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古建筑总显“新”?手机“暗角+侧光”,突出砖瓦的岁月感

拍摄古建筑时,想要避免“新”的观感,突出其砖瓦的岁月感,确实需要一些技巧。手机摄影在这方面也能做到很多,特别是利用好“暗角”和“侧光”这两个元素,效果会非常显著。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 光线运用 (侧光是关键)"
1. "利用侧光 (Side Lighting):" 这是最能突出材质和纹理的方法。 "效果:" 侧光会清晰地勾勒出砖瓦的棱角、缝隙、凹凸不平的表面。光线照射的部分显得硬朗、有质感,而阴影部分则暗示了时间的沉淀和深度。 "拍摄角度:" 尝试将相机放在主体建筑(如墙、柱、窗)的侧面,让自然光(最好是柔和的散射光,如阴天或清晨/傍晚)从相机的一侧照射过来。避免正午的直射阳光,那会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有时反而不利于表现砖瓦的细节。 "寻找最佳光线:" 不同时间段的光线效果不同。清晨和傍晚的“黄金时段”光线柔和,色彩温暖,非常适合拍摄古建筑,能很好地突出材质。阴天虽然光线平淡,但均匀柔和,能更好地展现砖瓦的细节和肌理,不易过曝。
2. "避免过曝和死黑:" 正确曝光非常重要。侧光

相关内容:

导语:我是老刘,一名有20多年经验的职业摄影师。在西双版纳三年多以来,我走遍了这里的十二大普洱茶山,切身感受每一片土地的呼吸与温度。在这期间,不断有朋友向我咨询各类手机摄影问题——无论是旅行随拍、人像写真、花卉特写,还是雨林风光,大家遇到的困惑往往相似而又具体。于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与思考,我决定系统地整理自己在手机摄影上的实战方法和创作思路,写成系列文章,真正分享一些干货硬知识,帮更多人用手机也能拍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前阵子在易武茶山拍老茶房,青瓦上还留着几十年的雨痕,砖缝里长着淡绿青苔,茶农兄弟举着手机拍完却皱起眉:“咋拍得跟刚翻新似的?连磨损的瓦边都显亮,没点老味儿”。我蹲下来摸了摸瓦面跟他说:“兄弟,老东西拍太亮就没魂了,跟老茶饼没包浆似的,得给边儿压暗,再找对光,纹路才显岁月”——后来我教他用“暗角+侧光”拍古建筑,砖瓦的裂纹、青苔的旧感一下就出来了。

古建筑青苔

一、拍古建筑“显新”?根源是没给“岁月留痕迹”

茶农拍老茶房犯的错,跟大家拍古建筑显新是同一个问题:他用手机自动档,设备会“提亮所有细节”,把老瓦的暗纹、砖缝的阴影全拍没了。我跟他解释:“这就像把岁月盖严实了,跟煮老茶煮太淡,尝不出陈香一样,老物件的‘旧感’全在暗纹里藏着”。

当时茶农对着老茶房的瓦面猛拍,屏幕里只剩一片亮瓦,他着急地递过手机。我指着屏幕说:“你看这边缘,太亮就没‘沉劲儿’,跟老茶仓的木梁似的,边缘暗、中间亮才见年头;要是把所有地方都拍得亮亮的,岁月留下的痕迹就没了”。后来我们一起琢磨透了:古建筑的砖瓦、茶山的老茶房,都是“老物件”,不压暗边缘、不找对光,就像晒老茶时没遮阴,茶叶被晒得没了陈韵——细节全在“过亮”里丢了,自然拍不出岁月感。我还补了句:“兄弟,不管拍老瓦还是老茶,都得顺着‘旧’的性子来,太亮就‘冲’没了岁月,得柔着来”。

古建筑~绿芽

二、2个“手机拍古建筑”实操招,我教茶农的“留旧逻辑”

1.加暗角:给古建筑“镶个旧框”

我跟茶农说“老东西得有‘暗边’才显沉,跟老茶饼用竹箬包边似的,能压住亮劲儿”,核心就是调手机的“暗角”功能。在老茶房边,我一步步教他实操:

先教他打开手机相册编辑(不管是自带编辑还是常用修图APP,都能找到“暗角”选项),我让他把强度调到8~10:“别太浓,不然像糊了;也别太淡,压不住亮边,就跟包茶饼的竹箬松紧得刚好一样”;

我还提醒他重点压“画面四周”,让中间的砖瓦成为视觉焦点——比如拍老茶房的屋顶,暗角压完后,瓦面的雨痕会更突出,砖缝的青苔也不晃眼,不会抢了主体的“旧感”。

古建筑

上次按这参数教他调完,老茶房瓦面的雨痕和磨损痕迹一下就分明了;后来拍古镇的砖墙,他一开始忘了加暗角,墙面反光显新,想起我教的方法加完暗角,墙面上的旧标语、裂纹都显出来了。茶农凑过来看屏幕,笑着说:“这就对了!暗角像给老建筑‘镶了个旧木框’,跟老茶饼用竹箬包着似的,显沉、显旧”。

2.找侧光:给砖瓦“照出岁月纹”

“光加暗角还不够,得让光把老瓦的‘皱纹’照出来”,我帮茶农拍老茶房时提醒他:“咱们拍茶树的绒毛得用侧光,老瓦的裂纹也一样——顺光拍全反光,侧光拍才能照出明暗对比,把岁月痕迹显出来”。

我教他不用等特殊天气,选两个时间段拍就行:①上午10点前,②下午4点后,这时候阳光斜射,角度刚好。比如拍古建筑的山墙,我让他等着阳光从左侧或右侧照过来,再对准砖瓦,还教他把EV(曝光补偿)减0.3:“这样能避免亮部过曝,让阴影里的裂纹更清晰,跟咱们看老茶饼的油光,得避开强光直射一个理”。

他之前顺光拍古镇砖墙,墙面反光显新;按我教的找侧光、调EV-0.3后,砖墙上的磨损痕迹、手工凿刻的纹路全露了出来。茶农拍完后感慨:“光从侧边来,才把老瓦的‘岁月印’照出来,跟看茶芽的叶脉纹路一个理,没光衬着,再好的细节也藏着”。

古建筑青苔屋檐

三、总结:拍好老建筑,就是留住岁月的故事

其实拍古建筑和我教茶农拍茶山老茶房的道理相通:暗角压边缘显沉,侧光照纹路显旧,不用复杂设备,就能把岁月感拍出来——这是我教茶山兄弟的“实在招”,他亲测不管拍古镇砖瓦还是茶山老茶房,都管用。

你拍古建筑时,是不是也觉得顺光拍太亮、显新?下次打算先试加暗角,还是找侧光?评论区聊聊。记2个关键好收藏:①暗角:手机编辑调8~10强度;②侧光: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EV减0.3。

关注我【壹揽天下・茶山行】,一起学摄影,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成长为人人羡慕的“摄影师”。无论是旅途中、工作里、生活中,还是炫一下自己的朋友圈,都能“甩掉”废片的烦恼与尴尬,提升为成就感和幸福感。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