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OS 15 在隐私防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提供了许多功能来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以下是一些被叠满甲的隐私防护功能:
1. 隐私空间:ColorOS 15 中的隐私空间功能可以将用户的隐私应用和数据与其他应用和数据隔离开来,以防止他人访问。用户可以将照片、视频、联系人等隐私数据放入隐私空间,并设置密码或指纹解锁。
2. 应用锁:ColorOS 15 中的应用锁功能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应用,防止他人随意打开。用户可以选择需要锁定的应用,并设置密码、指纹或面部识别来解锁。
3. 权限管理:ColorOS 15 提供了更加精细的权限管理功能,用户可以控制应用对手机的各种权限,如位置、摄像头、麦克风等。用户可以选择拒绝或允许应用访问这些权限,以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
4. 拨号隐私保护:ColorOS 15 中的拨号隐私保护功能可以隐藏用户的通话记录、短信记录和联系人信息,以防止他人窥视。
5. 隐私浏览:ColorOS 15 提供了隐私浏览功能,可以在浏览器中保护用户的隐私,防止他人查看用户的浏览历史记录和 cookies 数据。
6. 指纹/面部识别:ColorOS 15 支持指纹和面部识别功能,可以快速、安全地解锁手机,并保护用户的隐私数据。
7.
相关内容:
#OPPO##ColorOS##OPPO ColorOS15##ColorOS15机圈德芙##oppofindx8#
随着手机功能和性能的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好帮手,使用场景越来越多,使用时间也越来越长。相反电脑似乎逐渐被打入冷宫,甚至处于长期吃灰的状态。手机以狂风扫落叶之姿迅速扩张,原因之一自然是方便好用,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无疑就是极致的安全性。归根到底哪怕性能再好、功能再强,如果安全和稳定性不过关,恐怕分分钟就被「劝退」。作为全球用户超过7亿的佼佼者,ColorOS 15自然在隐私保护上叠满甲,尽职尽责提供各种防护功能。

应用锁
其实「锁屏密码」源于功能机时代,主要用于避免手机在未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如今的某些重度使用者,估计除了休息时间,手机的亮屏时间或许比息屏还要长得多,单纯的锁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ColorOS 15除了随大流增加「隐私密码」,还特意将其存储在安全模块,系统和应用都无法获取,部分机型还使用专属的安全芯片提供数据保护。在「软硬兼施」的共同合力下,尽可能提升「应用锁」的防护等级。即便手机处于解锁状态,访问「上锁」应用均需要验证「隐私密码」。然而如果每次验证都需要输入密码,既麻烦又繁琐,还增加泄密的机会,似乎是隐私保护的反向操作。当然ColorOS 15肯定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增加指纹、刷脸等辅助验证方式,同样存在最安全的地方。通常在用户面对镜头时,即可实现快速且无感验证,几乎不会对日常操作造成影响。如果想进一步提升保护等级,可将验证方式由「锁屏后」改为「退出应用后」,最大程度避免未授权操作,也尽可能避免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但代价是每次进入都需要验证。然而有指纹、刷脸等辅助方式,其实也不会带来太多麻烦,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更符合需求的取舍。

剪贴板管理
「剪贴板」是从电脑流转过来的功能,想当年Ctrl+C和Ctrl+V便是「搬运」的专属快捷键。如今将主战场迁移至手机,为尽可能提高输入效率,经常通过剪贴板「搬运」身份证、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等隐私信息,有时甚至还向同事群发包含公司机密的通知。尽管使用时万分谨慎,但架不住某些「鸡贼」的APP,通过众多方式千方百计试图从残存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ColorOS 15搭载「剪贴板管理」,通过智能识别剪贴板中的隐私信息,阻止无关应用的自动读取,从而减少隐私泄露的风险。与电脑只能存放一条记录不同,系统的剪贴板存放最多能存放150条数据,如果有多项「搬运」的需求,或者在搬运过程中不慎复制到其他无关内容,也能快速从历史记录中快速调取。如果想「雁过不留痕」,也能在事后手动清除。其实不少APP都借助剪贴板「过桥」传递数据,就算有留存信息也很快被刷掉。或许有小伙伴担心系统「监守自盗」,有ISO/IEC 27001、ISO/IEC 27701以及ioXt等多项国内外安全领域的权威认证背书,在使用上完全不用过多担心。

输入法纯净模式
除了使用「剪贴板」「搬运」的过程中容易泄露隐私,使用某些不知名的输入法也有可能「中招」。如果对隐私安全比较看重,也可以在需要时开启ColorOS 15的「输入法纯净模式」。随后数据将进行本地处理和存储,停止根据收集的输入习惯优化程序,并通过停用在线语音、文字扫码、快捷翻译、卡片搜索、词库管理、智慧推荐等功能,以牺牲便捷的方式换取更高的安全保障。对于重度语音使用者,系统也通过「下载离线语音包」的方式提供「平替」。这项功能不仅通过「设置」开启,还能在输入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切换,尽可能在便捷与隐私中探索更好的平衡点。建议最好使用官方自带的输入法,既保留原有品牌的绝大部分功能,也在安全隐私上尽可能把好关,将防护buff叠满。

隐私替身
在如今手机全面接管衣食住行的快节奏生活,几乎没有一个系统能够大包大揽,还得靠众多第三方APP。在工信部的一再规范下,各APP开始遵循最少且必要的索权原则,尽管「不给便不让用」的情形大幅减少,但有些聪明的开始搞差异化竞争,以奖励的方式进行「你情我愿」的双赢交易,有些则采取诱导甚至强取的方式直接索要。作为普通用户,确实很难防范。ColorOS 15搭载「隐私替身」,开启后当APP读取联系人、通话记录、短信时,将会得到系统「特供」的空信息。为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用户能根据不同的APP来授权,是「虚」是「实」全凭意愿。既照顾体验,也保留隐私,可谓实用的两全之策。

屏幕共享保护
随着手机性能与功能的不断增强,逐渐成为联系生活和工作的枢纽。即便碰上出差,通常也无需大包小包带上电脑和演示设备,只需让对方准备一台支持无线投屏的设备即可开工。然而如今手机已普遍支持双卡双待,如果公司没有配备专门的工作手机,一般人普遍都「公私不分」。如果适逢在投屏演示时,有些亲朋戚友却恰好发些不合时宜的信息,轻则影响演示效果,重则可能改变在客户与同事间的「刻板印象」。如果信息涉及商业机密,还可能影响本次双方的谈判筹码。ColorOS 15搭载「屏幕共享保护」,当用户在投屏过程中误开涉及隐私信息的APP时,手机屏幕依然正常显示,投屏设备此时会变成黑屏,涵盖便签、电话本、钱包、日历、微信、相册、信息、文件管理以及常用的支付APP。当然系统也并非如此死板,如果投屏就是演示这些内容,也可以按APP单独开启或关闭。在全程演示的过程中,系统也会隐藏状态栏以及期间的通知。在兼容性上也做到「全面覆盖」,不仅支持系统本身的屏幕共享,就连从第三方APP发起也能达到相同效果,将隐私保护叠满甲,尽可能降低泄密的风险。

隐私水印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环保理念的日益盛行,如今众多业务都提倡电子化、无纸化,从而仅靠一台手机便能实现足不出户快速办理,省却不少交通与排队时间。尽管都是电子化业务,但办理主体参差不齐,办理人员也各怀心思。以往办理纸质业务时,若担心证件的复印件被滥用,通常会在其中注明用途;如今上传的图片可无限复制,潜在的风险或许会更大。ColorOS 15搭载「隐私水印」,既在显眼位置声明用途,也基本不会对识别效果造成影响,且很难通过其他软件去除。用户既能快速使用系统提供的声明模板,也能「自定义」输入声明内容。系统会记录上次的输入,下次如无更改便可直接引用。为确保上传的资料用到实处,建议写清楚用途并注明日期。有如此贴心周到的防护,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办理资料被滥用了。

隐私信息抹除
自从拍摄已成为手机的主打功能,日常出行甚至旅行都可以抛弃沉重的相机,只靠一台手机便能轻松记录途中的点点滴滴。为真实记录拍摄时的情况,手机拍摄的图片和视频通常会记录信息,包括拍摄设备、光圈、ISO等拍摄数据。如果所使用的手机没有保密要求,这些信息通常并不算敏感。由于手机定位较为精准,所记载的拍摄坐标与所处位置极为接近,很容易泄露家庭地址、旅游行程等较为敏感的隐私信息。ColorOS 15搭载「隐私信息抹除」,能在分享照片、视频给他人时,自动抹除位置信息和拍摄数据,且不会对原文件的数据造成影响。为更精准理解用户的操作意图,系统支持在发送前临时更改意图,仅对本次生效,不会对默认设置造成影响。如果有时候不得不给,却又不想给得太过精确,不妨改为「模糊定位」,让感兴趣的人自己猜去。只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却不泄露其中所包含的隐私信息,一次设置长期有效并支持自定义,好用的系统就该如此贴心。

摄像头、麦克风权限管控
想当年伸缩摄像头流行的时候,平时无感需要时才出现的隐形设计自然是最大的卖点。更令人意外的是,当打开某些APP时,前置摄像头居然在用户没有「宣召」时自动升起。尽管APP厂商解释称只是因为索取权限引发的误会,但也为系统的隐私安全敲响警钟。ColorOS 15采取更严密的权限管控,无论是用户还是系统亦或是第三方APP调用,前置摄像头周边区域都会有显眼的光圈提醒。如果是长时间调用,屏幕右上角还会有摄像头图标常驻,三秒后会缩小成小绿点,既起到明显的提示作用,也不会因长时间刷存在感而影响体验。同理调用麦克风权限也有相同的机制,区别无非就是图标不同。如果参加的会议有更高的保密要求,也可以手动关闭摄像头、麦克风的权限,从系统层面隔绝被偷偷调用,而引发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

私密保险箱
一个设备或一项功能得以流行,一方面自然是便捷、好用,另一方面必然是稳定、安全,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尽管如今系统的权限进一步收紧,如今可按APP对能读取、上传的照片、视频单独授权,但依然有可能被相册、文件管理等应用遍历。随便就能被搜到、看到,虽方便却显然不安全。ColorOS 15搭载「私密保险箱」,将照片、视频以及文件添加进去后,通过专属的安全加密存储,部分机型还有专属的安全芯片提供数据保护,所有APP均无法遍历和读取,只能通过专属的入口进入。除了通过「设置」的「隐私」菜单,还能长按「相册」和「文件管理」底部快速查看。如果想进一步细化,还能自行创建文件夹进行分类,并设置专属的封面以便区分。如果图片和视频较多,也可按日期分组查看快速定位。如果不慎误触删除,不仅会进行指纹、密码验证,还会移入「最近删除」冷静30天,在截止时间到来时随时恢复。如果有分享的需要,也无需解密直接操作,系统会生成解密后的临时文件,在对方接收后便自动清除,尽可能降低泄密的风险。以些许的不便,换取更大的隐私防护,相信有这方面需求的用户都不难选择。如果后续升级能支持加密文件的直接编辑,效果无疑会更好。

小结
作为拥有众多用户的系统,自然有其过人之处。然而无论系统功能有多酷炫,更新有多频繁,最大的底线依然还是稳定与安全。ColorOS 15自然要在这方面叠满甲,从开发者的角度自然是主动而为之,通过众多场景尽可能避免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从用户的角度最好是被动且无感,最好无论怎么操作,系统都能做好兜底防护。有些功能几乎每次出现都要秀存在感,有些功能几乎默默无闻却无处不在。尽管分工不同,其实目的都殊途同归。打铁还需自身硬,有ISO/IEC 27001、ISO/IEC 27701以及ioXt等多项国内外安全领域的权威认证背书,自然比王婆卖瓜更有说服力。随着时间来到九月中旬,尽管「ColorOS 16」似乎「犹抱琵琶半遮面」,但原有系统的更新频率和功能并没有「缩水」,依然维持高强度的「双线作战」。有如此方便好用且安全的「旧」系统作为参照,相信「新」系统想必也不会太差,相信一直以来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温馨提示:本文为作者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注明出处。
机型版本不同,功能可能会有差异,请大家以手机实际使用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