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关于手机NFC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防范。
"警惕!手机NFC的潜在风险(并非“隔空盗刷”的恐慌,而是需要关注的特定场景)"
首先,需要澄清一点:目前"没有可靠的技术"能够通过手机NFC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隔空盗刷”(即远程控制并刷掉你的银行卡或支付账户)。这种说法往往带有夸大成分或源于误解。
然而,NFC技术在某些特定、通常是"物理靠近"的场景下确实存在一些风险,需要我们警惕:
1. "恶意读卡风险(特指银行卡/交通卡):"
"场景:" 在公共场所,如果有人携带特制的NFC读卡器,并且你的手机开启了NFC功能且绑定了银行卡或交通卡,理论上,当你的手机靠近该读卡器时,该设备"可能"会读取到你卡片的"信息"(卡号、有效期、CVV等,但不包含密码)。
"危害:" 读取到的信息可能被用于信息窃取或进一步的欺诈尝试(例如,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被用于“捡卡”支付,但这需要物理接触且技术门槛较高)。
"注意:" 这"不是"“盗刷”,因为交易需要你的指纹、面容ID或密码验证。但信息泄露本身就是风险。
2. "未经授权的
相关内容:
手机设置里有一个功能叫做NFC,你可以检查一下。关闭它的一个方法是,从手机屏幕的右上角向下滑动,会出来一个快捷菜单,里面有很多图标,比如无线网络,蓝牙。你可以在里面找一个像信号标志或者带有字母“N”的图标,点一下,让它从亮的颜色变成灰色,这个功能就关掉了。
有些手机的快捷菜单里可能没有这个选项。那么就需要另一个方法,就是打开手机的“设置”程序。在设置界面的最上方,通常会有一个搜索框。你可以在这个搜索框里输入“NFC”这三个字母,然后点击搜索。搜索结果会直接把你带到NFC功能的开关那里,你只要把它关掉就可以了。
那个叫NFC的功能,全称是近场通信。它的作用就是让手机和另一个设备在靠得很近的时候,可以交换信息。平时我们用手机碰一下公交卡刷卡机,或者在商店里用手机碰一下付款的机器,就是用的这个功能。它确实让生活里的一些小事变得快了一些,不用再掏出实体卡片。
这个功能如果一直开着,并且手机没有设置锁屏密码,就会出现安全问题。江西九江就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个人的手机就是因为没设密码,NFC也开着,结果被另一个人用一部手机靠近碰了一下,里面关联的银行卡信息就被读取了。整个过程,受害者完全不知道,手机就在自己身边。
骗子拿到这些复制的信息后,就可以去消费。他们可能通过一些特殊的POS机,直接把钱从你的卡里刷走。或者用这些信息绑定到某个支付平台,去购买东西,比如奢侈品。钱就这样被转走了,而且速度很快,等你发现的时候,钱已经到了别人手里,追回来会变得很麻烦。
一个姓周的南京女士,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抖音客服”,说她的“百万保障服务”到期了,如果不取消,每个月会自动扣除一笔费用。为了让她相信,对方准确说出了她的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她一下就慌了,失去了判断力。
南京的周女士,因为这个事情,银行卡里的钱少了将近12万。
接着,这个假的“客服”就引导周女士下载了好几个软件。她当时没有多想,就按照对方说的去做了。后来才发现,那些软件根本不是什么官方工具,而是木马程序。这些程序一旦安装在手机上,骗子就可以在后台监控手机的一切操作,包括看到你屏幕上显示的所有内容。
事情还没有结束,最关键的一步来了。骗子让周女士拿出自己的实体银行卡,然后把卡片贴在自己手机的背面,并且告诉她“这是解绑扣费服务的最后一个步骤,需要验证卡片信息”。周女士照做了,就在银行卡贴上手机的那一刻,卡里的钱就被转走了。
怎么关掉它
关闭这个功能的操作很简单,不需要很复杂的步骤。第一种方式,通过手机的下拉快捷菜单。这个菜单里集合了手机最常用的一些开关。仔细在里面寻找一下,NFC的图标通常是一个 stylized 的 “N” 字母,或者像一个倒置的Wi-Fi信号。找到后,确保它是灰色的、不亮的状态。
如果快捷菜单里找不到,就用第二种方式,通过“设置”。打开手机主菜单里的“设置”图标,进入后,在最上面的搜索栏里,用键盘输入“NFC”。系统会帮你找到这个功能的具体位置。点击进入后,你会看到一个开关按钮,把它拨到关闭的位置。这样就从根源上把它关掉了。
在NFC的设置页面里,有时候还有一个叫做“触碰付款”或者“默认付款应用”的选项。点开这里,你可以看到哪些手机应用被授权使用NFC功能来进行支付。检查一下这个列表,如果你发现有不认识的应用,或者你不希望某个应用有这个权限,就把它取消掉。
骗子怎么说
骗子打电话过来,通常会用一些听起来很正式的理由。一个常见的说法就是“百万保障”,他们会说这个服务是收费的,或者即将开始收费,以此来制造你的紧张情绪。抖音的官方已经说明过,“百万保障”是被盗刷后的赔付服务,是免费的,也从来不会主动打电话要求用户续费或者缴费。
任何自称客服,打电话来谈论“百万保障”续费、缴费、或者注销事宜的,都可以直接判定为骗子。他们会利用这个由头,一步步诱导你进行下一步操作。他们的目标不是真的要帮你处理什么服务,而是要骗取你的银行卡信息,然后把你的钱转走。
他们会让你下载非官方的软件,这其实就是木马病毒。他们还可能会让你打开“屏幕共享”功能,这个功能一旦打开,就等于把你的手机屏幕实时直播给对方看。你手机上显示什么,他们就能看到什么,包括你收到的验证码短信,或者你输入的密码。

一个姓陈的长沙女士,也是因为类似的骗局,账户里的钱被转走了。她也没有输入过密码,也没有向任何人提供过手机验证码。整个过程都是在骗子的引导下,在自己的手机上进行了一些操作,最后导致了财产的损失。这说明骗子的方法很有迷惑性。
长沙的陈女士,遇到了差不多的情况。她的账户里有5万8千元,就这样不见了。她没有输入密码,也没有告诉任何人验证码。
当骗子通过木马和屏幕共享,看到了你的屏幕,再诱导你把银行卡贴在手机上时,NFC功能就会读取你卡片上的磁条或者芯片信息。这些信息会显示在你的手机屏幕上,骗子通过屏幕共享,就同步获取了你的银行卡号、有效期等关键信息。
有了这些信息,他们就可以在别的设备上,把你的银行卡绑定在他们的支付账户上,或者通过一些渠道直接进行消费。因为某些消费场景在特定额度下不需要支付密码,所以钱可以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划走。这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好的流程,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最后的盗刷做准备。
提醒家里人
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除了检查自己的手机,也应该提醒一下家里的人,特别是父母或者长辈。他们可能对这些手机功能不太了解,也不知道其中存在的风险。一个电话,一次提醒,比转发一篇文章给他们看可能更有用。
你可以直接打电话问他们:“妈,你的手机N-F-C功能关了吗?”如果他们不知道是什么,或者不知道怎么操作,你可以耐心地教他们。告诉他们怎么在设置里找到这个选项,然后把它关掉。告诉他们,如果平时不用手机碰一下就坐公交或者买东西,那这个功能就用不上,关掉会更安全。
这种直接的沟通,可以帮助他们避免掉入类似的陷阱。因为很多骗局就是利用了信息差,利用了人们对新技术的不了解。让身边的人也多一份警惕,多了解一些安全知识,共同保护好自己的财产,这是很实在的事情。不需要说得太复杂,就告诉他们有这么一个开关,关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