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A7R III 是一款旗舰级别的全画幅微单相机,虽然它的核心参数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如 65MP 高像素传感器、强大的自动对焦系统、高感光度表现等),但确实有一些更深入或者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和特性,值得聊聊:
1. "相位检测对焦辅助 (Phase Detection AF Assist):"
"细节:" A7R III 在自动对焦方面非常强大,主要依赖反差对焦。但为了在低反差、弱光或被摄主体缺乏清晰边缘的情况下更快、更准确地对焦,它内置了一个相位检测对焦辅助光源。
"不为人知之处:" 这个辅助光源是"不可关闭"的。索尼的设计理念是,它应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提供帮助,而不是让用户自行选择是否需要。虽然对于习惯了需要手动控制辅助对焦灯的摄影师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小缺点,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这确保了在各种光线条件下都能获得更稳定、快速的对焦性能。
2. "相对较低的连拍速度与缓冲区:"
"细节:" 尽管拥有 65MP 的高像素,A7R III 的最高连拍速度仅为 4.5 张/秒。
"不为人知之处:" 这是 A7R 系列一贯的特点,也是为了平衡高像素输出和连拍性能做出的妥协。同时
相关内容:
提示:本文文字很多,图片很少。默认读者已经了解A7R3参数,否则你还是别看下去了。
在文章开头,我先要向下午被我刷屏的各位朋友表示抱歉:我这个一兴奋起来就发微博停不住的习惯,的确给很多关注我但不太看数码产品信息的朋友带来不少困扰。只求各位临时取关清净后还能给我一个下次继续祸祸你的机会,把我加回来吧!(笑Cry)关于今天索尼发布的两款新品:索尼A7R3和24-105 F4 G OSS镜头的信息,想来各位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了。我们@影像新势力NTimge 公众号也转发了索尼官方发来的新闻稿,大家可以自行去查看详细信息我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在今晚的博客上,我想聊一些没有出现在新闻稿上的内容。这些内容来自于发布会上透露的某些信息细节,有些则来自于会后的两场专访上。是的,索尼方面先请包括高桥洋、谢飚先生在内的索尼中国高层谈了一下市场策略问题,然后第二轮再请来东京方面的开发人员谈设计。恩,不得不说索尼中国这次专访设置搞得诚意满满,我们的收获也的确不小。不过让人遗憾的是,第二段专访中索尼虽然秀出许多技术方面的PPT、对比图,但这些内容全部只能看而不能发布...
先说几个大面上的问题:
首先,A7R3的确用的还是索尼A7R2上那块CMOS,但之所以能够把宽容度提升到15档(原来第三方测试上代产品为13档)居然是因为新型BIONZ X处理器性能强大,充分发掘了老CMOS的“潜力”!按照索尼的说法:由于新处理器速度提升了1.8倍,等于有了更多“榨干”A7R2那块Exmor R元件的力量,因此即使不更换CMOS画质也能有提高!而且,也因为处理器性能提升了,所以新机无论是10秒每张的高速连拍还是静音拍摄,被人诟病的12bit RAW这次也全面进化为无压缩的14bit...
光靠处理器速度加快就能带来这样的画质提升,对此,我们只能对索尼说“社会社会,佩服佩服!”
其次,由于极大的提升了对焦性能(399点相位+425个反差),本机在弱光下对比A7R2据说对焦速度提升一倍且追焦(包括追眼珠的那个所谓‘眼控对焦’)也提升一倍。我在发布会现场快速试验了一下这个功能,虽然手头没有A7R2,但追眼珠子的性能的确非常强悍甚至到了“骇人”的地步:之前A7R2类似光线下追运动中的眼珠总是会断断续续的,而这次那个绿色的小对焦框竟然无比稳定的始终咬住眼珠不放,太可怕了!
还有几个讨人喜欢的“小”改进点:
比如A7R3有两个USB口,一个Type-C可以用来连接PC,通过免费的Image Edge软件(11月开放下载)来控制相机,同时机身上还剩一个传统的MicroUSB口可以用来连接移动电源。据说这个双口设计是工程师听取那些需要夜间长时间曝光+电脑控制赤道仪拍摄深空专业用户意见开发的,赞!
比如之前在A7R2上看起来不是很讨巧的肤色在这次BIONZ X处理器升级过程中也被“顺手”改进了。新处理器对亚洲和欧洲人肤色进行了改良,在海外某第三方的测试中A9/A7R3的肤色受欢迎度居然超过了佳能和尼康,名列第一?
比如新机机背按键、菜单布局甚至触摸屏控制设计都和A9非常相像,感觉就是把相关技术下方到A7系列来了。但索尼方面表示这并不意味A7系列其他产品会立即停产下市,因为他们认为目前A7系列的7款机型各自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各有各的目标人群且都卖的不错(这句是我自己加的))——你想想索尼黑卡系列目前在市场上老中青三代全面开花的态势,就应该明白无论是哪一款A7都是索尼心头好。即使是最早一代的A7,至少只要有它还在,APS-C那些机器想要卖高价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比如索尼说之所以不用XQD卡而是给A7R3用两个SD卡槽是因为这样能够节省空间(切,A9机身大怎么也没有见你们用XQD?明明就是为了坑尼康么!笑),但为了补偿大家索尼推出了全新的G系列存储卡。这种卡不仅速度快,达到了读300mb/s、写299mb/s(这么写根本也是存心抓眼球啊!),而且索尼还官方推出了一款在PC/Mac上运行的SD体检程序。这个程序可以在两秒钟内迅速检测SD卡的体质,及时对那些目前还可以读写但存储单元大限将至的卡做出警报。当然了,该程序明显是针对专业用户开发的,它也是免费提供,虽然目前只支持G系列卡但未来会放宽给其他型号和品牌卡使用。
视频方面,A7R3有4K 30p和全高清的120p并不稀奇,但能在Super35mm格式(基本类似APS画幅)下实现5K超采样到4K并可以加载S-log,这个的确证明了索尼在视频领域的强悍势力。目前看起来,似乎只有A9的全画幅超采样要比A7R3画质更好了,但直到目前为止A9依然没能用上S-log,因此真正想要用来拍视频的话还是A7R3效果最好。
当然,也不能说A7R3全是优点:曾经被我寄予极大期望的“像素转换多重拍摄”最终被证实只能先在机身里完成拍摄(按动一次快门,自动拍摄四张),然后照片还要拿到PC端里的Image Edge软件内合成才行!我原来以为索尼的这种利用防抖元件实现像素精确位移+多帧合成提高画质的做法是能够在机身内部直接完成的,但实际并非如此。另外,由于索尼的这个技术四张照片之间的拍摄间隔很长,所以必须使用三脚架来完成而且无法拍摄动态物体,因此基本也只能在博物馆里拍拍展品或是室内建筑拍摄用了。至于其拼合方式,与奥林巴斯的多帧叠加获取高像素图片的原理不同,倒是更近似于宾得的“四张照片拼一张”以消除CMOS拜耳排列造成的伪色和摩尔纹功能。只不过,索尼这次是直接拿四张全像素照片(总计1亿6千万像素)来重新拼合一张4千万像素照片且JPG和RAW任选。
另外,关于为什么A9和A7R3都不再支持下载app扩充功能,技术人员没有给出明确,只说已经记录下大家的意见会回去向总部反馈。
关于新镜头方面:24-105 F4 G的确和2470Z焦段重复了。但这种事情不光是索尼有,佳能尼康也都干过。按照索尼的说法,他们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而设定产品计划,同样的焦段可能会有GM、Z和G,大家各取所需就是了。由于以前开发人员资源有限,所以可能先做了焦段的某个版本出现,未来总归是要慢慢补齐的。至于今天仅仅是“预告片”式让我们惊鸿一瞥的400mm F2.8 GM主要也是为了迎合专业体育摄影师要求大光圈+长焦的需求而开发的。今天这个露面,很显然是先给这些用户吃个“定心丸”+“预防针”——各位大大不必担心没有好镜头配我们的A9,你们可以回去向了领导打报告申请采购索尼运动摄影器材了!
我个人比较关注的点是24-104 F4 G OSS看起来画质不仅要比尼康24120好出许多,而且比佳能24105也胜出不少。当然,你一支定价足有人家一倍还多的“套头”(实际并不会和A7R3套装销售)如果画质还不能做好就实在没脸混了。但根据今天在“小黑屋”里看到的一些对比图,索尼新镜头不仅仅体积小、微距性能强(0.31x),最主要的是画质真能甩开对手好几条马路。所以,这个头在未来肯定会被我们拿来认真测试的,考虑到它适宜的体积和焦段,大家也不妨仔细关注下。
最后,我想要说无论是A7R3还是新镜头都不是今天让我感到特别兴奋的关键。真正让我高兴的是今天这次全球同步的新品发布是按照我们中国的时间节点来进行的!过去我们一直习惯于@索尼影像圈 (索尼官方微信)半夜11点突然发布某个重量级新品,这个古怪的时间点其实是为了照顾欧美媒体/顾客的作息。而这次索尼事前严格保密(即使我们今天为索尼提供视频直播服务,也同样是最后一刻才知道新品是什么),选择在北京时间下午2点30分正式发布A7R3这样重量级的新品,让欧美媒体同行不得不揉着眼睛大半夜的爬起来赶稿,体验一把我们过去的痛苦,这真是大快人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很简单,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可换镜头市场(包括APS-C和全画幅),而索尼又把在中国的业务看做重中之重!正如索尼中国总裁高桥洋先生所说,尽管索尼在这个领域还是以“挑战者”的身份出现,但不断增长的销售业绩表明中国消费者对于索尼,对于可换镜头相机(特别是全画幅)产品的喜爱程度!索尼在今天终于喊出了“向可换镜头市场份额第一名发起冲刺!”的口号,而庞大的中国市场和既多样化又正在消费升级的中国消费者们无疑是其敢于发声的底气所在。
事实上,观察近几年来各类产品发布会、展会的风向转变,我们不难看出对于海外品牌而言中国市场权重正在不断增加,厂商把“讨好”中国消费者的任务放在首要位置的大趋势。从索尼以往的半夜11点到今天的下午2点半开发布会,这正是这种大趋势的一个具体体现。相信未来我们不仅仅会看到更多影像厂商都会把发布定在最适宜中国消费者关注的时间点上,而且计算机、家电、汽车、时尚等等各种领域也都必将会出现类似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