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心”是一个很主观的评价,而且长镜头的魅力也各有不同,取决于个人喜好、电影语境和摄影风格。
不过,如果要列举一些在影史上被广泛讨论,并且以"视觉冲击力、情感张力或叙事力量"而著称的、令人印象极其深刻的"长镜头"(或长镜头段落),我可以举几个例子:
1. "《鸟人》(Birdman, 2014)结尾的舞台剧长镜头:"
"为什么震撼?" 这几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长镜头”,因为它是在一个连续的、不断变换景别(从全景到特写)的镜头中完成的。但它展现了主角从自信满满到崩溃、自我怀疑、最终接受现实的完整心路历程。镜头的运动和演员的表演完美结合,将观众一直推向高潮,情感浓度极高,让人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它的震撼在于"情感的极致浓缩和表演的张力"。
2. "《老无所依》(Nobody's Fool, 1994)结尾的公路长镜头:"
"为什么震撼?" 这个镜头非常长,跟随主角一路开车,展现了他在经历背叛和危机后的孤独、疲惫,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镜头非常写意,捕捉了路上的风景、主角的表情和动作细节,营造出一种"弥漫的忧伤和疏离感"。它的震撼在于"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内心的孤独感"。
3
相关内容:
法国后现代电影理论大师安德烈·巴赞曾提到“记录事件”的概念,他认为感性的真实性需要空间的真实,在一个镜头中不能切断时间与空间的连贯性。

他所提倡的摄影手段就是无数导演向往和追求的长镜头,今天Boss就为大家带来10个令人惊艳的长镜头瞬间。
《好家伙》
导演:马丁·斯科西斯

这是一部斯科西斯非常骄傲的作品,讲述了美国黑手党亨利的传奇故事,惊险刺激的剧情之外还有几个令影迷津津乐道的长镜头。

介绍当地黑社会成员时导演用一刀未剪的主观镜头叙述了下来,在压迫的空间中用连贯的镜头让人以第一视角全面的了解了这些心狠手辣的本地黑帮。

当亨利带着女友去餐厅吃饭时,导演巧妙的用了一个长达四分钟的跟拍镜头来烘托人物身份,不用任何介绍和对白,镜头跟着亨利一路上受到的敬畏和尊重已悄然间凸显了他的地位。

《俄罗斯方舟》
导演:亚历山大·索克罗夫

这部全片一镜到底的神作,是导演索克罗夫为了自己所崇拜的长镜头做出的电影史上伟大的一次尝试。

全片中共出现了两千多位演员,三十五个房间,在拍摄前已足足排练了七个多月,拍摄时还有四十多名灯光师和电工花费二十六个小时为场景布光。

德国摄影师提尔曼·巴特纳扛着超过30公斤的斯坦尼康和索尼摄影机90分钟一口气拍完,为人们打造了一场极为奢华的视觉盛宴。

《人类之子》
导演:阿方索·卡隆

未来的人类因为丧失生育能力而陷入恐慌。英国移民官缇欧发现了一个即将临盆的孕妇后拼命保护她,为人类留下最后一线希望。

故事中最经典的一幕当属缇欧一行人在车中遇到歹徒时的长镜头,为了拍好这狭小空间中信息密集的镜头,剧组使用了一种由Doggicam Systems打造的特殊设备,方便了车内车外场景的镜头调度。

卡隆导演还为车量身定制了一个拍摄架,用广角镜头和流动式镜头共同组合拍出了这个出色的长镜头。

《赎罪》
导演:乔·怀特

被青春期叛逆少女布莱妮诬陷入狱的罗比,在服刑期间代表英国参加了二战,由于战术失误和英军一起退到了敦刻尔克等待救援。

如何还原战场的残酷?拍摄此片时年仅35岁的导演乔·怀特用一个长达五分钟,足以载入电影史册的长镜头展现给了我们。

这个著名的镜头跟着主角罗比横跨海滩走过整个营地,看到了败仗之后的士兵百态。调动一千余名群演拍了两天、前后共拍了五次才得到最满意的效果,光这一个长镜头的费用就已达到100万英镑。

《鸟人》
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过气的超级英雄演员里根操持着百老汇一家剧场,在出演一场本可以让他重新翻身的舞台剧时却遇到了种种意外,人生轨迹也悄然间被改变。

这部荣获2015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奖的作品也采用了一镜到底的手法,用传统摄影技术与CG特效相结合,将15个长镜头巧妙地融合成一个完整的镜头,让叙事节奏更加完整流畅。

《雨果》
导演:马丁·斯科西斯

不同于《好家伙》的刺激惊险,这部被誉为“写给电影史一封情书”的作品,则展现了老爷子斯科西斯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一面。

从一开场就用50秒的镜头致敬了电影史第一部作品《火车进站》,他在全片中最后一个镜头更是用一个充满诗意般的长镜头为这部童真的作品收尾。

《地心引力》
导演:阿方索·卡隆

该片最令人惊喜的地方不仅有乔治·克鲁尼和桑德拉·布洛克在宇宙中历经万难的自我救赎,还有那震撼的18分钟长镜头开场。

这个复杂的镜头卡隆导演动用了最先进的动态摄影器材Bot&Dolly的IRIS系统拍摄,最大限度的将CG特效与演员表演完美结合。

这部极具诚意的匠心之作让卡隆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好莱坞另一位大师詹姆斯·卡梅隆也盛赞道这是他看过最好的科幻电影。

《爱乐之城》
导演:达米安·查泽雷

虽然一场乌龙与奥斯卡最佳影片擦肩而过,但依然掩盖不了它的精彩。电影开场便是一个长达五分钟的歌舞长镜头,向人们介绍了热情如火的洛杉矶城。

这场戏花费了两天时间正式拍摄,而且还专门封了洛杉矶一条公路。场景调度要从人物近景一路拍到密集的车流全景,摄制组练习了多次从斯坦尼康到摇臂的无缝对接,前后拍摄了近100次才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摄影机不要停》
导演:上田慎一郎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摄影团队拍摄丧尸片时却变成丧尸的故事,开场就是一个完全令人没有头绪的37分钟长镜头。

这个看似混乱不堪的长镜头其实是导演精心设计的,前后与演员走位拍摄了至少六遍,还需故意拍出拙劣的视觉质感。正是有了这段看似凌乱的长镜头,才为电影后半部分的爆笑反转做了完美的铺垫。

《罗马》
导演:阿方索·卡隆

这位偏爱长镜头的天才导演已经在本文中出现了第三次,这部《罗马》是他在好莱坞漂泊十六载后第一次回到家乡墨西哥拍摄。以白人家庭中的帮佣克里欧的视角叙事,讲述了一段平静的往事。

从开场克里欧不停收拾家的“无意义”长镜头开始,这部连背景音乐都没有的电影却用极强的镜头语言还原着导演童年的点点滴滴,温柔的带着观众回忆过去。

电影中精美的长镜头令人着迷,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也何尝不是一个一刀未剪的长镜头呢?或许这就是它为什么独具魅力的原因吧!
(文章资料及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