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鱼眼镜头因其独特的视觉呈现,确实很有魅力,但也需要一些技巧来驾驭。这份“鱼眼镜头使用攻略”送给你,助你在摄影早自习中更好地掌握它!
---
"【摄影早自习】第2285天:鱼眼镜头不会用?使用攻略拿走不谢!"
哈喽,各位摄影爱好者们,早上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的第2285天,让我们继续用光影描绘世界。
很多朋友对鱼眼镜头又爱又怕,爱的是它那360度无死角、夸张变形的视觉冲击力;怕的是它使用起来似乎有些“难搞”,拍出来的照片要么边缘严重畸变,要么画面奇怪。别担心,今天这节早自习,就为大家奉上鱼眼镜头的“武功秘籍”,让你轻松拿捏这种神奇镜头!
"一、 鱼眼镜头是啥?它有什么特点?"
鱼眼镜头,顾名思义,视角极其宽广,通常能覆盖180度甚至360度的范围。它的成像特点非常鲜明:
1. "超广角视角:" 这是它的核心,能“一眼看尽”大范围景物。
2. "强烈的桶状畸变(Barrel Distortion):" 这是鱼眼镜头最显著的特征。画面中央的物体会被向外拉长,远离中心越远,畸变越明显。
3. "边缘锐度相对中心
相关内容:

© 叶梓
比如说当光线偏暗,我拍的是室内的场景,我就会使用这支镜头的f/2.8的光圈来拍照,这个时候它的景深是比较小的,还是要精细的进行对焦的。所以我会打开相机的中心点放大功能,先放得非常的大,再手动的转动对焦环进行对焦,当目标的事物已经清楚了以后,我再缩小整个画面,看到整个构图,重新来构图拍照。我曾经以为像4mm这么超级广的镜头的焦距,应该不用再去对焦了才对,我还以为它天然的就是超焦距的,怎么拍都是清楚的,但是显然事实不是如此,对焦还是得手动的,非常小心的来做。
© 叶梓
在构图的时候鱼眼镜头也比较特别,因为它是那种把整个世界尽收眼底的视野范围,所以所有的东西在鱼眼镜头里都会变得非常的小,除非你贴得很近很近的去拍照。多近呢?我拍人的时候经常只有十几二十厘米远,他的头才会变得大大的,才会比较看得清他的五官。
© 叶梓
当然,要是拍建筑的话相对比较容易,但是你也得贴近拍,站在建筑的可能三四米远的位置就差不多了,如果再站远了,这种房子在画面里就只占很小的一个局部了。因为画面的构图是个圆形的,所以拍建筑的时候你还要特别小心,最主要的那栋建筑它在画面的底部是不是摆正了的,如果它是歪着的,就会让你觉得有点难受。
© 叶梓
如果你是在室内拍摄建筑的穹顶呢,就要特别小心屋顶的线条,它不要太方正了,不要横平竖直,你让它斜着一点,或许画面会更加的动感好看。
© 叶梓
对了,还有曝光的问题。因为整个画面的周围都是漆黑一片,所以相机在判断曝光的时候很容易曝光过度,时不时的都得降低曝光补偿。我经常会减着一(倍)、减着二(倍)、或者减着三倍的曝光来拍摄照片,有的时候还是差一点就会曝光过度了。
© 叶梓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容易出问题的小地方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就是一定要记得关闭机身的防抖功能。如果你正开着机身内的感光元件的防抖功能,那么你将见到在构图的中央那个有图形的圆形的区域一直在上下左右的去飘动,拍的每张照片那个圆的位置都会有点不一样。关掉机身防抖,这个圆才安静下来,才会一直停留在中央位置,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构图上可以更统一一些。
© 叶梓
还有鱼眼镜头的变形不是特别严重吗?所以在拍摄人物的时候,你要尽量把他的脸往中间放,放得稍微靠一点边,它就被压扁了,就不好看了。还有一种特殊的构图方法,也特别推荐大家尝试一下,就是你可以拿着鱼眼镜头朝天空方向拍摄,这个时候画面的边缘部分全都是地平线上的风景。在这个人多的游乐场的场景中,你就会看到周围一圈全都是人头,是人头攒动的一个小地球一样的画面。好,以上就是我在使用鱼眼镜头时的一些心得体会,如果你也有机会去使用鱼眼镜头拍照,你可以先收藏今天的早自习,说不定你就能用得上。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85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