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出的观点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当前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和AI领域一个重要的讨论点。让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Agent和Workflow的区别,以及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Workflow可能就足够了。
"Agent(代理/机器人)"
"定义:" 通常指具有自主性、智能性和目标导向的实体。在RPA和AI语境下,Agent可以理解为一个独立的、可以执行任务、进行决策、甚至与其他Agent或系统交互的软件机器人。
"特点:"
"自主性:" 可以根据预设规则或学习到的模式独立完成任务。
"智能性:" 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逻辑判断、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
"交互性:" 可以与用户、其他系统或Agent进行交互。
"目标导向:" 追求特定的目标或任务完成。
"Workflow(工作流/流程)"
"定义:" 指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执行的任务或活动的集合,这些任务或活动旨在完成一个特定的业务目标。
"特点:"
"顺序性:" 任务或活动按照预定的顺序执行。
"规则驱动:" 执行顺序和条件通常由预定义的规则决定。
"流程化:" 强调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流转。
"为什么80%的agent需求可以用Workflow搞定?"
这个说法
相关内容:
作者用CrewAI 做了一个multi agent,然后发现:
- 负责研究的agent 70% 的时间都忽略了网络爬虫
- 负责摘要汇总的agent在处理长文档时完全忘记使用引文
- 当任务定义不明确时,负责协调调度的agent会干脆摆烂
于是,决策权直接让渡给大模型之后,算力消耗更多不说,最终执行也直接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环崩塌。
与之相对,提示词链 (Prompt Chaining)、任务并行(Parallelization)、路由(Routing)、总控-执行 (Orchestrator‑Worker)、评估-优化器(Evaluator‑Optimizer),这几种路径其实已经可以解决九成的用户需求。
因为,Workflow 是确定性的,执行路径是线性的、可预测的,而我们现实中的大部分需求,其实也正好满足这个特性。
举个例子,内容创作者如今在一系列AI爆火工具间频繁切换:ChatGPT头脑风暴、Midjourney生成插图、Claude或文心一言润色文案、HeyGen生成视频、Canva排版、Notion协作、各平台AI助手自动发布。
工具虽强,但每次切换都易打断思路,降低生产效率。平均每天切换十余款AI应用,上百次界面跳转,专注力和创作流畅性持续受损。
但要把这些功能做成一个agent,似乎又过于杀鸡用牛刀,而且最终成果可用度太低。
那有没有办法,把选题、创作、编辑、发布全流程集成到一个工作流?
Vibe Workflow,就是为此而生。
01 什么是Vibe Workflow?如何构成
传统的工作流就像工厂流水线:A步骤完成后,必须按顺序进行B步骤,再进行C步骤。这种线性思维在工业时代很有效,但在创意工作中却成了枷锁。
Vibe Workflow的核心理念是"情境化工作",让工具适应人的思维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展示用Refly和Milvus搭建一个用于内容创意执行的Vibe Workflow。
先简单介绍一下Refly:这是一个基于"自由画布"理念构建的AI原生内容创作平台。其功能模块可以分为智能画布、知识管理、多线程对话、专业创作。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用拖拉拽的方式。将各种工具进行组合,构成workflow。
其工作模式与效果如下:

核心功能:

此外,所有的内容创作,尤其是文章写作,本质就是对历史数据、历史内容的汇总再加工,而要做好这件事,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历史数据的整理与检索,Milvus向量数据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传统数据库存储的是结构化数据:姓名、年龄、地址这些。但AI时代的数据大多是非结构化的:文档、图片、音频、视频。向量数据库的作用,就是把这些非结构化数据转换成计算机能理解的"向量"(一串数字),然后通过数学方法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这个过程中,Milvus的技术优势:不只是快,更是智能
- 毫秒级检索:在千万级数据中,检索时间控制在毫秒级
- 混合查询:既能按语义相似性搜索,也能按传统条件筛选
- 云原生架构:存储和计算分离,可以无限扩展
- MCP协议支持:与主流AI框架无缝集成
以下是具体部署过程:
02 开始部署
本节将以实操视角,带大家完成 Refly 、Milvus及 Milvus-MCP 本地部署,并通过示例演示其在实际AI工作流中的应用价值。
环境准备要求
本教程不含Python3、Conda以安装展示,请自行按照官方手册进行配置。 相关官网链接:
- Milvus官网:https://milvus.io/docs/prerequisite-docker.md
- Refly官网:https://docs.refly.ai/zh/
- Python3官网:https://www.python.org/
- Docker官网:https://www.docker.com/
- moonshot官网:https://platform.moonshot.cn/
最低配置
- CPU:8核(推荐16核)
- 内存:16GB(推荐32GB)
- 硬盘:100GB SSD(推荐500GB)
- 网络:稳定的互联网连接
软件环境
- 操作系统:Linux(推荐Ubuntu 20.04+)
- 容器:Docker + Docker Compose
- Python:3.11+
- 大模型:支持函数调用的模型(在线或Ollama离线都支持)
1. 第一步:部署Milvus向量数据库
1.1 下载部署文件
wget https://github.com/milvus-io/milvus/releases/download/v2.5.12/milvus-standalone-docker-compose.yml -O docker-compose.yml
1.2 启动Milvus服务
docker-compose up -d
docker-compose ps -a

2. 第二步:部署Refly平台
2.1 下载项目
说明:env变量里的配置无特殊要求全默认即可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refly-ai/refly.git
cd deploy/docker
cp ../../apps/api/.env.example .env # copy the example api env file
docker compose up -d
2.2 检查服务状态
docker ps -a

3. 第三步:部署MCP服务
3.1 下载项目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zilliztech/mcp-server-milvus.git
cd mcp-server-milvus
3.2 启动mcp服务
说明:本文使用sse模式,uri请自行更换可用的milvus服务
uv run src/mcp_server_milvus/server.py --sse --milvus-uri http://localhost:19530 --port 8000
3.3 验证mcp服务

4.开始配置
4.1 访问refly平台
http://192.168.7.148:5700

4.2 注册账户并登录平台


4.3 配置LLM模型
说明:本文使用最近比较火的Moonshot提供在线模型(免费15元额度)
登录注册并获取API-KEY(备用)
- https://platform.moonshot.cn/
4.4 添加模型供应商
说明:把刚才获取的API-KEY输入

4.5 添加LLM模型
说明:注意选择的模型要带有函数调用功能

4.6 添加milvus-mcp服务
说明:web版不支持stdio类型


4.7 使用案例一:通过 MCP-Milvus-Server 实现高效向量检索
本案例展示如何利用 MCP-Milvus-Server 作为中间件,查询和管理 Milvus 向量数据库实例,实现模型与数据库的无缝对接。
4.7.1 新建画布

4.7.2 打开对话框选择模型并输入问题并发送

4.7.3 验证结果

通过上述实践,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了基于 MCP-Milvus-Server用自然语言的方式去管理milvus向量数据库了。
4.8 使用案例二:通过workflow创建refly部署手册
完整的workflow效果如下:

4.8.1 准备写作素材
说明:refly支持不同形式的资源导入



4.8.2 新建任务并关联资料卡片


4.8.3 新建三个任务整理素材
说明:整合上传的素材并进行打磨
整合任务

打磨任务

合并终稿

效果展示(部分展示)

当然refly的能力远不止此,最近发布了0.80版本解锁多模态Agent“图像+视频+音频”,让创作维度与工作闭环。
图片生成与处理
- 支持接入高质量图像模型(如 flux-schnell / flux-pro / SDXL)
- 支持 Prompt → 图像 → 分析 →再生成的完整流程编排

视频生成与理解
- 支持接入多种风格化视频模型(如 Seedance、Kling、Veo)

音频生成
- 支持接入音乐生成模型(如 lyria-2),快速生成专属背景音乐
- 支持语音合成模型(如 chatterbox),实现自然流畅的 AI 配音与多语旁白

多模态编排闭环
- 图像 / 视频 / 音频节点全部可拖入工作流
- 每一份多模态输出结果都可被引用、理解、再加工

写在最后
Refly 以 Agent Workflow 为核心,将多模态处理与智能写作深度融合,极大简化了内容创作流程。用户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系统便能自动编排文本生成、结构规划、图片插入等多项能力,实现从灵感到成稿的全流程自动化。
通过集成 Milvus MCP Server 或 Milvus 向量数据库,Refly 还能高效调用本地知识库,实现内容检索、素材聚合和智能引用,确保写作既有深度也有广度。
这其实也是当下大模型落地的一个缩影,瞄准agent的星辰大海,但先用workflow先解决眼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