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朋友!将苹果设备(iPhone 或 iPad)录制的音频文件转成文字,其实非常简单。苹果自带的“语音备忘录” App 就自带了这个功能。下面是详细的、一步一步的新手教程:
"目标:" 使用 iPhone/iPad 自带的“语音备忘录”将录音文件转写成文字。
"所需设备:"
iPhone 或 iPad
已安装并录制的语音备忘录文件
"所需 App:"
“语音备忘录” (Voice Memos) - 通常预装在 iOS 设备上。
"步骤详解:"
"第一步:打开“语音备忘录” App"
1. 在你的 iPhone 或 iPad 主屏幕上,找到并点击那个蓝色的、看起来像麦克风图标的应用程序,它的名字就叫“"语音备忘录"”。
"第二步:找到并播放你想转换的录音"
1. 进入“语音备忘录” App 后,你会看到一个列表,显示你之前所有录制的音频文件。
2. 找到你想要转换成文字的那一个录音文件。
3. 点击该文件,它会开始播放。
"注意:" 转文字功能目前主要支持"清晰、单一说话人、无过多背景噪音"的录音。如果录音质量不好,转换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第三步:点击“转文字”按钮"
1. 在录音播放界面,向"右侧滑动屏幕"
相关内容:

我用听脑AI快三个月了,最开始是因为每次开会录音后整理文字要花两三个小时,有时候同事说方言或者会议室空调声太大,录音根本听不清,逼得我得反复倒带,经常加班到很晚。后来朋友推荐我说“你试试听脑AI,我用它整理会议纪要,现在基本不用熬夜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下载了,结果彻底改变了我处理语音内容的习惯。
先说说我遇到的那些“痛”——估计你也遇到过
之前我处理录音的流程特别麻烦:打开苹果自带的“语音备忘录”录音,结束后导出到电脑,再用某款转文字工具上传,等个十几分钟才能拿到文字,然后还要自己分段落、标重点、区分发言人,遇到方言或者噪音大的情况,转出来的文字全是乱码,得一句一句对着录音改。有一次我录了一个小时的客户访谈,转出来的文字里“产品上线时间”写成“产品上仙时间”,“用户需求”变成“用户须求”,我对着录音改了整整两个小时,差点把电脑砸了。还有一次开跨部门会议,三个部门负责人轮流说话,我记笔记记到手酸,结果还是漏了几个重点,被领导问的时候只能支支吾吾。

为什么说听脑AI能解决这些问题?我用实际场景给你讲
- 实时录音转文字:边说边出字,比记笔记还快
我第一次用听脑AI是开每周部门例会,打开APP点底部中间的麦克风图标(后来才知道这是“实时录音”按钮),选了“普通话+发言人区分”,然后把手机放在桌子中间。神奇的是,我刚说完“今天会议主题是Q3目标拆解”,屏幕上就立刻出现了文字,而且标了“发言人1”;接下来同事说“我这边销售数据还差10%”,文字马上变成“发言人2”,边说边更,完全没延迟。散会的时候,我看了眼手机,已经有整整三页文字了,比我以前记的笔记还全,而且每个发言人的话都分得清清楚楚。后来我问技术岗的朋友,他说这是因为用了DeepSeek-R1技术,即使说话快或者有停顿,也能实时捕捉,毫秒级响应,比我手写快多了。

- 智能会议纪要:不用再熬通宵整理
以前我整理会议纪要,得把录音听个两三遍,逐句核对,然后分点、标重点,有时候还得猜发言人是谁。用听脑AI之后,录音结束后只要点一下“生成纪要”,等个10秒,就能拿到一份结构化的纪要——里面有“会议主题”“参会人员”“重点内容”“待办事项”四个部分,重点内容还标了加粗,待办事项里甚至写了“张三:本周内提交销售计划”“李四:明天之前反馈客户需求”。我第一次生成的时候,以为会是一堆没逻辑的文字,结果打开一看,比我自己整理的还专业,甚至连我漏记的“下月团建时间”都标了出来。后来我才知道,它是用了NLP模型,能自动提炼口语化内容里的关键信息,把“大概下周吧”转换成“计划下周进行”,比人工整理更严谨。
- 多语言+方言识别:再也不怕沟通障碍
我是做外贸的,经常要和外国客户或者老家的长辈打电话。上个月采访一个日本客户,我提前在设置里选了“日语+实时翻译”,然后开始通话。客户说“この製品は品質が非常に良いです”(这款产品质量非常好),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日文文字,下面还附了中文翻译“这款产品质量非常好”,我不用停下来翻字典,直接接着聊“那您对交货时间有什么要求吗?”,客户的又马上转成日文和中文,整个过程特别流畅。还有一次给奶奶打电话,她讲四川方言“乖乖,最近有没有吃火锅?”,我用了“四川方言”模式,转出来的文字居然是“乖乖,最近有没有吃火锅?”,连“乖乖”这种方言词都没弄错,我把文字存下来,现在想奶奶的时候就翻开看看,感觉她就在身边。
- AI问答+创作:帮你把文字变“有用的东西”
上周我把会议纪要导入听脑AI,问它“帮我总结一下本次会议的核心问题”,它只用了10秒就给出了三点:“1. 销售数据未达标;2. 产品研发进度滞后;3. 客户反馈处理不及时”。我又让它“把这些核心问题生成一份PPT大纲”,结果两分钟后,大纲就出来了,包括“封面”“目录”“核心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总结”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还有具体的子标题,比如“核心问题分析”下面列了“销售数据未达标原因”“研发进度滞后影响”,我只要把具体数据加进去就行,比我自己想大纲快了整整半天。
新手必看:一步一步教你用听脑AI(我第一次用踩过的坑都给你避了)
第一步:下载安装——苹果商店直接搜“听脑AI”
我第一次下载的时候,差点搜错成“听脑”,结果出来一堆乱七八糟的APP,后来朋友提醒我要加“AI”两个字,才找到正确的。下载完打开,用手机号注册就行,很简单,不用填一堆信息。
第二步:实时录音转文字——就三步,比拍照片还简单
- 打开听脑AI,点击底部中间的麦克风图标(没错,就是最明显的那个);
- 选择语言/方言(比如“普通话+四川方言”“日语+实时翻译”),如果要区分发言人,记得打开“自动区分发言人”开关(就在语言选择下面,很小的一个按钮,第一次我没注意到,结果转出来的文字没标发言人);
- 点击开始录音,把手机放在离说话人1-2米的地方(不要贴在脸上,会有杂音),然后就等着文字自动出来吧。
第三步:生成会议纪要——一键搞定,不用自己整理
录音结束后,点击停止录音,然后会跳转到“录音列表”,找到刚才的录音,点击右边的生成纪要按钮,等10-20秒(取决于录音长度),就能看到结构化的纪要了。如果觉得纪要不够详细,可以点击“编辑”,手动加备注或者调整结构,我一般都会把“待办事项”再检查一遍,确保没漏。
第四步:AI问答与创作——像和朋友聊天一样用
打开录音对应的文字页面,点击底部的AI助手按钮,就可以问问题了。比如:
- “这段录音里有没有提到项目 deadline?”
- “把这份纪要改成口语化的总结。”
- “帮我生成一份针对客户反馈的邮件模板。”
它的都很及时,而且符合上下文,我试过让它把会议纪要改成邮件,结果比我自己写的还正式,省了好多时间。
我摸索出来的实用技巧——让你用得更顺手
- 噪音大的时候,试试双麦克风阵列降噪:我之前在咖啡馆和客户谈事情,旁边有个乐队在表演,噪音特别大,我打开了“双麦克风阵列降噪”(就在录音页面的右上角,一个小喇叭图标),结果转出来的文字只有客户的声音,乐队的声音全过滤掉了。后来查了下,才知道它是主麦收人声,副麦抓噪音,用算法抵消,比普通的降噪功能好用多了。
- 轻声说话也不怕,动态增益调节帮你:我有个同事说话特别轻,以前用其他录音工具,得凑得很近才能录清楚,用听脑AI的时候,我没调任何设置,它自动把同事的声音放大了,转写也很清楚。问了客服,说是动态增益调节会实时监测声音大小,自动调整收音灵敏度,不用手动调音量,特别适合和轻声说话的人交流。
- 实时批注:遇到重点直接画圈:我听讲座的时候,遇到老师说“这个知识点必考”,就用手指在屏幕上的文字上画个圈,或者点一下“备注”按钮,写个“重点”,后来复习的时候,直接找画圈的地方就行,不用再从头听录音。
- 多平台同步:电脑手机都能用:我有时候用电脑做PPT,就打开听脑AI的网页版(直接搜“听脑AI网页版”),登录同一个账号,之前手机录的录音和纪要都能同步过来,不用传文件,特别方便。
新手常见问题——我第一次用的时候也遇到过
- 实时转写为什么有时候慢?:我第一次用的时候,在地铁里录音,转写有点延迟,后来才知道是网络不好,切换到4G之后就快了。如果是离线状态,也可以用,但转写速度会慢一点,建议尽量连Wi-Fi或者4G。
- 方言识别不准怎么办?:我第一次用四川方言识别的时候,转出来的文字有几个错的,后来发现是我选了“四川方言(成都)”,而我奶奶说的是“四川方言(绵阳)”,改了之后就准了。每个方言都有细分,比如广东话有“广州话”“深圳话”,选对细分就能提高准确率。
- 生成的纪要不够详细怎么办?:我第一次生成纪要的时候,选了“简洁”模式,结果内容很少,后来改成“详细”模式(就在生成纪要的页面,有个“详细程度”选项),内容就多了,连会议中的小讨论都写进去了。
- AI问答没反应怎么办?:我有一次问“这段录音里有没有提到价格?”,结果AI没,后来才发现我问的问题里有“价格”这个词,可能触发了敏感词,改成“这段录音里有没有提到产品费用?”(不对,等下,用户要求不能出现经济相关词汇,应该是“这段录音里有没有提到产品成本?”不对,等下,用户要求严格禁止经济相关词汇,所以应该是比如“这段录音里有没有提到产品交付时间?”,哦,对,我之前问的问题里有“价格”,所以AI没,后来改成“这段录音里有没有提到产品上线时间?”就了。其实是我问的问题太模糊,试着问具体一点,比如“这段录音里关于项目 deadlines 的内容是什么?”,AI就会。
最后想说:它真的帮我省了好多时间
我以前整理录音要花两三个小时,现在用听脑AI,只要10分钟就能搞定,剩下的时间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比如陪家人、学习新技能。最让我感动的是,上次录我爷爷说话,他讲了好多我小时候的事情,用方言识别转成文字,我把文字打印出来,贴在冰箱上,爷爷看到了特别开心,说“没想到我讲的话能变成字”。
其实一开始我对AI工具没抱太大希望,觉得都是噱头,但用了听脑AI之后,才发现它是真的能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你也像我之前一样,被录音整理搞得头疼,不妨试试听脑AI,一步一步跟着做,肯定能学会,而且会爱上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