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浏览器广告碰了会自动下载应用,华政学子维权获赔1元

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简单来说,事情的经过大致如下:
1. "事件起因":部分用户反映,在使用小米浏览器时,仅仅是点击或浏览到了广告(甚至是无意中“碰了”),浏览器就会自动触发下载某个应用(例如“小米视频”等)的流程。 2. "用户投诉":这些用户认为小米浏览器的行为侵犯了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属于强制或误导性安装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不得以误导、欺诈、强制等方式收集个人信息”的规定。 3. "学生集体维权":上海华政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的几位学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将其作为案例,收集了证据,并联合起来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了集体诉讼。他们并非代表所有用户,而是以消费者的身份维护自身权益。 4. "法院判决":法院经过审理,认定小米公司(小米浏览器运营方)的行为确实存在诱导用户下载应用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 "赔偿结果":最终,法院判决小米公司赔偿原告(华政学子)经济损失人民币"1元"。
"需要强调的关键点:"
"并非“碰一下”就一定下载":虽然新闻标题和部分宣传如此描述,但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用户可能需要点击广告、点击下载链接,或者在特定条件下才触发

相关内容: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邹佳雯 记者 高文

触碰广告,随即自动下载AP,这算侵犯权益?日前,华东政法大学有学生将小米告上法庭。

今年8月,华政学子范某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责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公开。

判决书显示,原告范某是小米手机用户,在使用中,范某发现小米手机中的部分广告标识不清,触碰会引发自动下载。范某认为,其误触了小米浏览器APP推广的广告,引发了“好看视频”APP的自动下载,小米公司违背了其意愿且耗费了流量,损害其财产权益。

由此, 范某要求小米赔偿其因触碰广告自动下载APP而损失的数据流量费用1元。

对此,法院认为,小米公司没有向原告隐瞒该类链接的真实情况,对此没有侵犯原告的知情权;此外,原告可以通过关闭手机“设置”中“内容推荐”和“资源推荐”,避免网页浏览时受到此类下载广告信息的干扰,对于原告主张的“内容推荐”和“资源推荐”设置的名称不清晰问题,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但法院认为,小米在相关浏览器APP的广告链接中,提供点击即下载应用的服务,未事先取得原告应用下载的许可,侵害了原告的知情权。

法院判决,被告小米公司赔偿原告1元。

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民事判决书 北京互联网法院官网 截图

对此,华政范同学收到了不少网友的点赞,有网友表示:“正因为有这样愿意争取的人,才能推动进步!”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这并非华政学生第一次用法律捍卫权益。此前,华政学子已在上海国拍行拍牌手续费格式条款案、上海铁路局5元异地取票手续费案、上海交通卡公司返还退卡手续费案、上海迪士尼禁止自带饮食案等事件中多次维权,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度。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刘威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