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研所所长:数字人民币可实现小额匿名,完全匿名不可行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近期公开表示,数字人民币(e-CNY)可以实现小额匿名,但完全的匿名是不可行的。这一表态为数字人民币的匿名性问题提供了进一步的解释。
穆长春指出,数字人民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匿名性,以满足日常小额交易的需求。然而,他强调,为了维护金融秩序和防范金融风险,数字人民币并不能提供完全的匿名性。这一立场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金融监管和货币安全的重视。
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旨在提升支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促进金融创新和普惠金融。然而,如何在保障用户隐私和加强金融监管之间找到平衡,一直是数字人民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穆长春的表态有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数字人民币的匿名机制。根据他的解释,数字人民币的匿名性是有限的,主要适用于小额交易,而大额交易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身份验证。这种设计既满足了公众对隐私保护的需求,也符合金融监管的要求。
总之,数字人民币的匿名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话题,需要综合考虑金融监管、用户隐私和支付效率等多方面因素。穆长春的表态为这一问题的讨论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健康发展。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3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可控匿名是数字人民币的重要特征,一方面体现了保障公众交易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另一方面体现了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的客观需要。

穆长春进一步介绍,数字人民币可以在技术上实现小额匿名,开立不同的数字钱包,匿名钱包仅用手机号即可开立,但这种匿名钱包是有限额的,只能满足日常小额消费的需求。运行大额交易就需要进行钱包的升级,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一方面满足公众合理的需求,另外一方面防范大额的交易的犯罪风险。

央行是不是可以通过电信运营商产品来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穆长春强调,根据现行的法律和法规,电信运营商不得将手机客户信息披露给央行和银行,也不能将用户的信息披露给合作运营商。

此外,穆长春表示,央行还进行了很多技术和制度设计,来保证用户的隐私,比如说数字人民币钱包,有关个人信息的数据方面,交易对方的运营机构和其他的商业机构会严格按照网络安全法和信息安全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定,建立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机制。

穆长春最后总结称,数字人民币可做到有限匿名,但完全匿名在现实中是不可行的,需要保留一定的身份识别。他还提到,比特币这样的匿名机制就导致其经常被用于毒品交易与人口贩卖。

责任编辑:郑景昕

校对:张亮亮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