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iPhone通过不断调整手机大小,成功维持了高销量。这一策略背后有多重原因,也体现了大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精明运作。
首先,调整手机大小可以帮助苹果公司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对于手机大小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有的消费者喜欢大屏幕手机,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而有的消费者则更倾向于小屏幕手机,因为它们更便于携带和操作。通过推出不同大小的iPhone,苹果公司可以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调整手机大小有助于苹果公司塑造产品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通过不断推出新型号、新尺寸的iPhone,苹果公司可以保持市场关注度,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同时,不同尺寸的iPhone在设计和功能上也有所差异,这有助于苹果公司塑造多样化的产品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
此外,调整手机大小还有助于苹果公司进行产品线优化,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不断推出新型号、新尺寸的iPhone,苹果公司可以淘汰旧型号,优化产品线,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不同尺寸的iPhone在价格上也有所差异,这有助于苹果公司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最后,调整手机大小还有助于苹果公司进行技术创新和迭代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断提升。通过推出不同尺寸的iPhone,苹果公司可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迭代升级,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
相关内容:
Key Points
近十年iPhone全球年出货量基本没变,而在中国市场还在下滑;
苹果打算用「三年计划」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主打轻薄的iPhone Air只是开胃菜;
据说明年的主菜会是一款折叠屏iPhone,Air还是一次硬件工程的先行演练。
然而折叠屏市场已经充满了安卓厂商,而且出货量增长开始遇到瓶颈;
虽然iPhone 17有了更多AI功能,但最核心的,由大模型驱动的AI体验,依然不见踪影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公司在库比蒂诺总部举办2025年秋季发布会。和以往的发布节奏一样,苹果依次推出了耳机、手表,最后是手机。本次发布会上,苹果发布的新产品包括AirPods Pro 3耳机、3款新手表(Apple Watch Series 11、Apple Watch SE 3和Apple Watch Ultra 3)以及iPhone 17系列的4款手机。

从左往右分别是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
最近几年,苹果常常被质疑创新能力下降,秋季发布会也逐渐失去了昔日「科技圈春晚」的光环。本次发布的大多数新品仍然属于渐进式升级,主要是设计调整和规格提升,最大亮点则是iPhone Air。这是近年来除了Vision Pro外,苹果在硬件形态上跨出的最大一步。
过去几年,iPhone 的升级常被称为「挤牙膏」,新产品和前代相比,只是边缘看起来略有不同,可能会有新配色,芯片和摄像头传感器会有升级,但整体外观几乎没有区别。而在更早的时候,外观更新是促使人们排队购买最新款iPhone的主要动力之一。现在,消费者购买新iPhone通常是因为旧手机屏幕碎裂、电池损坏,或者是想拍出画质更好的照片和视频。这些消费者可能并不完全认可每一代iPhone功能升级的价值,只是适应了苹果的生态,习惯性地购买该品牌的新产品。
本次推出的iPhone Air是苹果iPhone在外观上最不同的产品,苹果称它是迄今最薄的iPhone,厚度仅5.6毫米,配备6.5英寸显示屏(标准款iPhone 17是6.3英寸,Pro款有6.9英寸和6.3英寸两种尺寸)。
在iPhone销量承压之时,苹果为何选择改变手机形态,推出一款主打轻薄的手机?
苹果需要新鲜感来提振销量

最近几年,iPhone的销量始终面临挑战。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苹果的全球出货量为2.25亿台,同比下降了1.4%。在中国市场,苹果的出货量下滑了17%,市场份额从19%跌至15%,特别是第四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出货量骤跌25%,整体销售额下降11.1%,是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市场的最大降幅。
今年第二季度,苹果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不过库克承认,这种上涨主要得益于「国补」政策。在中国市场,苹果面临着来自华为和小米等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IDC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华为以1250万台的出货量、18.1%的份额重返中国市场第一,超过苹果13.9%的份额。
观察iPhone历年出货量可以发现,2015年之前iPhone处于高速增长期,然而这之后增长戛然而止,近十年来iPhone的年出货量都在2亿至2.5亿之间涨涨跌跌。而iPhone最近一次销量爆发,自然是2014年大屏幕Plus机型的推出。
苹果想要再次利用吸引眼球的新机型来重振业绩,并展示其创新能力。根据长期关注苹果公司产品动态的马克·古尔曼8月底的报道,苹果正在执行一项「三年计划」,目标是重新设计iPhone以提振销量,iPhone Air是这项计划的第一步。

自2020年以来,苹果每年都会发布4款iPhone,分别是标准款、Plus、Pro和Pro Max。此次发布iPhone Air的同时,苹果放弃了曾经的销量扛把子,即2014年iPhone 6系列开启的Plus机型。
事实上,这些年Plus机型已经失去了曾经的辉煌,用户们要么选择全能的Pro Max,要么选择性价比更好的标准款。研究公司DSCC的数据显示,从苹果屏幕订单总额占比来看,Plus机型在iPhone 16系列中产量垫底。
不过,把销量希望寄托在Air机型上,可能为时尚早。Air的卖点是轻薄,但999美元的售价比基础款iPhone 17(799美元)贵22%,与售价1099美元的iPhone 17 Pro仅相差100美元。然而性能方面,iPhone Air的电池最长续航27小时,不及iPhone 17的30小时。虽然再花99美元就能为Air买一个MagSafe电池组,将电池续航时间延长至40小时,但这似乎又违背了推出更轻薄手机的初衷。摄像方面,Air的相机仅有单镜头,缺少4800万像素的Fusion超广角镜头和微距功能;音效方面,Air也只配置了单扬声器。
目前来看,iPhone Air的确不是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截至发稿,iPhone Air在京东上的预约数约25万台,远低于iPhone 17 Pro(135万台),甚至只有iPhone 17(258万台)的1/10。
苹果上一次在新机型方面的尝试是2020年推出的iPhone 12 mini,它是当时价格最低的iPhone,售价为699美元。消费者情报研究伙伴公司CIRP的数据显示,mini仅占iPhone 12全系销量的6%。苹果在2022年后终止了mini产品线。
此外,三星在2024年推出的Galaxy S25 Edge Air定位和iPhone Air类似,其市场表现同样不佳,上市首月的全球销量仅为65万台,最终三星选择在下半年减产。
iPhone Air是苹果折叠屏手机的前奏
目前来看,Air机型的销量可能并不理想,但作为苹果「三年计划」推出的第一款手机,苹果在Air机型上的技术尝试和积累将为2026年和2027年更大胆的机型尝试做准备。
根据「三年计划」,苹果预计将在2026年推出其首款折叠屏iPhone,而在2027年iPhone问世20周年之际,公司还计划推出一款立体弧形玻璃屏幕风格的iPhone。
苹果的折叠屏目标是在展开状态下厚度小于5毫米,折叠状态下厚度为9.5毫米——实现这种设计的首要前提就是机身足够轻薄,Air显然是一次硬件工程的先行演练。
为了做到极致轻薄,iPhone Air在硬件设计上做了多项创新:为了节省空间,取消实体SIM卡卡槽;为了散热,采用钛合金中框、背板换成超磁晶玻璃。
iPhone Air还首次在手机上大规模使用苹果的自研芯片:搭载A19 Pro(5核GPU)、全新N1(无线网络芯片)和C1X(苹果首款蜂窝基带芯片),苹果称,iPhone Air比iPhone 16 Pro的高通方案速度更快、功耗降低30%,是迄今最节能的iPhone。
减少第三方芯片还可以实现更紧密的封装,进一步压薄机身。而这些技术储备都将直接服务于折叠屏产品。

苹果的历史经验表明,「Air」这个产品线往往首代反响平平,但会逐步成为主流。苹果第一次推出的Air线产品是2008年的MacBook Air,它是当时最薄的笔记本电脑,但高达1799美元的售价,加上处理器、硬盘性能和接口不足的缺点,让它甫一上市便遭诟病。然而2010年,新版本MacBook Air配备了改进过的处理器,价格降至999美元。从那时起,MacBook Air一直是苹果最畅销的笔记本电脑产品。
未来,苹果完全有可能在iPhone Air中逐步加入Pro级电池、更高配置的性能与相机,使Air演化为iPhone的常态机型。

不过说回折叠屏手机,苹果进入这个市场的时间或许已经有点晚。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报告限制,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增速已经从2022年的44.3%下降到2.9%,并且不排除2025年进一步放缓的可能。何况安卓厂商在这个市场已经开发了竖折叠、横折叠、三折叠等多款细分产品。
这都意味着iPhone或将面对的一个竞争激烈且遇到瓶颈的市场。
iPhone 17依然称不上是一款AI手机
虽然在手机硬件形态上有所创新,在外界关心的AI进展方面,从本次发布会的情况来看,苹果的进展仍然不如人意,与国产厂商纷纷推出搭载了本地化大模型、将智能体嵌入操作系统的「AI手机」相比,iPhone 17系列仍难称真正意义上的AI手机。
关于一再推迟的AI版Siri,苹果在本次发布会上选择闭口不提,有消息称苹果计划在明年春季再正式推出。
本次,苹果更多谈论的是如何利用了AI优化手机的后台功能,例如视频、图像渲染加速;提升游戏高帧率表现;照片应用支持智能分类和自动优化主体曝光。
软件层面,苹果则主要重申了今年6月在WWDC上发布的AI功能:Visual Intelligence(视觉智能)让用户可以通过摄像头识别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Live Translation(实时翻译)功能可以在通话和收发消息时提供即时翻译;增强的图像处理能力,则包括Image Playground和自定义Genmoji表情符号生成功能。
在配件方面,新款AirPods Pro 3加入了两项AI功能:实时翻译让佩戴者可与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即时对话交流;心率监测会基于耳道内传感器结合机器学习分析使用者心率。Apple Watch Series 11也增加了基于AI的健康监测功能,包括高血压风险提醒。
但在AI手机最核心的大模型方面,苹果还是缺席状态。目前来看,相比自研模型,苹果很可能选择集成第三方模型。除已整合的ChatGPT,有消息称,苹果将使用Google Gemini模型来为其Siri的AI能力提供支持。
而在中国,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距离落地依然遥遥无期。Apple Intelligence目前尚未在中国推出,关于苹果在中国的模型合作方,百度和阿里巴巴两家公司曾被传出将为苹果在中国的设备提供生成式AI服务,但因适配问题,中国用户迟迟无法体验iPhone的AI功能。不过有报道称,苹果仍计划今年在中国推出Apple Intelligence。
与此同时,苹果AI团队正在经历人才流失危机。过去两个月内,已有至少6名核心AI工程师离职,其中包括AI基础设施前总监Frank Chu和模型团队前负责人庞若鸣,两人均已加入Meta。
新机型带来的惊喜和AI缺席的失望,哪个影响力更大?从股价看,资本市场似乎认为AI更重要。发布会结束后,苹果股价在美股市场低开冲高后回落,最终收跌1.48%,公司市值一夜蒸发52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