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微信作为国民级应用,除了核心的聊天、朋友圈功能外,还隐藏着许多非常实用但很多人尚未完全善加利用的功能。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容易被忽视但能极大提升效率和生活品质的功能:
1. "聊天功能的高级玩法:"
"聊天记录导出:" 不再局限于10条!在聊天窗口右上角点击“...”选择“聊天记录导出”,可以选择导出全部或部分,并可设置导出格式(txt, csv, xlsx)。这对于需要整理工作沟通、备孕记录、学习笔记等非常有用。
"聊天记录查找:" 搜索框不只是搜文字,可以搜图片、文件、语音消息(会转文字)、地理位置等。输入关键词后,选择“消息”可以快速定位历史聊天内容。
"消息收藏/标记:" 对于重要的聊天记录,可以点击消息右上角的小星标进行收藏,方便后续查找。也可以使用“标记”功能给消息打上标签(如“重要”、“待办”、“会议”),方便分类管理。
"多人群聊管理:" 在多人群聊中,可以给群聊设置备注名,方便区分。还可以“@全体成员”进行重要通知,或者“@指定成员”单独提醒。
"聊天背景设置:" 点击聊天窗口右上角“...”,选择“设置聊天背景”,可以
相关内容:
微信现在是大家手机里离不开的软件,除了聊天、刷朋友圈,它还有几个藏得不算深的实用功能,能帮着解决不少日常小麻烦。今天就用一些真实数据和简单用法,跟大家聊聊这些值得试试的功能。

一、不用绑卡也能转钱到银行卡,安全又方便
不少人觉得微信转钱到银行卡必须先绑自己的卡,其实不用——就算没绑卡,也能直接把微信余额里的钱转到别人或自己的银行卡上。2024年微信支付发布的消费报告显示,这个“无绑卡转账到银行卡”功能的月均使用量已经突破9000万次,其中30-50岁用户占比超过60%,大多用来给家人转生活费、给朋友还钱。
具体怎么操作?打开微信点“我-服务-钱包”,就能看到“转账到银行卡”选项。输入收款方的银行卡号、姓名,选对银行,填好金额后直接用微信余额支付就行。这里提醒一下:单笔最多转5万元,一天累计能转20万元;普通到账(1个工作日内到账)完全免费,要是急着用选实时到账,1万元以下也免费,超过1万元才收0.1%的手续费。
小区里的李阿姨就常这么给外地工作的女儿转钱:“以前总怕绑卡不安全,现在输卡号就能转,上次转了2000块,不到10分钟女儿就说收到了。”数据也能说明问题,这个功能的转账成功率高达99.4%,实时到账订单中,90%以上能在5分钟内到账。
二、医保电子凭证随身带,看病买药不用找实体卡
现在出门不用再揣着医保卡了,微信里的医保电子凭证就能当医保卡用,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支持。国家医保局2024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全国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用户已经有10.5亿,覆盖了74%的参保人,在定点医院和药店的结算使用率达到65%。
激活起来一点不复杂:打开微信“我-服务-医疗健康”,点击“医保电子凭证”,跟着提示完成实名认证(填身份证号、刷脸),1分钟就能激活。去社区医院看病,出示凭证上的二维码就能挂号、缴费;去楼下药店买感冒药,扫码直接扣医保卡里的钱,不用再翻包找实体卡。
我同事小张上个月忘了带医保卡,就是用这个凭证在药店结的账:“本来以为得自费,结果店员说能扫微信医保码,省得我再跑回家拿卡,太方便了。”目前全国有95万家定点医疗机构、32万家定点药店支持这个凭证,基本涵盖了日常看病买药的场景。
三、文件传输助手跨设备传东西,比U盘省事多了
很多人只用“文件传输助手”传文字,却没发现它是跨设备传文件的“神器”——手机和电脑之间传照片、文档,不用插U盘,用它秒传。2024年微信用户行为分析显示,“文件传输助手”的日均使用次数超过10亿次,其中60%是用来传输文档和照片的。
用法特别简单:手机上选好要传的文件(比如孩子的作业文档、旅行照片),发给“文件传输助手”,电脑上登录微信就能直接保存;反过来,电脑上的工作文件发给它,手机也能实时接收。而且普通文件会自动保存30天,重要的文件可以点右上角“收藏”,永久不会丢。
我家孩子上初中,老师经常在微信群发作业文档,我都是用这个功能把手机里的文档传到电脑上打印,比以前用U盘拷贝快太多了。数据显示,用户通过它传输的文件中,Word、PDF等文档占48%,照片占32%,短视频占20%,完全能满足日常学习和工作的需求。
写在最后
微信这些功能其实都挺接地气的,不用下载额外APP,随手就能用,还能省不少时间和精力。很多时候不是软件功能不够用,而是我们没来得及好好探索。你平时用过这些功能吗?还有哪些微信小功能觉得特别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