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拉松赛事中,“白金标”和“金标”通常指的是赛事的"等级或认证"。简单来说,它们代表了赛事的"含金量"和"国际影响力"。
理解这个概念最关键的一点是:"它们主要依据的是由国际田联(World Athletics,原IAAF)制定的《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标准》(World Marathon Majors Road Running Championships Regulations)"。
根据这个标准,只有满足非常严格的条件的马拉松赛事,才能获得认证,并被冠以特定的称号。这个称号会随着赛事成绩的稳定性和持续达标情况而"升级"。
以下是“白金标”和“金标”的具体含义:
1. "金标 (Gold Label):"
"含义:" 这是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标准中的"第一级认证"。获得金标意味着该赛事达到了极高的国际水平。
"标准:" 赛事成绩需要"连续5年"都达到大满贯的最低成绩要求(比如男子全程马拉松需达到2小时05分00秒以内,女子需达到2小时15分00秒以内)。
"地位:" 这是获得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资格赛的"基本门槛"。只有连续5年达标,赛事才有资格成为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的一部分。
2. "白金标 (Platinum Label):"
"含义:" 这是世界马拉松大
相关内容:
来源:【人民日报】
春暖花开,又到了“跑马”旺季。在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事中,有的是白金标,有的则是金标,这些标牌有何讲究?赛事等级又是怎样划分的?
其实,标牌就像路跑赛事的“身份证”。有了标牌,就表明该项赛事获得了世界田联的认证。2025赛季,世界田联标牌路跑赛事从高到低共分白金标牌、金标牌、精英标牌和标牌赛事4个等级。截至目前,世界田联今年已公布280场标牌路跑比赛,其中白金标17场、金标50场、精英标63场、标牌150场。
标牌赛事意味着在赛事组织、竞赛安全、跑者体验、政府支持和反兴奋剂等方面达到高标准。不同级别的标牌赛事有各自的准入门槛。以最高级别的白金标赛事为例,申请2025赛季白金标牌的赛事需在2024年至少获得金标认证,并满足最低奖金设置和精英运动员数量等要求。
除了赛事有标牌,参赛运动员们也有等级划分。根据前一赛季的世界排名,世界田联为运动员赋予了白金级和金级身份。2025赛季,申报白金标牌的赛事需在男子和女子参赛名单中分别包含至少3名白金级运动员和4名金级运动员。因此,更高级别的标牌赛事通常代表更高的竞赛水平。
作为马拉松赛事中的“天花板”,世界白金标赛事中,中国有3场,分别是厦门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和眉山仁寿半程马拉松。
世界田联对标牌路跑赛事项目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服务高水平运动员,总体趋势是减少赛事数量、提高申请费用,因此2025年的标牌赛事申报门槛大幅提升。中国田径协会提醒国内赛事组委会,理性看待标牌赛事申请,不盲目追求标牌等级,将重点放在优化赛事组织和完善跑者服务上。对于广大跑者而言,参赛时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比赛,以获得更好的参赛体验。
(本报记者 刘硕阳整理)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