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百元级风冷散热器在冰镇酷暑环境下的横向评测的开头部分,希望能符合您的要求:
---
"横评:冰镇酷暑,百元级风冷散热器测试(上)"
炎炎夏日,如同冰镇饮料般诱人的百元级风冷散热器,无疑是应对CPU散热焦虑的“入门级”优选。它们价格亲民,安装相对简单,且通常能满足中低端CPU以及主流游戏玩家的基础散热需求。然而,当环境温度如同蒸笼般升高,“冰镇酷暑”这一看似矛盾的组合,无疑是对散热器性能的严峻考验。
本次评测,我们将聚焦于市场上几款备受关注的百元级风冷散热器。它们大多定位相似,价格区间相近,但在设计细节、用料做工、风量风压以及噪音控制上,往往存在微妙的不同。在持续高温的室内环境下,这些散热器究竟能否“力挽狂澜”,为我们的CPU筑起一道可靠的“清凉防线”?它们在冰镇酷暑中的实际表现,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或失望?
本系列评测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将着重于各散热器的"基础性能表现",通过在不同负载下(如游戏、压力测试)监测CPU温度和噪音数据,直观对比它们在典型“烤机”场景下的散热效率。我们将关注它们在相对恶劣
相关内容:
2017年的夏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晚一些,但是2017年的夏天似乎也更热一些。人类到夏天就需要空调,电脑到了夏天同样也需要“空调”。像电脑中的核心部件和发热“大户”—处理器,更需要降温,防止它因为“中暑”而导致整机罢工。此时,你作为电脑的主人,有必要为处理器选择一款合适的散热器。
现在CPU散热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风冷,主要依靠风扇加散热片进行散热;另外一种是水冷,通过水冷液加上冷排以及风扇进行散热。虽然现在有部分品牌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甚至不到200元,但是对于很多DIY用户来说,100元左右的中高端风冷散热器就已经完全能够满足需求。特别是在目前处理器的制程工艺越来越先进,功耗也越来越低,像Intel Core i7-7700K和AMD锐龙1700X等高性能处理器搭配中高端风冷散热器,即使是小幅超频也完全没有问题。
不过,市面上中等偏上,价位在100元左右的风冷散热器的数量就会让你在选购时眼花缭乱。特别是对于有选择困难症的用户来说,选择起来非常头疼。本期,《微型计算机》评测室搜罗了市面上比较主流的百元级风冷散热器,不妨看看哪款产品更适合你。
百元级散热器最受欢迎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大部分购买的都是市售1000元上下的主流CPU,并且通常也没有超频的需求,对于这类用户来说,CPU原装的散热器就能满足散热需求;对于热衷于DIY的玩家来说,他们的需求则不一样,通常会选择购买相对来说比较高端的CPU,并且可能还会超频,而这类用户需要一款散热性能和静音效果较好以及价格适中的散热器。我们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市面上风冷散热器销量最高的价位在100元左右,比如某网上商城上九州风神玄冰400、酷冷至尊T400i、超频三东海X5等产品都是销量破万,并且有个别产品的销量已经近20万,这不仅说明产品的选择人数多,还说明这个价位段也是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的。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处理器接口有Socket AM4、AM3+、FM2+和LGA 1151、LGA 1150、LGA 2011六种,LGA 2066则尚未普及。面对这么多不同的平台,一款优秀的产品必须设计多种平台接口,才能获得更多玩家的关注,所以大部分设计出色的散热器都是多平台产品。当然,好的散热器除了支持的平台多,散热性能好之外,还需要安装方便。
鉴于此,《微型计算机》挑选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散热器进行评测,目的只有一个—为用户挑选一款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本次评测的这些散热器价格大部分都在100元左右,本次评测产品分别是:九州风神玄冰400、酷冷至尊T400i、ID-Cooling SE-214 Pro红黑版、乔思伯HP-400电商版、Tt Riing S300、大水牛两极风T8、鑫谷冷锋霜塔T4、超频三东海X5、安钛克铜虎C400。
▲某网上商城100元左右的散热器销量颇高。
我们这样测试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客观,我们采用了开放式平台进行测试,统一使用信越7783导热硅脂。在测试每款散热器时,我们都会将CPU上的硅脂擦拭干净,然后重新涂抹。在评测中,处理器无疑是整个测试平台中最重要的一环。为了尽可能地发挥出每款风冷散热器的性能,我们选择了Intel Core i7-7700K这款高性能处理器。同时考虑到购买中高端风冷散热器的用户可能会有超频需求,我们将Intel Core i7-7700K超频到4.7GHz、CPU电压提升到1.3V后进行测试。为了让处理器频率在待机和满载状态下的频率保持一致,我们统一在BIOS中关闭了处理器的自动降频节能功能。
▲测试时,我们将Intel Core i7-7700K频率固定到4.7GHz。
同时,我们还通过System Stability Test(Stress CPU/FPU/Cache)软件将处理器的负载拉升到100%,在持续30分钟以后,使用“AIDA64”软件监控处理器的温度,以此来考察散热器的性能。
测试平台
处理器:Intel Core i7-7700K@超频4.7GHz
主板:华硕Strix Z270F Gaming
内存:芝奇DDR4 3200 8GB×2
硬盘:OCZ-VERTEX460A(240GB/SSD)
电源:长城金牌巨龙(额定1250W)
系统:Windows 10专业版 64bit
环境温度:28℃
测试工具
处理器负载:System Stability Test
温度监控:AIDA64软件
噪音测试:数字分贝仪
测试项目
本次测试中,我们将从五个维度(测试项目)来综合考察各个散热器的优劣,分别是:散热性能(满分50分)、噪音控制(满分20分)、安装便捷性(满分10分)、平台适应性(满分10分)以做工用料(满分10分)。通过这五个测试项目的考察,从而进行综合评定散热器的优劣。综合评定的分数越高,则说明该散热器综合表现越好。
散热性能
对于一款散热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其散热性能,只有良好的散热才能保证处理器乃至整机能够稳定地工作。比如,有些散热器在处理器高频状态下,无法压制住处理器的“火气”,这就容易导致处理器的温度过高,从而触发处理器的高温保护机制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评测过程中,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将成为我们重点考察的对象。散热器在满载和待机状态下的散热性能越好,其评分也就越高。
噪音控制
如果说一款散热器拥有很强的散热能力,但是其噪音却非常大,这样的散热器是很难被大多数玩家认可的,因此散热器的噪音大小不容忽视。测试时,为了减少环境噪音干扰,我们选择在密闭的评测室中进行,通过数字分贝仪和主观听感两方面考察散热器的噪音情况,最后将根据数字分贝仪(距离散热器约20cm)给出的测试结果并结合主观感受来评定每款产品的得分,分数越高越好。
安装便捷性
对于散热器来说,安装的复杂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装机体验。假如散热器的扣具设计得不合理,将会让用户在装机安装散热器的时候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在极端情况下,可能还会在装机时导致损坏扣具甚至主板的部件。所以CPU散热器的安装难易程度也会成为我们的考察重点,评定分数越高越好。
▲有些散热器的扣具需要借助螺丝刀等工具,安装起来相对比较麻烦。
平台适应性
本次对散热器兼容性方面的考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散热器本身与主板的兼容性;第二是对Intel和AMD不同平台的兼容性。对于很多塔式侧吹散热器来说,散热器很容易发生与主板不兼容的情况。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目前很多中高端主板为了加强芯片组和MOSFET的散热性能,在处理器周边使用了大尺寸的散热“装甲”。如果再选用大尺寸的塔式散热器,就很有可能造成散热器与主板散热“装甲”发生冲突;其次,现在很多主板都是采用的四通道内存插槽,切插槽与处理器插槽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在安装了散热器之后就很可能遮挡住部分内存插槽,同时加上现在很多内存都是加入了散热马甲,这就导致了靠近散热器一边的第一和第二根内存插槽要么无法使用,要么无法安装带有散热马甲的内存。
▲偏大型的散热器很可能影响到处理器周边的配件安装,比如带有散热马甲的内存。
此外,散热器对于两大处理器厂商的不同平台的兼容性也在我们的考察范围,理论是兼容越多的平台越好。因此,在评测过程中,对于散热器的兼容性越好和越齐全,其评判的分数就越高。
做工用料
对于散热器来说,它的用料跟散热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有的散热器采用的是铜管,而有的则是采用的铝管,而这两者不同的材质,其导热性能也不一样。当然,这也不仅仅只是采用的导热管材质,还有导热管的数量多少和鳍片的密度等。在评测时,我们会针对采用的材质以及鳍片密度以及做工等综合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越好。
▲散热器采用铜或铝不同材质以及热管数量多少,散热效果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大水牛两极风T8
产品参数
尺寸大小:152mm×94mm×132mm
额定电流:0.65A
风扇转速:1800PRM
最大风量:45CFM
使用寿命:30000小时
轴承类型:液压
额定电压:12V
适用范围:Intel LGA775/115X;AMD FM3/FM2/FM2+
参考价格:99元
两极风T8的外形看上去比较霸气,它拥有两个铝鳍片模块,并通过三个9cm的LED风扇进行隔开。而这三个LED风扇能够让气流从一端进入散热器,然后通过另外两个风扇将散热器的热量进行排出。两极风T8搭配的是RGB LED风扇,不过并不支持调色功能,它会在不同颜色间进行切换呼吸闪烁。
▲双塔结构并搭配有三个风扇
用料方面,两极风T8搭配了四根铜管贯穿于散热器的铝鳍片主体,鳍片采用的是扣+穿FIN工艺。同时,它搭配的是铝制散热底座。通过对比可以发现,T8的铝制散热底座相对来说比较厚,但是底座面积却比较小,也就是说导热面积偏小。
▲采用的是铝质底座,辅以四根直触式热管。
两极风T8支持Intel LGA775/115X;AMD FM3/FM2/FM2+平台,基本能覆盖目前大部分主流平台。它的扣具采用了比较常见的环形底座,这种扣具的优点是安装比较简单,但稳固性不及背板式。在安装时,由于我们搭配测试的主板在CPU周边都搭配有散热“装甲”,再加上两极风T8设计得比较宽大,安装过程中散热器两侧的风扇与散热“装甲”距离非常近,而如果是换一个方向,风扇会挡住两个内存插槽,特别是带散热马甲的内存更是无法使用。从我们的安装体验来看,两极风T8兼容性方面表现得并不是很好。我们建议如果PC日常不会运行太多的高负载应用,可以拆掉两侧其中一个风扇。
▲采用的是按压式扣具
在上机测试中,它在待机环境下的噪音相对于其他几款产品来说略高,为46分贝。我们将Intel Core i7-7700K拉升到100%负载后,可以明显地听到两极风T8风扇声音,此时噪音达到了53分贝。处理器在经过了半小时后的负载,通过AIDA64看到它的温度稳定在了72℃。
综合评分:79
点评:整体来说,大水牛两极风T8在外观上的设计是比较酷炫的,特别是三风扇配合RGB LED灯,在夜晚环境下会显得非常夺目。也正是由于风扇的原因,导致了两极风T8的噪音相对来说偏高。同时,两侧的风扇也占据了主板上有限的空间,从而影响到了兼容性。可以说,两极风T8双塔式散热主体加三风扇是一大亮点,同时也是一大缺点。
鑫谷冷锋霜塔T4
产品参数
尺寸大小:123mm×50mm×150mm
额定电流:0.27A
风扇转速:700~2000PRM
最大风量:50CFM
使用寿命:50000小时
轴承类型:液压
额定电压:12V
适用范围:Intel LGA 115X/775;AMD FM1/FM2/FM2+/AM4/AM3+/AM3/AM2+/
参考价格:99元
鑫谷的冷锋霜塔系列散热器产品比较丰富,从T2到T3再到现在T4,定位在逐步提升。冷锋霜塔T4采用了常见的侧吹塔式结构,即在散热主体上固定一个风扇。与大水牛两极风T8一样,冷锋霜塔T4也搭配了四根6mm铜质热管,热管贯穿于铝鳍片散热主体,并且铝质鳍片采用了扣+穿FIN工艺。冷锋霜塔T4的底座采用的是铝质底座,它的底座面积比大水牛两极风T8的要更大一些,相对来说导热效果也会更好。
▲铝质底座加四根直触式铜热管
此外,冷锋霜塔T4采用的是一个120mm 的液压轴承静音散热风扇,并且支持发光。虽然光线没有大水牛两极风T8那么五彩斑斓,但是在黑夜中也是比较夺目的。
▲搭配有一个120mm风扇
在扣具方面,鑫谷冷锋霜塔T4支持Intel LGA 115X和LGA 775;AMD方面则支持包括AM4在内的全平台,就使用上来说,目前主流的Intel消费级处理器和AMD锐龙系列都能覆盖到。我们知道,侧吹塔式散热器的重心偏高,冷锋霜塔T4为了提升散热器的稳固性,它在散热器端的扣具上采用了螺丝进行固定,相比普通的卡扣式固定,螺丝固定的方式不论是安装还是拆卸以及稳固性相对来说都要更好一些。
▲扣具采用的是螺丝固定
由于冷锋霜塔T4的体型不像大水牛两极风T8那么宽大,相对来说比较窄和更高耸一些,所以在安装过程中很顺利,不会影响到主板处理器插槽周边的部件。也就是说,在兼容性方面冷锋霜塔T4表现得不错。
在点亮主机后,待机状态下冷锋霜塔T4的风扇表现得确实很静音,坐在电脑前几乎听不到风扇的声音。而在处理器满载后,温度上升到73℃,散热器噪音为50分贝。相对来说,温度略高,噪音在可接受范围内。
综合评分:83
点评:通过测试来看,鑫谷冷锋霜塔T4在满载下相对来说温度和噪音这两者之间整体控制得到位,不过噪音还是有些偏高。由于我们是开放式的平台,噪音表现得相对比较明显一些,如果是在封闭的机箱中会减小噪音影响。整体来说,冷锋霜塔T4表现得不错,虽然算不上优秀,但是各方面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短板。
九州风神玄冰400
产品参数
尺寸大小:135mm×76mm×154.5mm
额定电流:0.25A
风扇转速:900~1500PRM
最大风量:74.34CFM
输入功率:3W
轴承类型:液压
额定电压:12V
适用范围:Intel LGA 115X/775;AMD FM1/FM2/AM4/AM3+/AM3/AM2+/
参考价格:99元
九州风神玄冰400这款散热器可以说是长期“霸占”某网上商城第一的位置,在百元级的散热器中,销量远超其他品牌,即将突破20万。对于这款产品,可能你跟我有同样的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选择?这款散热器真的就要比其他产品更好?我们马上就能解开这些疑问。
玄冰400从外观上来看,与鑫谷冷锋霜塔T4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采用的扣+穿FIN工艺、四铜管直触设计、铝制底座、120mm静音LED风扇。然而,我们也经过了仔细的对比,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比如玄冰400铝质散热主体更宽一些,不过铝质的散热底座相比之下更薄。就整体的设计来说,玄冰400和鑫谷冷锋霜塔T4基本相仿。
▲铝质底座加四根直触式铜热管
▲配备有一个120mm的LED风扇
虽然玄冰400是一款上市有很长时间的散热器,但是它依然能够兼容较新的平台。像Intel 775和115X、AMD全平台都能支持,哪怕是今年全新推出的AM4也能兼容。同时,它依然采用了按压卡扣式的扣件,在使用时,需要先将散热器端的扣件通过附带的螺丝固定到散热器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螺丝方向是由底部向上安装。而在拆卸过程中,我们发现玄冰400扣件与底座之间扣得非常紧,相对来说比较难拆。
▲扣具采用的是按压卡扣式
在上机测试中,九州风神玄冰400的表现让我很意外,待机状态下几乎听不到噪音,通过分贝仪测试噪音为42分贝,这也就是环境噪音的值。而在处理器满载状态下,玄冰400也依然表现得很“淡定”,它的噪音仅仅只比待机状态下高了两分贝,为44分贝,在噪音方面控制得非常好。而在温度方面,经过了半小时的负载,处理器的温度也仅为65℃,这比鑫谷冷锋霜塔低了8℃,表现值得称赞。
综合评分:95
点评:从九州风神玄冰400的表现来看,虽然在外观、用料等方面它与其他产品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它的散热性能和噪音效果都控制得非常棒。而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近20万用户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通过我们的测试,玄冰400的表现确实很抢眼。
安钛克铜虎C400
产品参数
尺寸大小:155mm×125mm×76mm
额定电流:0.25A
风扇转速:800~1900PRM
最大风量:77CFM
使用寿命:50000小时
轴承类型:液压
额定电压:12V
适用范围:Intel LGA 115X/775/2011/1366;AMD FM1/FM2/AM4/AM3+/AM3/AM2+
参考价格:129元
安钛克铜虎C400和铜虎C40这两款产品不论是名字还是外观都是非常接近的,相对于C40来说,C400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将热管也改为铜管,相对来说散热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而铜虎C400也是本次评测的散热器中唯一一款采用纯铜底座的散热器,正是由于采用了纯铜底座加铜质热管,它的价格也达到了129元。
将铜虎C400拿在手上掂量,就能明显感受到它的分量—要比其他采用铝制底座的产品更重一些,这是由于铜的密度相比铝的密度更大一些。在制造工艺上,铜虎C400没有采用扣FIN,而是直接采用了穿FIN工艺,四根6mm的U型热管垂直穿插于铝制鳍片散热主体当中。
▲铜质底座加四根直触式铜热管
▲配备了120mm的LED风扇
对于平台的兼容性方面,铜虎C400支持Intel LGA 115X/775/1366/2011;AMD方面则能覆盖现在主流的所有平台,在平台的兼容性方面表现得还不错。铜虎C400搭配的扣具也采用了环形塑料卡扣,这种扣具相对来说安装更为方便简单,但是由于铜虎C400的重量较大,其实最好采用背板固定式扣具,相对来说稳定性也会更好。
▲扣具采用的是按压卡扣式
既然采用的是纯铜底座加铜质热管,散热性能是不是也会有所提高呢?在测试中,待机环境下处理器的温度维持在31℃,虽然与其他的32℃温度相近,但是也能看出有细小的差别。而待机状态下的噪音为43分贝,这基本上也就是环境噪音值,使用中不会产生噪音影响。我们在处理器满载状态下考察了铜虎C400的散热能力,处理器的满载温度仅为64℃,表现很不错,不过在满载状态下散热器的风扇噪音却比玄冰400要高,达到了48分贝,不过这个噪音值相对来说也并不是很高,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综合评分:92
点评:安钛克铜虎C400通过采用铜质散热底座和热管,让其散热性能可圈可点。在散热性能和噪音控制上,铜虎C400与其竞争对手—九州风神玄冰400各有千秋。然而,129元的价格可能成为了铜虎C400的劣势,如果价格适当降低,或许其竞争能力会更强。
受篇幅影响,后续我们还将带来另外5款散热器的测试及点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