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在中国的概念嬗变与语义形塑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中国经历了复杂的概念嬗变与语义形塑过程,这一过程深受中国特定历史、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一演变:
"一、早期引入与初步理解 (1949年之前)"
"引入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引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重要思想武器。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积极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初步理解:" 早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其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等核心思想上。强调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一时期,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要在知识分子和革命者中传播,并逐渐影响广大人民群众。
"二、确立与深化 (1949-1978年)"
"确立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 "深化理解:" 这一时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强调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按劳分配原则、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等。同时,也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必然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 "语义形塑:" “社会主义”被赋予了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论点摘编】

陈红娟在《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6期撰文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这一话语创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尚未广泛传播,先进中国知识分子主要是模糊、混沌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的社会主义”的使用日渐普及,先进知识分子在其与其他学说比较、辨别、区隔中实现混沌式统合到视域分化、价值分野,初步认识到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其蕴含的价值观主张不断被挖掘、赋义与丰富。新时代以来,“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概念在回应新的理论诉求中得以出场,这一概念从“价值观”维度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领域,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0日 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