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Vibe Coding”这种注重氛围和感觉的编程方式的批评,认为它对于真正的编程能力是不必要的,甚至是错误的。这种观点认为,编程应该更加注重逻辑、效率和准确性,而不是过分强调氛围和感觉。
然而,也有人认为“Vibe Coding”对于编程是有益的,它可以激发创意和灵感,帮助程序员更好地解决问题。他们认为,编程不仅仅是编写代码,还包括了创造和表达。
总的来说,“Vibe Coding”是一种有争议的编程方式,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对于程序员来说,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编程方式,既能高效地解决问题,又能激发自己的创意和灵感。
相关内容:
“AI 写代码,爽 3 天,哭 3 个月。

”

这话在组里传疯了。

上周隔壁组上线一个 AI 一键生成的功能,周五下班前还在群里发“Claude真香”,周一早上就被运维叫去喝茶——内存泄漏把线上打挂了。
不是 AI 不行,是用法太野。
把 AI 当外包,结果外包跑路,烂摊子自己背。
真正会玩的人,把 AI 当实习生:活儿可以交,但得盯紧。
下面这 8条,都是踩坑后的土办法,亲测能把“氛围编码”变成“靠谱编码”。
1. 提示词别写诗,写清单
“帮我写个登录模块”等于让实习生去买菜却不给菜单。
换成:
- 用 Python FastAPI
- 密码加盐 bcrypt
- 返回 JWT,有效期 2h
- 单元测试覆盖 90%
AI 立刻懂事,代码直接能跑。2025 年 GitHub调研说,具体提示能让准确率飙 40%,省下的不是时间,是血压。
2. 自动合并?
先过三道门
阿里、字节今年都出新规:AI 代码禁止直接合主干。
最土也最有效的办法:
- 本地跑一遍单测
- 拉同事肉眼 diff
- 让 AI 自己再 review 一遍(对,AI 也能查 AI)
三关没过,直接打回。
别怕麻烦,线上救火才是真麻烦。
3. 目录乱,AI 也迷路
把 `utils.py` 塞满杂烩,AI 会顺手再给你加一坨。
按功能分文件夹:`auth/`, `payment/`, `notify/`,AI 一看就懂,生成的import 路径都清爽。
顺手配个 `README.md`,下次新人接手不用哭。
4. 一天一万行?
那是段子
Paul Graham 的梗被误读惨了。
现实是:AI 一天能吐一万行,但 80% 是废话。
盯指标不如盯 diff:改动超过 200 行,先问一句“能不能拆?
” 拆不动,八成设计有问题。
5. 对话别串台
让 AI 同时写登录、写支付、写爬虫,上下文一乱就开始胡说。
开三个窗口,一个话题一个窗口,复制粘贴也比事后 debug 快。
学术界最新论文说,分话题能让准确率再涨 15%,懒人直接照做。
6. 语音输入提词,懒人福音
手机对着耳机说一句“用 Go 写一个并发限速器,令牌桶算法”,Claude直接出代码。
实测比敲字快 3 倍,地铁里也能干活。
记得说完补一句“加单测”,不然 AI 真敢偷懒。
7. 改动留痕,别靠脑子
AI 改一行,顺手让它写 commit message:`git commit -m "fix(auth): 修复JWT 过期未刷新"`。
月底回溯锅,能救命。
现在已经有插件自动生成 changelog,装上就不用熬夜写周报。
8. 培训不丢人,偷懒才丢人
公司今年把 AI 编程纳入新人必修课,两天速成:提示词模板、review清单、踩坑案例。
老员工也排队听,听完直呼“早干嘛去了”。
工具更新比奶茶联名还快,不学就被甩。
彩蛋:10 月 16-17 号北京威斯汀,全球机器学习技术大会。
主论坛有专门讲 AI 编程的场子,去年去的人回来就把 Jenkins 全换成GitHub Actions。
门票不便宜,但比线上事故便宜多了。
官网 ml-summit.org,自己看。
最后一句大实话:AI 不会淘汰程序员,只会让不会用 AI 的程序员淘汰。
把 AI 当枪,别当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