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至,秋意渐浓,天气逐渐转凉。以下是一些应做的事情和建议,帮助您更好地适应这个时节:
"一、 穿衣保暖,防寒防燥"
1. "及时添衣:" “一场秋雨一场寒”,寒露后气温下降明显,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衣物,尤其是早晚出门时,要注意头部、腹部、脚部的保暖。
2. "选择衣物:" 建议穿着保暖、透气、吸湿性好的衣物,如棉、麻、丝等天然材质。避免穿着过多化纤衣物,以免出汗后受凉。
3. "注意足部:" “寒从脚起”,可以穿上保暖的袜子,必要时使用暖宝宝或热水泡脚来驱寒。
"二、 饮食调养,滋阴润燥"
1. "滋阴润燥:" 秋燥易伤肺,饮食宜多选择滋阴润肺、生津养胃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芝麻、藕、荸荠、甘蔗等。
2. "适当秋补:" 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但不宜过量,以免助火生痰。
3. "少食辛辣:" 尽量减少辛辣、烧烤、油腻等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容易耗伤
相关内容:
今天是假期最后一天
大家都准备踏上返程上班的路了吗?
经过一个假期
是不是突然发现
天气好像一下就冷了
赶紧从衣柜拿出了长袖长裤
是的
二十四节气里
第一个带“寒”的节气来了!
今日(10月8日)8点41分
我们迎来秋天的第五个节气
——寒露

寒露如玉,草木之间
生出莹莹一地露水
露珠冷寒而欲凝结
“寒露”之名由此得来
寒露·三候
公历每年10月7日至9日
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即为寒露
古人对寒露物候的描述是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一
候
·鸿雁来宾
鸿雁是随着季节变换而南北迁徙的候鸟,白露物候是“鸿雁来”,寒露物候是“鸿雁来宾”,说的是白露时鸿雁的迁飞工作逐渐启动,寒露时迁飞工作陆续收尾。谚语说:“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是说大雁最迟(农历)九月九,该走的都走了;小燕最迟(农历)三月三,该来的都来了。
二
候
·雀入大水为蛤
所谓“雀入大水为蛤”,是说深秋时节,人们难觅飞雀,但见海边很多蛤蜊,其贝壳的纹和色与雀相似,便以为雀变成了蛤。这是古人质朴的想象。这虽是误解,却是一种浪漫的生命观:在时节的交替和季节的轮回中,生命并未凋谢,只是变换了存在的方式而已。想飞时,有翅,能高飞于天;想藏时,有壳,可深藏于海。
三
候
·菊有黄华
“寒露百花凋”,但菊花偏偏在寒露时盛开。所谓“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之盛可窥一斑。
寒露·习俗
登高
重阳节是寒露期间重要的节日,而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节日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之意,而且在秋天登高,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达到抒发内心、缓解压力的效果。

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寒露时节,正值菊花盛开之时,随着秋意越浓,菊花开得也更美艳,此时观赏菊花,心头必定会充满无尽的诗意。

图源:江宁发布
饮菊花酒
寒露节气,菊花盛开,为除秋燥,便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味清凉甜美。登高之后,招呼亲朋好友,一起来品尝菊花酒的滋味,不仅满口菊花的醇香,还对身体有着清肝明目的功效。

观红叶
诗云“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正是这个季节的美景。许多地区,也有赏枫叶的习俗。登高而望,极目远眺,叶子像是喝了醇厚的美酒,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如天边红霞,缭绕群山。鲜活饱满的色彩,给这个逐渐萧条的季节平添了许多生机。

吃花糕
寒露·养生
防燥宜润肺
从“寒露”开始,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最大的特点就是“燥”,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这段时间,人的汗液蒸发较快,则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防燥在饮食上可以选用百合、银耳、梨这些食物。防寒则可以食用一些猪牛肉、淡水鱼,也可以吃一些萝卜,还能化痰。专家个人推荐百合,因为百合的适应人群比较广。除非脾胃特别虚弱,大部分人都能够接受。
此时的饮食,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食品,中医认为,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时辛辣的食物会对身体伤害比较大。
秋季“巧”锻炼
寒露过后,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下降,雨水减少,已经能够明显感受到“寒”的感觉了。针对老年人,平时晨练就要多穿一些衣服,注意保暖。此外,锻炼也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尽量不要出汗,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针对年轻人,寒露过后,爱美的姑娘也要收起自己的凉鞋,更要穿上袜子。小伙子也可以收起自己的短袖短裤,换上秋装。在健身房里也不能仅仅穿很单薄的运动服了。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这样可能会因为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身体别“冻”着
民间常说“春捂秋冻”,其中的“秋”主要还是指初秋,寒露过后已经是深秋了,此时要注意添加衣物,防寒保暖,尤其是早晚凉。在日常的服饰方面,风衣配上围巾是不错的选择,有效保护自己的温暖。
结束了短暂的休整
我们满怀希望,再次出发
投身忙碌又充实的生活
奔向美好又明亮的远方
天寒露重,愿君珍重
综合自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博物南京、健康南京
来源: 南京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