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娃看视频时小米手机突然炸了!手腿烧到起水疱。

这听起来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和不幸的情况!孩子受伤了,这绝对是首要问题。请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就医!" 这是最重要的步骤。孩子皮肤烫伤,尤其是起水疱,需要专业医生处理,以防止感染、减轻疼痛和促进愈合。不要自行处理,尤其是不要挑破水疱,这会增加感染风险。 2. "在去医院的路上或到达医院前:" 用流动的"冷水"(不是冰水)轻轻冲洗伤处至少10-15分钟,或者直到疼痛明显缓解。这有助于降温,减轻疼痛和损伤。 用干净、无菌的纱布或布轻轻覆盖伤处,保持清洁,防止感染。避免使用有绒毛的材料。 不要涂抹任何油膏、药膏或酱油等,这些可能会刺激伤口或妨碍医生判断伤情。 让孩子保持冷静,并尽量减少活动,以减轻疼痛。 3. "关于手机“炸了”:" "安全第一:" 如果手机还在冒烟、发热或有其他异常,请确保它远离孩子和其他易燃物,并尽快将其移到安全的地方。如果可能,拔掉充电器。 "联系厂商/售后:" 立即联系小米的客服或售后,报告这一意外情况。拍照记录手机损坏的情况。 "考虑责任:"

相关内容:


刷到江苏那则新闻时,我心都揪紧了——3岁娃正坐在沙发上用手机看视频,手机突然“砰”地炸了,火光带着爆炸声,孩子的手和腿直接被烧伤,皮肤熏黑、水疱破了,连腐皮都掉了一块。这不是电视剧里的情节,是真实发生的事儿,涉事的还是大家常用的小米13手机。今天不聊别的,就把这件事里藏的“手机安全坑”扒透,家里有娃、常玩手机的,看完真能避大坑!

先说说这事儿多揪心。据孩子家长发的视频,9月7号那天,娃坐在沙发上用小米13看视频,没摔、没碰、也没改装过,手机突然就冒火爆炸了。家长急得喊“小孩子刚玩着呢,突然就炸了”。后来晒出的病例更让人难受:3岁男童左手和下肢烧伤,部分皮肤熏黑,水疱破了,局部腐皮都脱落了。目前家长已经联系了小米售后,手机残件要送研发中心检测,但截至现在,小米还没出正式声明,客服只说“原因复杂,得检测才知道”。

这事儿一出来,网友都炸了。有人慌了:“我也用小米13,才买没多久,这谁敢用啊?”要知道,小米13是2022年12月上市的,到现在还不到3年,按说正是“好用的时候”。也有人理性提醒:“别光骂,手机炸了可能是电池、电路,也可能是环境问题,得等专业检测。”但不管原因是啥,咱们普通用户最该关心的是:怎么避免自家手机变成“定时炸弹”?

很多人天天用手机,却把“安全细节”全抛在脑后,这3个错,你家说不定也在犯:

- 手机“带病工作”不重视:电池鼓包、充电时发烫、屏幕乱闪,这些信号其实是手机在“求救”,但有人觉得“凑合用没事”。就像这次涉事手机,虽然没说之前有异常,但很多爆炸都是“小问题拖出来的大麻烦”;

- 给娃用手机“不管不顾”:不少家长图省心,把手机当“哄娃神器”,让孩子抱着看半天。但孩子小手没轻重,可能会把手机压在身下、摔在地上,还可能凑近屏幕,一旦出事,距离近、反应慢,伤得更重;

- 充电时“边充边玩”成习惯:不管是自己刷视频,还是给娃看动画,总有人喜欢插着电用手机。但充电时电池处于高负荷状态,再玩耗电的内容,温度飙升,风险直接翻倍。

给大家整理了4个“手机安全保命指南”,不管是自己用还是给娃用,都记牢:

1. 手机出现这些信号,立刻停用:只要发现电池鼓包(手机后盖凸起、屏幕顶起)、充电时异常发烫(握在手里觉得烫得难受)、频繁自动关机或闪屏,别犹豫,马上停用,找官方售后检测,别自己拆修;

2. 给娃用手机,必须“盯紧”:别让3岁以下孩子单独用手机,就算看视频,也要家长在旁边看着,控制距离(至少离屏幕30厘米以上),每次别超过15分钟。更别把手机给娃当玩具扔、摔;

3. 充电时绝对别做这两件事:一是别边充边玩,尤其别玩游戏、刷视频;二是别用“杂牌充电器”,哪怕原装的丢了,也得买品牌官方适配的,杂牌充电器电流不稳定,最容易引爆炸;

4. 手机别“超期服役”:一般手机用3-4年,电池性能就会下降,安全风险也会增加。如果手机用了好几年,电池不耐用、还总出小毛病,别将就,该换就换,比起省钱,安全更重要。

这次事件里,家长已经联系了小米售后,咱们等着官方的检测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这事儿给所有人提了个醒:手机不是“绝对安全”的,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小细节,可能就是“定时炸弹”。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千万别把手机当“甩手掌柜”的工具,多一分细心,就能少一分危险。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