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新城:向往之城,枢纽通达;科创走廊,活力澎湃

这句描述很好地概括了松江新城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向往之城,枢纽通达:"
"向往之城:" 这体现了松江新城的吸引力。它可能指城市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化丰富,或者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让人们向往居住、工作、休闲。 "枢纽通达:" 这突出了松江新城的交通优势。它可能指松江新城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连接着城市各个角落,方便人们出行。
"2. 科创走廊,活力澎湃:"
"科创走廊:" 这指出了松江新城的产业定位。它可能指松江新城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拥有大量的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创新生态链。 "活力澎湃:" 这描述了松江新城的生机与活力。它可能指松江新城充满了创新精神、创业热情,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
"总结:"
这句描述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松江新城的"吸引力、交通优势、产业定位和城市活力",展现了松江新城作为一个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的美好形象。
"进一步解读:"
"向往之城,枢纽通达" 强调的是松江新城的"区位优势和宜居性"。它可能位于上海郊区,但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与市中心紧密相连,同时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

相关内容:

风起九峰,云聚三泖。古老而广袤的云间大地上,正崛起一座人民向往的新城。

年初,松江以8个重大建设项目集中开工、50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400亿元的决胜姿态,为新城建设从勾勒发展蓝图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吹响了冲锋号。松江新城建设按下快进键。

G60科创云廊

枢纽通达,魅力无限

9月7日,沪苏湖铁路上海段施工处,打桩、做墩身、搭承台……现场一片热火朝天。为确保2024年全线竣工,自去年11月打下“第一桩”以来,铁路建设工作面就全方位铺开。

新城建设,交通先行,沪苏湖铁路只是松江新城交通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为了与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这一定位相匹配,在总面积约158.4平方公里的新城土地上,打造松江枢纽,成为松江新城建设中的一张“王牌”。

在松江新城规划中,一个巨大的“∞”(“无穷大”符号)设计既令人眼前一亮,又勾起人们对松江枢纽与松江新城未来的无限遐想。“它站位高远,定位是上海‘四主多辅’铁路枢纽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松江区交通委主任杨进表示。

根据规划,沪昆高铁、沪苏湖铁路、沪昆铁路、沪杭城际等将在此汇聚,东西联络线、嘉青松金线、9号线、23号线、T3线将于此集合,“未来松江枢纽将设置9台23线,站台线路规模居全市第三,将成为继上海虹桥站之后的又一综合枢纽客站,充分发挥其作为上海西南向综合交通枢纽的对外辐射能力。”

未来松江枢纽年客流规模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万人次。这样的结果,也是松江南站客运负责人成钢所乐见的。2010年至今,成钢就在站里工作,在他看来,一直以来松江南站并无始发车,这就导致松江南站成了个“路过”的地方,如果能实现“留客”则是两全其美的事,“既疏解城市中心的交通,又能充分辐射带动松江新城各行各业的发展。”

松江新城“松江枢纽”示范样板区的规划,将让成钢的“留客”梦想照进现实。“采用“站城一体”综合开发的理念,松江枢纽将集中打造示范样板区,作为新城规划建设的重点。”松江规划资源局局长甘富强介绍,松江枢纽是西南方向疏解虹桥枢纽压力、服务市域的重要节点,规划打造成为功能多元、开放融合的“城市客厅”。

根据规划,松江枢纽示范样板区立足“站城一体”理念,将围绕高铁枢纽进行圈层功能布局,提升其功能复合度和区域辐射力。站点周边半径1公里以内为核心功能圈层,重点布局金融商务、会议会展、生产服务等功能,增设影视发布中心、产业服务平台等专业化公共设施,形成面向长三角、服务上海西南的标志性门户区。

“松江枢纽最终集国家铁路、市域铁路、轨道交通、有轨电车、长途客运、常规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还将构建为松江新城“一廊一轴两核”城市空间格局中的松江枢纽核心功能区,也是松江新城南部城市中心。”甘富强感慨,未来,松江新城“30分钟实现内部通勤,45分钟实现与中心城区、其他新城乃至近沪城市的便捷通达,60分钟实现到虹桥、浦东等重要国际枢纽”的出行梦不再遥远,一座高铁时代“站城一体”与“四网融合”的独立的综合性枢纽之城正一步步从规划走向现实。

科创走廊,活力澎湃

一座城市,如果缺乏产业支撑则势必空壳化。因此,自规划之初,松江新城就被赋予了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的历史使命。

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策源地,“十三五”以来,松江始终秉持新发展理念,改革辟路、创新求实,唯实唯干、拼搏奋进,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实现了从1.0版“源起松江”、2.0版“联通嘉杭”到3.0版“九城共建”,再到纳入顶层设计,实现了从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在这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科创企业纷纷在此集聚,为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贡献磅礴力量。

如今,每逢夜幕降临,G60高速边上的G60科创云廊光带总是如约亮起。如波浪般高低起伏的璀璨光带,象征着创新动能在这里绵延不断,映照出的是汇聚于此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和那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一个个壮举:一批重大科创成果在松江新城涌现;一些头部企业和百亿级项目纷纷在此落地。

数据无声,却记录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自建设以来最亮眼的成绩:九城市GDP总量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15,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比重从1/15上升到1/12,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比重从1/18上升到1/16,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近1/10,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国超1/5。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在国务院督查公布的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名单中,松江作为全国十个推进高质量发展成效突出的地方,受到表彰。

“唯有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才能迸发无穷的创造力、展现无限的可能性,始终充满科技范、未来感。”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科创基因,已深深印刻在松江新城的骨子里。

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根据规划,到2035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将达到110万人。坚持以人为本、为人建城,成为松江新城贯彻“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体现。

如今的松江新城,不仅拥有“上海之根、人文松江”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坐拥“沪上之巅、浦江之首”的山水资源禀赋,享有国际花园城市、全国十大休闲城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美誉,未来新城还将持续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慢行有道、水岸共享”的新城宜居场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

“近悦”的同时,还要引才“远来”。2021年松江区储备人才招聘的报名人数达到3300余人,录用80人,报名人数和录用人数均为往年数倍之多,再创新高。他们“用脚投票”,选择扎根松江,所映射的正是对松江新城现在与未来,最真切的肯定。

“人民向往的新城”——这是松江区委、区政府对松江新城建设最根本而又最亲民的愿景。在一廊引领、枢纽通达的大格局中,在各级干部群众的日夜建设下,沪杭廊道上,一座“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正朝我们走来。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李成东

图片来源:松江区

来源:作者:朱俊辉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