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描述听起来像是一个科幻场景或是对太阳活动的一种非常戏剧化的渲染,而不是基于当前科学事实的报道。
让我们来分解一下:
1. "太阳黑子 (Sunspots):" 这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因此看起来是暗色的。它们是太阳活动周期的一部分,通常与太阳耀斑(Solar Flares)和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等活动相关,这些活动确实可能对地球产生影响,例如扰乱电离层、导致极光增强等。
2. "巨型黑子 (Giant Sunspot):" 黑子的大小有差异,有些确实非常巨大,可以用望远镜肉眼观察到(但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绝对不能直接看太阳)。太阳黑子的“大小”通常用它们在太阳表面的覆盖面积来衡量。
3. "正对地球 (Facing Earth):" 黑子会随着太阳自转而移动,有时会转到面向地球的“子午线”上,更容易被地球上的观测设备监测到,并且如果伴随有CME,对地球的潜在影响会更大。
4. "24小时增大一倍 (Doubles in size in 24 hours):" 这是描述黑子变化速度的一个非常极端的说法。虽然黑子的大小确实会变化,有时会迅速“生长”,但“在24小时内增大一倍”是非常罕见且不符合典型观测规律的描述。黑
相关内容:
最近太阳表面出现了一系列巨大的黑子。其中一个面积在一夜之间增大了一倍。

太阳表面两个巨大的黑子群。马来西亚兰卡威国家天文台 / MYSA / MOSTI
最近太阳表面出现了一系列巨大的黑子。其中一个编号为AR3038的黑子面积在24小时内增大了一倍,引起了关注。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暗斑,是强磁场的集结点,通常大小不超过一个地球,而AR3038的大小相当于2.9个地球。研究人员称AR3038拥有一个不稳定的磁场,且目前它正朝向地球。
黑子会引发耀斑,而耀斑会产生非常强大的X射线和紫外线,能够电离地球上层大气,使之无法反射高频无线电波,进而导致无线电通讯中断。黑子还会触发日冕物质抛射,这些物质进入地球磁场后,会引发地磁风暴。
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太阳风暴发生在1859年,亦即所谓的“卡灵顿事件”。当时太阳释出了总量大约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级核弹的能量,导致全球电报系统瘫痪,产生的极光比满月还亮,在加勒比海都能看到。同样的事件今天若再次发生,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因为今天我们更依赖网络通信。
幸运的是,研究人员称AR3038引发的耀斑可能只有最常见的M级,威力中等,最多会导致两极通信受阻。最强的耀斑是X级,能够导致地球面朝太阳一侧的高频无线电通信全部中断。但X级耀斑非常罕见。而且随着太阳的自转,这些黑子也会逐渐转到太阳身后,失去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以大约11年为起伏周期。最近太阳的活动显现出了某种异常的倾向,比预期更活跃。目前太阳表面出现的黑子数量,是理论预测值的2倍。
参考
’No need to panic’ as sunspot with potential for solar flares doubles in size overnight, scientists say
https://phys.org/news/2022-06-panic-sunspot-potential-solar-flar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