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经验之谈,说得非常有道理!数学能力确实与口算能力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扎实的口算基础是学好数学的基石。抓得越早,效果越好。
以下是基于“过来人”经验的口算3个要点,早知道确实能让孩子受益匪浅:
"要点一:兴趣先行,乐在其中 (Interest First, Enjoy the Process)"
"为什么重要:" 如果孩子觉得口算枯燥乏味,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很难有持续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让孩子主动去练习。
"过来人怎么做:"
"游戏化:" 将口算融入游戏中,比如“口算接龙”、“看谁算得又快又对”、“数学扑克牌”等。可以用计时赛增加挑战性,但重点不是争输赢,而是享受过程。
"多样化:" 不局限于纸笔计算,可以利用算珠(算盘)、手指、计数器,甚至是在生活中遇到的机会进行口算,比如点餐算总价、购物算找零等。
"正向激励:" 多鼓励、多表扬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快了零点几秒,或者少错了一个数字。让孩子感受到口算带来的成就感。
"选择合适的练习形式:" 口算卡片、APP、口算小程序、口算书等,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形式。
"要点二:方法得当
相关内容: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刚上一年级,问“两只手有多少手指头”,他立刻掰着指头数“10个”,可问“5+5等于多少”,他就皱着眉头盯着你,像没听懂似的;或者说“要考100分”,但问“想考第几名”,他张口就是“第100名”——不是孩子笨,是他的抽象思维还没跟上,对“数”的理解停留在“看得见的实物”上,而口算就是帮孩子把“实物”变成“数字”的关键,也是数学成绩不掉队的基础。

我有个小表弟,小学时每天被舅妈逼着练口算,当时还哭着说“妈妈凶”,结果上了中学,数学成绩一直是班里前几名,高考数学考了135分。他后来跟我说:“小时候练口算,其实是把‘数’刻进脑子里了,后来学乘法、方程,不用再掰手指头,反应比别人快半拍。”其实不止他,我认识的几个小学老师也说,口算好的孩子,数学思维更活,就算偶尔松懈,成绩也不会掉得太厉害。

为什么口算这么重要?先说抽象思维——孩子刚开始学数学,得先“看见”才能“算”,比如“5个苹果加5个苹果”能懂,但“5+5”就懵,这是因为他的大脑还没把“数字”和“数量”联系起来。口算就是在反复练习中,让孩子学会“不用实物也能想数字”:比如练10以内的加法,孩子会慢慢记住“5+5=10”,不是因为掰手指头,而是脑子里有了“5加5等于10”的抽象概念,再后来学“10+10=20”、“20+30=50”,就会越来越顺,甚至能分清“数字2”(数量)和“第2名”(顺序)的区别,这就是抽象思维的进步。

再说说大脑开发——你有没有发现,口算好的孩子,反应特别快?因为口算需要同时用左脑和右脑:左脑管逻辑,比如“3+7=10”是计算;右脑管想象,比如孩子会想“3个苹果加7个苹果是10个”,或者“3和7凑成10”。每天练口算,就像给大脑做“体操”,左脑和右脑一起动,越练越灵活。我小表弟小学时每天练15道口算,后来上了寄宿中学,没人辅导数学,成绩还是比别人好,就是因为大脑“练活了”。

还有数学思维——很多家长等到孩子上了高年级,数学成绩下降,就急着找补习班,其实不是孩子偷懒,是基础没打牢。比如学乘法,“3×5=15”其实是“3个5相加”,如果孩子口算好,能很快反应过来“5+5+5=15”,学乘法就会轻松;学除法,“15÷3=5”是“把15分成3份,每份5个”,口算好的孩子,能立刻想到“3×5=15”,除法就不会难。口算就是在帮孩子把“加减乘除”的基础打牢,后来学更难的数学,比如方程、几何,都需要这些基础,就像盖房子,地基稳了,房子才不会倒。

既然口算这么重要,怎么练才有效?首先得端正态度——有的孩子觉得口算简单,做的时候马马虎虎,把“3+7”看成“3×7”,结果错了,还说“我没看清”。其实不是没看清,是态度不认真。你可以跟孩子说:“口算不是敷衍,是练脑子,就像跑步锻炼身体,每天跑10分钟,比偶尔跑1小时管用。”让孩子知道,口算不是“任务”,是“帮自己变聪明的方法”。

然后要“勤”——不用每天练很久,比如每天放学回家,练10-15道口算,坚持下去比“突击练”管用。我小舅妈说,小表弟小学时每天晚饭后练15道,不管多忙都不缺,就算周末去外婆家,也会带口算题卡。后来小表弟上了中学,不用妈妈催,自己也会练,因为他知道“口算好,数学就好”。

还要选对资料——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口算题卡,不用自己出题,节省时间。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可以选有图片的,比如“5个苹果加3个苹果”,让孩子觉得有趣;二年级的孩子,可以选“100以内的加减”,比如“25+36=61”,带点难度但不超纲;三年级的孩子,可以选“乘除法”,比如“3×7=21”、“21÷3=7”,结合课本内容。选资料的时候,要选符合孩子水平的,不要选太难的,避免孩子有挫败感。

其实,口算不是“洪水猛兽”,是帮孩子把数学基础打牢的“工具”。咱们不用等孩子上了高年级再着急,现在从小学1-3年级开始,每天10分钟,让孩子觉得“口算是日常”,比如晚饭后一起玩“口算接龙”:你说“3+5”,孩子说“8”;孩子说“7-2”,你说“5”,像游戏一样,孩子会觉得好玩,也愿意练。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孩子的数学越来越顺,就算后来没人辅导,成绩也不会掉下来。
孩子的数学学习,就像爬楼梯,一步一步来,口算就是最底层的“台阶”。咱们做家长的,不用急着让孩子“考100分”,先帮他把“台阶”踩稳,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