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根据公安部为普通网民提出的建议,整理出一些安全使用网络的要点,帮助大家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公安部提醒网民安全上网“十要十不要”:"
"一、要办卡办照,不要无证经营"
"要:" 如果在网上开店或提供有偿服务,务必依法办理相关证件。
"不要:" 不要无证无照就进行经营活动,以免触犯法律,也更容易被诈骗。
"二、要设置强密码,不要简单随意"
"要:" 为不同的网络账户设置复杂且独特的密码,最好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并定期更换。
"不要:" 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简单单词(如“123456”、“password”)等容易被猜到的密码。
"三、要安装杀毒,不要缺少防护"
"要:" 在电脑和手机上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防火墙,并保持更新,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不要:" 不安装杀毒软件,或安装来路不明的免费软件,给病毒和恶意软件可乘之机。
"四、要安装安全补丁,不要软件老化"
"要:"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浏览器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修复已知漏洞。
"不要:" 使用过旧、未及时更新补丁的软件,这些漏洞可能被
相关内容:

资料图:广东警方发布的“净网安网2018”行动现场。中新社发 警方供图
中新网3月7日电 面对纷繁多样的网上信息和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普通网民应该如何安全使用网络?针对这个问题,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张宏业今日给出了五点建议:注重保护个人敏感信息、关注信息系统安全、坚持“先核实再使用”原则、坚持“不轻信、不乱转”原则以及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公安部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净网2018”专项行动工作情况,同时公布10起典型案例。
记者问:面对纷繁多样的网上信息和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普通网民应该如何安全使用网络?
张宏业表示,首先,要注重保护个人敏感信息。个人的身份、证件号码、户籍、金融证券账号、密码等信息尽量不在接入互联网的电子设备上存储;网上填写此类信息时要慎重,对于必须在互联网上提交的信息,采取最小化原则填写;使用高强度密码,在不同网站、应用尽量设置不同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第二,要关注信息系统安全。多普及一些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及时关注公安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及互联网企业通报的网络安全防护知识、了解最新的网络犯罪手法,在使用的计算机和移动设备中要安装安全软件,并保持信息系统和安全软件更新至最新版本。
第三,要坚持“先核实再使用”原则。不在陌生电子设备登录个人账号;对陌生网站、软件、手机APP和WiFi网络连接,要先核实其真实性后再使用。不要轻易点击别人转发的链接、也不要轻易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网上支付时要检查支付网站的正规性、真实性,尽量不使用聚合支付平台,交易完成后要完整保存交易订单等信息。
第四,要坚持“不轻信、不乱转”原则。对于互联网信息特别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账号上发布的信息,在权威单位公布之前不要轻易相信、转发;对于仅在互联网上发布的金融投资类、保健品销售类、招聘类广告保持高度警惕。
最后,要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受到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侵害后,保持沉着冷静,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同时,要及时联系相关互联网企业采取补救措施,防止造成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