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拍摄时间超短的牛x电影,有以下5个秘诀

这里分享5个能让电影在极短的时间内(比如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依然显得“牛X”或引人入胜的秘诀:
1. "核心概念极度聚焦,故事密度极高 (Ultra-Focused Core Concept, Extremely High Story Density):" "秘诀:" 忽略一切次要情节和背景设定,将整个短片围绕一个极其简单、明确、甚至有些极端的核心冲突或概念展开。每一秒都要服务于核心,信息密度要大。 "效果:" 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建立紧张感或情感冲击力,给观众留下“信息量巨大”、“情节紧凑”的印象。例如,《海王》(Tide) 只围绕一个核心场景和情感变化,但极具张力。
2. "视觉语言极具冲击力或独特性 (Visually Stunning or Unique Language):" "秘诀:" 利用独特的摄影风格、大胆的色彩运用、创新的剪辑技巧或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让影片的“看起来的”本身就足够“牛X”。即使故事简单,视觉上的不凡也能立刻抓住观众。 "效果:" 创造强烈的视觉记忆点,让观众印象深刻,觉得这部短片在制作上很有水准和创意。例如,一些实验短片或定格动画短片,其视觉呈现本身就极具魅力。
3. "节奏快如闪电,张力十足 (Blazing Pace, Full of Tension):" "秘诀

相关内容:

《奔跑吧兄弟》电影版上映这几天,票房很快就破了2亿。虽然……前期的拍摄只花了6天时间。同为真人秀电影,很遗憾,并没有打破《爸爸去哪儿》5天拍完电影版的记录。

当然啦,人家是综艺节目的电影嘛,跟正儿八经的电影没有太大可比性。但是还真有电影的拍摄时间能跟真人秀电影匹敌。

今天,壹读君(yiduiread)就跟大家聊聊花超短时间拍出来的电影们,为了给你们增添信心,特地挑厉害的讲。

资深实习壹读君|董苏豪

拍摄时间=正片时间,快吧?其实是“慢”电影

我们对电影的超短拍摄时间这么关心,是因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况。

但是不少导演对这种不正常情有独钟,贯彻执念是最重要的,甘愿自绝于人民。

比如《帝国大厦》,拍了485分钟,片长485分钟,全片就只有纽约帝国大厦这一个镜头。

剧组人员一共6名,在小酒馆成功会师后,就转移帝国大厦对面的时代生活大厦41层洛克菲勒基金办公室,架镜头开拍。导演安迪·沃霍尔的工作就是每半小时过来看看机器底片是不是还在运转。由于不能cut,电影中他还五次晃过镜头。

1965年电影首映时,半小时内坚持没走的观众没几个。8个多小时内帝国大厦的玉照,既没有金刚爬上去又没有飞机过来撞它,无聊之极。

业界对此片的普遍看法是“高度孤独”的神作。按导演的说法:“希望人们从此片中看到时间流逝的样子。”

这部神作告诉了我们,如果你的拍摄时间极短并且毫不掩饰这一点,又不想被人骂,让人从中感觉到了“格调”“深意”就可以了。给观众一种“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的感觉,就能被愉快接受。

顺带一提,虽然不是电影,被誉为“新世纪圈钱计划”的《新世纪福音战士》也是这样做的。制作公司在后期没钱没时间,只好大量运用定格镜头和意识流。比如渚薰被初号机捏在手里,单帧镜头长达64秒,但全程配上贝多芬的《欢乐颂》,让人不明觉厉了10多年。

我们虽然钱少,但我们拍得快啊

多快好省拍电影的导演有很多,他们通常受到的制约因素只有一个——没钱。

杜琪峰拍《枪火》,只用了19天。在香港电影最低潮的时候,他好不容易找到台湾老板250万港币的投资,这时候就只有抓紧拍,钱和时间能省则省。

《枪火》里最经典的站位是商场枪战,一个持续很久的静态空间:保镖们撤退到一楼,躲在不同的柱子后面。

对于此间深意的脑补自然很多。而实际情况是,杜琪峰希望他们站久一点,让片子的时间长一点,自己完成片子的进度自然就快一点。

拖一天都心疼,都是没钱逼的。

同样没钱的知名剧组,还有花28天麻利拍完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虽然此片获奥斯卡提名,但因为缺乏资金,不得不快速解决完前期拍摄。顺带一提,两位男主角的减肥成果倒是为化妆省了很多钱,要知道整部片子的化妆费只花了区区250美元。

拍电影快不快,主要是看导演想不想

每个导演都有每个导演的追求,在拍摄速度的方面,想要登顶的人实在很多。

单纯追求拍摄时间Shorter than shorter的电影,是种试验性影片,拍出来就是为了挑战奇迹的。

典型的例子是印度导演贾亚拉杰,他用了2小时14分钟就完成拍摄了一部以安乐死为主题的74分钟影片,片名为《奇迹》,讲述了一位患胰腺癌的剧作家在其要求安乐死前生命的最后一个半小时。

创纪录也是这位仁兄的梦想,他最初想用不到10小时拍摄此片,不小心速度突飞猛进。

当然,也有被迫快拍电影的,比如著名的《东成西就》。在王家卫慢慢磨《东邪西毒》的时候,刘镇伟为了给制片方一个交待,用原班人马拍了更加逆天级别的《东成西就》。为了赶贺岁档的deadline,花了十几天就完成了前期拍摄。

只要够惊悚,cult片拍快容易

要想快快拍完电影,cult片比较容易做到,毕竟它的精华在于独特拍摄手法和诡异题材。重要的是创意,拍出风格拍出水平拍出气氛。至于场景,低成本也是OK的。

当然这种题材很容易拍得两极分化,一不小心就沦为烂片,经典只在少数。

比如诺兰的成名作《记忆碎片》,奥斯卡最佳编剧、电影剧本提名、获39项国际大奖和26项提名,剧情的双线看了很容易精神分裂。而影片的拍摄,仅用时25天。

同样以拍摄周期之快让人惊叹的还有《电锯惊魂》,经典的恐怖片,每一部的拍摄时间都短得惊人。最为经典的第一部,只花了18天拍完。

还有经典的R级片《水果硬糖》,两位主演、一间房间,仅18天就拍完,靠演技和惊悚氛围赢得巨大争议。

一镜到底可以有,前提是摄制组能折腾

不少追求一镜到底的导演,同样也能将拍摄时间压得很短。

但是,很累。

比如希区柯克的《夺魂索》,1948年的一镜到底作品,虽然限于当时条件,一卷胶片只能拍10分钟左右,所以影片其实是由多个镜头拍成,不算完全一镜到底。

极端的长镜头实验给拍摄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当然,麻烦主要都是带给摄影师、布光师和道具员的,他们要花心思去背每个场景的对应位置,并且精神全程高度紧张。正式拍摄时有个摄影师被笨重的摄影机生生碾过,还没喊出来,就被工作人员捂着嘴拖出了摄影棚。

折腾也换来了时间。制作组用不装胶片的摄影机和演员们排练了仅10天,最终避免了一切干扰因素,拍摄成功。

还有喜欢奇思妙想的三谷幸喜,对于一镜到底有很深的执念。比如他的《大空港2013》,一共只拍了6天,每天早晨租用松本机场4小时。全程一镜到底,摄像把20公斤的摄影设备全部穿在身上,跟着演员拍摄。每天结束,摄像都累瘫在天台。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