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关于苹果摘袋前后用药的指南,旨在帮助果农科学、有效地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果品质量。
"核心原则:"
1. "对症下药:"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预测预报,选择合适的药剂。
2. "安全间隔期:" 严格遵守农药标签规定的苹果安全间隔期,确保采收的果实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3.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某种药剂,特别是杀虫剂,以延缓抗药性产生。
4. "规范操作:" 按照药剂说明书的浓度、用量和方法进行施药,注意安全防护。
5. "关注天气:" 施药后注意天气变化,避免雨淋冲刷降低药效,高温天气注意药剂的危害。
"一、 摘袋前(通常在套袋后至摘袋前1-2周)的用药"
摘袋前的用药主要目的是防治可能发生在袋内的病虫害,并为摘袋后可能遇到的风险做准备。
"重点关注病虫害:"
"袋内病害:" 梨小食心虫、食心虫、卷叶蛾等蛀果害虫;轮纹病、炭疽病、褐斑病等在袋内无法直接看到的病害(摘袋后症状显现)。
"蚜虫、红蜘蛛:" 如果在套袋
相关内容:

摘袋前打药:关键防控
苹果摘袋前的打药工作极为重要,这遍药能够为果实创造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最佳打药时间:
一般在摘袋前3-5天进行。建议根据自家果园情况和天气条件,选择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打药。打药要求:
一定要细致周到,不仅要喷到树上,还要喷到地面和树干,做到全园覆盖,彻底扫灭果园中的病菌和害虫。重点防治病虫害
1、病害防治
苹果摘袋前后需要重点防治以下病害:
①红点病/黑点病:
主要由斑点落叶病菌和其他腐生菌在高湿环境下侵染果实引起。②褐斑病:
雨季高发,会导致叶片枯黄脱落,影响果树光合作用。③轮纹病和炭疽病:
摘袋后可能侵染果实,降低好果率。④苦痘病和痘斑病:
与缺钙有关生理性病害。2、虫害防治
①苹果绵蚜:
9月份有一次秋季发生高峰,需要重点防治。②苹果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等蛀果害虫。
③红蜘蛛:
需要杀灭成虫并防止其产下越冬卵。
推荐用药方案
打药方案推荐:
甲维盐高氯+氯虫苯甲酰胺+戊唑醇/甲基硫菌灵+比作嘧菌酯+钙肥摘袋后打药注意事项
苹果摘袋后,果面幼嫩,易受刺激。如果果园保护得好,摘袋后可以不用打药。但如果果园保护不理想,斑点落叶病较重,则可能需要打药。如需打药,建议选择水剂杀菌剂,避免使用可能刺激果面的药剂。同时可以喷施钙肥,既能预防病害,又能补充钙元素,提高表光,促进着色。用药禁忌事项
①不宜使用颗粒粗、悬浮率差的药剂,如硫制剂和含硫的复配剂(百菌清、乙磷铝等)。
②不宜使用复配型杀菌剂,提倡使用单剂杀菌剂自行混配。
③不宜喷用劣质乳油制剂,提倡使用粉剂、水剂或水分散粒剂。
④不宜使用铜制剂(如波尔多液),以免果面产生果锈或果点放大。
⑤不能使用渗透剂和增效剂,以防刺激幼嫩果面。 喷药时雾滴要细,喷头不宜离果面太近,不宜直接用喷头冲刺幼果果面。

其他重要管理措施
①适时摘袋:
红富士苹果一般在采收前30天左右摘袋,以9月下旬至10月初为宜。选择阴天或多云天气进行,避免日烧发生。②摘袋前浇水:
遇干旱天气应提前浇水,然后再摘袋。③分批摘袋:
内袋为红蜡纸的应分两次摘袋。④铺设反光膜:
摘袋后3-5天及时铺设反光膜,促进果实着色。⑤摘叶转果:
摘袋后视果实着色情况适时摘叶转果,摘叶总量控制在10-15%。⑥补钙措施:
摘袋前后喷施钙肥,可以提高表光、促进着色、预防苦痘病和痘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