· 步骤:
(1) 选择「面积」→ 将镜头对准矩形表面(如桌面);
(2) 手机会自动识别边框并生成虚线框;
(3) 点击 "+" 确认 → 显示长、宽及面积数值。
· 注意:反光表面(如玻璃)需粘贴参照物(如纸条)提升识别精度。
3. 测量体积(长方体)
· 步骤:
(1) 选择「体积」→ 对准物体底部平面,扫描至出现捕捉点;
(2) 按顺序标记底面三个顶点(左下→右下→右后),每点点击 "+";
(3) 上移手机标记顶面顶点 → 自动计算长宽高及体积。
· 适用场景:快递箱、家具等规则物体。
4. 测量身高
· 步骤:
(1) 选择「身高」→ 将镜头对准被测者脚部平面,点击 "+" 设置起点;
(2) 缓慢上移手机至头部 → 自动识别人脸并显示身高(误差约±0.3cm)。
· 多人测量:最多支持3人同框测身高。
三、技术原理与硬件支持
· TOF镜头(高端机型专属):
如Mate30 Pro等机型搭载TOF(Time-of-Flight)镜头,通过发射红外激光并计算反射时间,精准测距(误差≤1cm),尤其适合体积和身高测量。
· 普通摄像头机型:
依赖AR算法和运动传感器,需手动校准顶点,精度稍低(误差约1%~5%)。
四、注意事项
1. 环境要求:
· 光线充足,避免强光直射或纯色背景(如白墙);
· 测量距离建议 0.3~1.5米,过远会降低精度。
2. 设备兼容性:
· 需HarmonyOS 2.0及以上系统(2020年后机型普遍支持);
· 部分旧机型(如2019年前)可能无「体积」功能,需第三方App替代(如“CamToPlan”)。
3. 精度优化: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结果可长按保存为带标注的实景图片,方便比对。
五、不同测量场景推荐工具
以下是不同测量需求的推荐方法及操作要点总结:
测量类型 推荐工具 操作要点 适用场景
长度测量 直线模式 标记起点终点,沿边缘移动手机 书本边长、家具尺寸
面积测量 面积模式 自动识别边框,点击确认 桌面、墙面等矩形平面
体积测量 体积模式 按顺序标记底面和顶面顶点 快递箱、规则物体
身高测量 身高模式 从脚底到头顶移动手机 单人/多人身高测量
专业测量 激光测距仪 外接设备,精度更高 装修、工程等专业场景
说在最后
华为AR测量功能适合日常快速估算(如家具摆放、网购尺寸参考),专业需求(如装修)建议搭配激光测距仪(精度更高)。操作时保持手机平稳移动,环境光线和物体表面纹理会显著影响结果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