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跳过16直接上17,这一举动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除了对标苹果之外,避开羊驼16的尴尬也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小米选择跳过16直接上17,可能是为了与苹果的产品线进行竞争。近年来,苹果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其命名方式也日趋简洁明了。小米此举可能是为了在产品命名上与苹果看齐,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小米避开羊驼16的尴尬,也是出于策略考虑。羊驼作为我国的重要保护动物,其形象一直备受关注。如果小米的产品命名为羊驼16,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争议和关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小米选择跳过16直接上17,既保持了产品命名的一致性,又避免了潜在的尴尬。
此外,小米跳过16直接上17,还可能是为了给消费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期待。简洁的命名方式更容易让消费者记住,同时也传递出小米在产品研发和设计方面的自信和实力。
总之,小米跳过16直接上17,既是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也是为了避免潜在的尴尬和争议。这一举动体现了小米在品牌建设和市场策略方面的成熟和智慧。
相关内容:
小米跳过16直奔17,真就只是为了硬刚苹果?没那么简单。除了陈震所说“方便对标iPhone17”之外,这次改名还有着另一重意图:向一代神机小米6致敬。

要知道小米不是第一次玩跳代了。当年小米7被跳过,直接发布小米8,如今历史重演。说白了,小米在数字序列上从来都不“老实”,而这种命名策略背后,既有情怀也有尴尬。
尴尬啥?一个叫“羊驼16”的模仿视频已经先发制人,如果小米真用16这个数字,难免陷入被动跟风的舆论风波。干脆一跳了之,反而轻巧脱身。

但这不只是规避尴尬,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技术夸张。雷军嘴上说是“为了对齐苹果”,实际上还想让你觉得小米已积累了17代的技术实力。哪怕实际代数根本没那么多。类似操作早在红米K20就玩过:没有从K10开始,却直接命名K20,表面说是“致敬科幻”,实则对标当时的荣耀20。
手机行业竞争到今天,命名已不再是序列标签,而是变成心理战了。数字不只能代表代际,还能暗示技术成熟度、市场定位甚至一个品牌的野心。小米这次果断放弃16选17,既避开了鸡肋式的争议,又蹭上苹果热度,还暗戳戳致敬了自己的经典机型,一石三鸟你服不服。

但是这种跳代会不会造成用户认知混乱?短期或许会有质疑,但长期来看,大众只会记住最新机型。就像现在谁还纠结小米有没有7?
高明的命名,从来不是数学问题,而是心理学加营销学的混合产物。小米在这一课上,早已经是砖石以上的段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