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为什么不能实战了?

“太极为什么不能实战了?” 这个问题其实是对太极拳实战能力存在一种普遍的误解和刻板印象。更准确地说,不是太极拳本身“不能”实战了,而是"很多人练习的太极拳,或者人们对太极拳实战能力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实战效果不佳"。
以下是一些导致这种印象形成的原因:
1. "练习方式与实战脱节:" "过度追求形式和缓慢:" 很多爱好者练习太极拳时,过于注重招式的优美、动作的缓慢和标准化,追求“太极气功”的养生效果,而忽略了实战中所需的速度、力量、爆发力和攻防意识。这种“表演型”或“养生型”的练习,自然难以应对快速、激烈的对抗。 "缺乏对抗性训练:" 真正的实战能力需要在对抗和压力下才能磨练出来。如果练习仅仅是单人重复套路,缺乏与对手的推手、拆招、对抗等训练,就很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本能。
2. "对太极拳实战原理理解的片面:" "误解“四两拨千斤”:" 很多人将“四两拨千斤”理解为可以随意卸力、发小力制胜,而忽略了其背后需要极高的灵敏度、对对方劲力的准确判断、身体的整体协调以及瞬间发力的能力。这更像是描述一种高级的劲力运用原则,而非简单的技巧。

相关内容:

太极拳是中国的瑰宝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不仅具有武术的基本功能——技击功能,而且还具有相当高的健身修心养性的价值。

曾经无数个武术爱好者私下问吾太极拳能打吗?为什么一动手实战就输了。首先吾想说的是称之谓拳都能实战!随着某某“太极拳大师”被痛揍,国内众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太极拳不能实战,人云亦云,没有人去分析什么原因,更没有人去解答?不是太极拳不行,是因为他们没练好。 散手、技击,是任何流派武术的最终形式,太极想能实战也绝对少不了这一环节的训练。其实传武各个流派只要结合本派别技术特点再经过很长时间散手训练,都可以形成浓重门派特色的实战招数。

太极拳神话,错把推手当实战!

吾相信很多人经常听到一些太极拳大师吹嘘说道:谁谁来比武,一下把XX人打(推手)飞出去几米远。仿佛他们已经神功无边!

实属可笑!

太极推手只是太极拳修炼中的一个中等层次,有些人刚练到这一步,就拿太极推手当实战武器,四处炫耀收徒,骗人骗钱。这时还用《太极拳论》上的话讲,就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天敌”的境界。

我呸,就这样还去打实战,能不败?真正懂拳的人哪个不对你嗤之以鼻?吾想说推手就是推手,实战就是实战,它俩不是一个层面也不是一个领域的东西!(没有看不起推手的意思,推手也是非常好的运动)。

太极拳推手只是太极拳运动中双人徒手对练的套路形式。

  • 主要有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 活步推手、大持推手、散推手等。推手中需要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来得到帮助。太极拳推手大致为三大流派,一是陈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有管脚、拿关节;二是杨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掤劲大,以 发劲为主;三是吴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柔化为主。其实上述那么多无非是找那股劲,哪有那么神秘?
  • 正如:《太极拳论》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杏”“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些高深的理论通常也是指的推手,如果你能把这个在实战中也能做到,厉害了我哥,恭喜你上了个层次,得了境界而已,能不能在实战领域是个高手真还难说!
  • 太极拳的实战其实没有一些大师、高人说得那么神秘。 跟所有传统拳一个道理,只不过有些拳法是截击对方进攻,然后反击,而太极拳则是化解对方进攻,使对方进攻泄力,然后再进行反击。 太极拳所谓的以柔克刚,柔不只把对方力气化掉就可以了,还要克敌,还需要反击,反击用什么反击呢?

太极拳不但能够锻炼身体的各项机能,而且还是练习心意持久性的一种最佳途径,也能改变人的气质个性。同时它需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用简单的语言,通过心意活动,把它转化成复杂的身体的动作语言。但是这种语言的转化,则必须要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可以这么讲,如果没有师傅的传教,你是不可能直接获得太极拳的真谛,无法开启太极之门。

重要提示,太极拳不是只练套路就行,还有很多很多系统的功法要练。这就是同样的太极拳,有的人能练出功夫,有的人练了好多年什么功夫也没练出来?比如站桩在练太极拳中占着很重要的位置,有的人说,站桩是静态中煅练肌肉,这话也对也不对;有人说站桩是为了站得稳,这话也对也不对,有人说太极不用站桩,本身打套路就是动桩,真是这样吗?不知诸位真的用心思考过吗?

其实,站桩也分知已和知彼功夫。

  • 知已功夫,站桩中去体会、了解自己的身体框架和结构,提高身体的做功能力。人的身体因为后天的不正确使用,导致了变形。
  • 一般人意识对自己的身体认知很差,甚至于腰在哪里、胯在哪里都感觉不出来,更别说去指挥和控制它们了。也分不清楚哪是肉,哪是筋,哪是骨,所以用力时筋骨肉一起紧张,一团僵硬。如此又耗能量效果又不佳。
  • 因此站桩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放松,通过放松,使变形了的身体回归先天自然状态:气血下沉、虚颈收颌、虚胸实腹、圆背松腰、溜臀坐胯……使意识对身体结构的感知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 有了这个阶段的站桩,知已功夫会大大得到提高,你再去做功使力,就分得清楚是筋骨在用力还是肌肉在用力了。学会放松的阶段,一般师父是不让徒弟去搞负重训练的,得松得出来了才能去练。
  • 站桩的第二步就是伸筋拔骨,因为已经分清楚了筋、骨、肉,在站桩时就要求筋绷,骨撑,肉松,练的是筋骨。如果第一步没练好,分不清楚筋骨肉,直接练第二步,就几乎白练了。

在传统功夫中,徒弟的功夫练不到这个要求,师父就不会他讲下一步的练法,其中之一就怕他着急,基础没打好就直接去练下一步的功夫,结果出不来功夫或者出的功夫不纯。可现在还有这么按步骤按节奏按体系教功夫的吗???

有,只是太少了……

文章最后分享一个站桩小知识

第一,初练站桩不可太低,不可硬挺,不可努气。

第二,站桩要追求整体效果,而不能片面追求腿部的力量。

第三,要用脑子站桩,不能傻站。

第四,初学者最好将站桩与练拳结合,每天站一会桩,练趟拳、散散步。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