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拉松赛事中,“白金标”和“金标”通常不是官方的、标准化的等级标识,它们更多是"民间或特定机构"根据赛事的"规模、影响力、品质、赛事运营水平"等因素,给予的一种"非官方的、相对主观的评价或分类"。
可以理解为一种"声誉等级",用来区分不同水平或档次的马拉松赛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解方式:
"金标 (Golden Mark / 金标赛事)"
通常指那些已经达到"国际或国内较高水准"的马拉松赛事。这类赛事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1. "规模较大":参与人数众多,完赛者比例较高。
2. "组织专业":赛事组织、路线规划、补给站设置、医疗保障、志愿者服务等方面都比较规范和成熟。
3. "成绩有竞争力":能吸引众多高水平跑者参赛,并产生优异的成绩。
4. "影响力较好":在当地或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可能吸引媒体关注。
5. "完赛奖牌有品质":奖牌设计精美,具有一定的收藏或纪念价值。
6. "可能获得认证":有些“金标”赛事可能是获得了国际田联(World Athletics)银标或金标认证的赛事(但这需要区分清楚,民间说法和官方认证是两回事)。
"白金标 (Platinum Mark / 白金赛事)"
通常指
相关内容:
春暖花开,又到了“跑马”旺季。在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事中,有的是白金标,有的则是金标,这些标牌有何讲究?赛事等级又是怎样划分的?
其实,标牌就像路跑赛事的“身份证”。有了标牌,就表明该项赛事获得了世界田联的认证。2025赛季,世界田联标牌路跑赛事从高到低共分白金标牌、金标牌、精英标牌和标牌赛事4个等级。截至目前,世界田联今年已公布280场标牌路跑比赛,其中白金标17场、金标50场、精英标63场、标牌150场。
标牌赛事意味着在赛事组织、竞赛安全、跑者体验、政府支持和反兴奋剂等方面达到高标准。不同级别的标牌赛事有各自的准入门槛。以最高级别的白金标赛事为例,申请2025赛季白金标牌的赛事需在2024年至少获得金标认证,并满足最低奖金设置和精英运动员数量等要求。
除了赛事有标牌,参赛运动员们也有等级划分。根据前一赛季的世界排名,世界田联为运动员赋予了白金级和金级身份。2025赛季,申报白金标牌的赛事需在男子和女子参赛名单中分别包含至少3名白金级运动员和4名金级运动员。因此,更高级别的标牌赛事通常代表更高的竞赛水平。
作为马拉松赛事中的“天花板”,世界白金标赛事中,中国有3场,分别是厦门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和眉山仁寿半程马拉松。
世界田联对标牌路跑赛事项目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服务高水平运动员,总体趋势是减少赛事数量、提高申请费用,因此2025年的标牌赛事申报门槛大幅提升。中国田径协会提醒国内赛事组委会,理性看待标牌赛事申请,不盲目追求标牌等级,将重点放在优化赛事组织和完善跑者服务上。对于广大跑者而言,参赛时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比赛,以获得更好的参赛体验。(记者 刘硕阳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