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不太准确,需要更细致地分析。虽然朱啸虎(今日资本)等早期投资者确实从共享单车领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并非所有投资者都“打水漂”,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赚钱。
以下是更详细的分析:
"1. 朱啸虎的成功:"
"早期布局:" 朱啸虎是共享单车领域的早期投资者,他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巨大潜力,并果断投资了摩拜单车。
"行业整合:" 共享单车行业经历了激烈的竞争和整合,最终摩拜被美团收购,朱啸虎作为早期投资者获得了巨额回报。
"投资策略:" 朱啸虎的投资风格偏向于早期项目,他擅长识别具有潜力的项目并抓住机遇。
"2. 投资者的损失:"
"后期进入者:" 一些后期进入的投资者,可能没有朱啸虎那样的眼光和运气,在行业整合时被淘汰,导致投资损失。
"估值过高:" 共享单车行业在发展初期存在估值过高的问题,一些投资者可能在高位接盘,最终导致亏损。
"行业风险:" 共享单车行业存在政策风险、运营风险、竞争风险等多种因素,这些风险都可能导致投资者损失。
"3. 并非所有押金都损失:"
"押金监管:"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共享单车押金的监管,要求企业将押金存入银行
相关内容:
文 | 华商韬略 王寒7月6日,ofo被公布强制执行了,原因竟是未缴纳5万元罚款。没想到,曾经挥金如土的戴威会被一粒米逼死。根据公告,ofo关联公司执行标的为1341.62万元,但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名下已无任何财产。也就是说,在这场资本局中,数十亿美金的投资者本金、1500万用户将近15亿元的押金、数十亿的供应商债款,全都打了水漂。其中只有一个例外,他就是朱啸虎。ofo成立以来融过九次资,朱啸虎所在的金沙江创投参与了A轮、B轮和C轮,金额都不算大,且只有A轮为领投。然而,由于在单轮融资中持股过半,他拥有了珍贵的一票否决权。朱啸虎投资过滴滴,与程维有多年的交情。他说服后者,ofo有前途,对滴滴的业务也是个补充。从C轮起,滴滴就成了ofo最大的投资人。
仗着有数位大佬撑腰,自2017年起,ofo开启了疯狂融资、疯狂烧钱的粗放模式,才发现大佬的钱那么不经用,几个月就烧没了。没钱的时候,甚至到了不挪用押金就要破产的地步。为了遏制恶性循环的蔓延,包括程维在内的投资人都想尽快推动ofo和摩拜的合并,停止烧钱。而戴威还想再融一波,他认为,这样至少在合并中能够掌握更大的主动性。双方僵持不下。此时,朱啸虎打起了自己的算盘。据腾讯新闻《潜望》报道,12月,眼看合并无望的朱啸虎,做出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举动。他甚至没有顾忌老朋友滴滴。朱啸虎以最新一轮估值20%的溢价(相当于34亿美金),把股票卖给阿里+蚂蚁。后者斥资1.6亿美金。如果这笔交易达成,阿里不仅能获得董事会席位,还将拿到一票否决权。滴滴得知后,紧急行使优先购买权,花1800万美金抢到了部分股票,才避免了一票否决权流入阿里之手。有当事人表示,朱啸虎这招堪称经典操作,“他永远站在自己那边”。
此后,ofo成了狼群中的肉,多方制衡下,逐渐演变为“弃子”,上千万辆小黄车不知所踪。反观青桔、哈啰却得到了长足发展。有人曾说,朱啸虎是那种敢在一个人3岁时就大胆投资然后告诉全世界这就是姚明的人,而当全世界都在争论这个人是不是姚明时,它已经被卖掉了。ofo的案例,就是这种特征的典型体现。作为唯一的得利者,他在朋友圈写道:“今天基本尘埃落定的时候,值得反思的是:创始团队开车加速往悬崖下冲的时候,作为有经验的投资人应该继续在边上鼓掌,还是帮助踩一下刹车?”我们理解,赚钱是投资者的天职,但硬把商业规则往道义上套,未免太扭曲了。这句话更贴切的表达或许是,我落袋为安,哪管你们的死活、哪管事后洪水滔天。
是啊,想起我那99元押金,一口老血梗在胸口。——END——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