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为您父母精心准备的新春礼物——中老年安全上网指南。希望这份指南能帮助他们更安心、更愉快地享受数字生活。
---
"一份献给爸妈的新春礼物"
"——中老年安全上网指南"
亲爱的爸妈:
新年好!随着科技发展,网络世界越来越丰富多彩,它不仅连接了远方的朋友,也带来了许多便利。为了让您们能更安全、更自信地畅游网络,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乐趣,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份“中老年安全上网指南”,作为给您们的新春礼物。希望这份小小的指南,能成为您们网络生活的好帮手。
"一、 认识网络,消除恐惧"
1. "网络是工具,不是怪物:" 首先要明白,网络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电视、电话一样,是一个获取信息、与人交流的工具。不要害怕它,熟悉它,就能用它来丰富生活。
2. "从小处着手:" 不用一开始就追求会所有功能。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比如和家人视频聊天、看看新闻、听听音乐、了解天气等。
"二、 账户安全,重中之重"
1. "设置复杂密码:"
"不要用生日、姓名、电话等容易被猜到的信息。"
"建议用字母、数字、符号组合。" 比如“Xiaoming1985!”。
"不同网站设置不同密码。
相关内容:

我们教会了父母上网我们是否也教给他们注意网络安全了呢?
正值春节小长假找个时间给他们上一堂网络安全课吧!
1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春节来临,随着各路祝福问候,朋友圈家族群也成了谣言的重灾地。相信你肯定被以下这些消息刷过屏,或许你的父母、亲戚也在家族群里转过这样的文章。
谣言套路编造或者夸大健康的危害、传播错误健康信息,如《柠檬,比化疗强一万倍》、《科学家发现:一味中药可以杀死98%癌细胞》频繁使用“有毒”“致癌”“致死”“惊爆”“出事了”等词语,文章最后还不忘提醒公众“赶快转给你关心的人”、“不转会如何如何”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关于疫情防控的谣言也时有发生,如吸烟能防病毒感染、喝板蓝根和熏醋可以预防肺炎……
这些在家族群、长辈手机里满天飞的消息,想让长辈们停止转发,除了多给他们科普以外,更有效的方式是教会他们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01理性上网不造谣通过正当、合理的途径去寻求解决办法,不能通过互联网策划制造网络事件,蓄意制造传播谣言。
02识谣辟谣不信谣查看信息来源是否权威,是否存在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标题党、抓眼球等迹象,是否符合常识、符合科学原理。
03心有法度不传谣戒除“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从众心理”。发言或转发前考虑是否有确凿根据,是否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以及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2不听、不信、不转账长辈上网虽然也是简简单单地聊天、看新闻、听歌看剧,但是风险和骗局依然是无孔不入。在这些中老年人上网面临的风险中,诈骗对中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威胁无疑是最大的。
“名医”忽悠,不上当不法分子通过电话、视频和老年人介绍药品或医疗仪器。在电话中不法分子往往将所谓的“药品”说的天花乱坠、包治百病,更会打着免费的旗号请老年人进行试用。一旦心动答应试用,不法分子就会以“邮费”“成本费”等各种借口骗取钱财。实际上这些所谓“神药”可能只是一些没有实际功效的保健品,更有甚者还可能是假药。
“熟人”出事,快核实不法分子利用父母爱子心切这一点,打着报学习班、急病入院等幌子,编出一场情况紧急的大戏,引诱父母们迅速转账。
免费中奖,不轻信不法分子群发虚假中奖信息或冒充节目组打电话称“中奖了”,等受害人一旦联系兑奖,就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滞纳金”、“违约金”等各种理由让老人汇钱,实施诈骗。
除了以上常见诈骗手法,还有投资理财诈骗、网上购物诈骗等,中老年人上网,切记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或短信,凡是涉及到转账汇款的,更要提高警惕,始终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
3安全上网指南
1、不借、不给个人信息,防止个人隐私泄露
- 个人银行卡、身份证等证件要谨慎保管,不要随意拍照发给他人,更不要转借给他人;
- 不要在陌生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避免个人信息被利用;
- 公共场合的共享 WIFI 要谨慎连接,避免个人信息被窃取;
- 谨慎设置应用软件的读取权限,避免个人信息被恶意收集;
2、链接不乱点、软件不随意安装
- 短信及网上收到的陌生链接不要点击,特别是诱导性链接(领红包、送商品活动等),避免被钓鱼;
- 陌生人发送的文件,不要轻易下载安装,避免设备感染病毒和木马;
- 下载软件要到正规的应用市场下载,避免去个人网站下载,可能会带有病毒木马,甚至窃取隐私;
老年群体防范意识薄弱这需要子女们给予更多关爱和陪伴多向老人普及网络知识为他们网络安全护航如果你今年没能在父母身边过年也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父母!
(来源:深圳网警巡查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