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听起来是一个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并且莲乡公安做出了快速反应。以下是对这个事件的分析和拆解:
"事件核心要素:"
1. "深夜作案:" 诈骗分子选择深夜这个受害者容易疲劳、警惕性降低的时间段进行诈骗。
2. "骗子扮警察:" 利用权威身份(冒充警察)来获取信任,增加诈骗的可信度。这是诈骗中常见的“角色扮演”手法。
3. "设下“止损”骗局:" 这是当下非常流行且极具迷惑性的诈骗手法。骗子声称受害者账户(或银行卡、证券账户等)涉及洗钱、诈骗等严重问题,需要立即“止损”或“配合调查”,否则会被冻结、冻结资产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4. "目标金额巨大:" 直接要求转账10万元,显示诈骗分子可能针对特定目标,或者使用了高诱导性的话术。
5. "莲乡公安火速拆招:" 公安机关迅速介入,成功阻止了骗局,保护了民众的财产安全。
"诈骗手法分析:"
1. "获取信任:" 骗子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受害者,冒充警察(通常是假冒派出所民警、刑警等),报上所谓的“警号”,让受害者误以为是真实警察来电。
2. "制造恐慌:" 声称受害者名下银行卡/账户被用于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涉嫌严重违法,会给受害者
相关内容: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骗术翻新速度极快,反诈与诈骗之间的较量往往就在分秒之间。近日,湘潭县反诈中心联合中路铺派出所快速反应,及时拦截一起“假警察”诈骗,为群众避免了10万元的经济损失。深夜预警:群众疑似遭遇“公检法”诈骗7月6日晚22时许,中路铺派出所接到县反诈中心预警信息,显示辖区居民齐某夫妇可能正遭遇“公检法”类电信网络诈骗。接到指令后,中路铺派出所民警火速赶往齐某家中核实情况。
深度洗脑:真警察上门仍半信半疑然而,当民警赶到时,齐某夫妇已被骗子深度洗脑,对手机里冒充“警察”的诈骗分子深信不疑,反而对上门劝阻的真警察心存疑虑。尽管民警反复解释骗子的套路,夫妇俩仍执意准备转账。
多方合力:家属助阵揭穿骗局为防止群众财产受损,民警立即联系齐某的女儿及其他亲属赶到现场,共同开展劝阻工作。经过反诈中心民警的普法宣传和家属的耐心劝说,齐某夫妇终于醒悟,意识到自己差点落入骗子的圈套。紧急止损:10万元血汗钱保住了原来,齐某夫妇已筹集10万元现金,准备于7月7日转账给骗子。所幸民警及时介入,夫妇俩最终认清了诈骗分子的真面目,保住了这笔钱。事后,齐某夫妇连连后怕,并表示:“以后再也不轻信陌生人,转账取现一定多留个心眼!”
警方提醒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要求转账,凡是以“涉案”“安全账户”为由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如遇类似情况,请立即拨打110或向辖区派出所核实。



来源:湘潭县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