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G K701(通常被称为Y40,因为它早期在中国市场主要型号是K701)和AKG K701 MK II(通常被称为Y50,因为它是Y40的升级版)虽然共享相同的核心设计理念,但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详细的对比:
"1. 核心驱动单元 (Driver):"
"K701 (Y40):"
采用 "铝制高音单元 (Aluminum Dome Tweeter)"。这使得高音部分通常被描述为更明亮、锐利、甚至有些“刺耳”或“金属感”。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高音可能过于突出,尤其是在播放某些类型音乐时。
"K701 MK II (Y50):"
改为 "钛制高音单元 (Titanium Dome Tweeter)"。钛高音通常被认为比铝高音更“紧致”、更“快速”、更“干净”,并且能量感更强。它能够提供更高的解析力和更宽广的声场,高音延伸也更好。许多用户认为钛高音比铝高音更耐听,尤其是在长时间播放下。
"2. 耳罩 (Cup):"
"K701 (Y40):"
耳罩采用 "织物 (Fabric)" 材质。这种材质相对轻盈,透气性尚可,但耐用性和
相关内容:
@能量M
替这位朋友正个名。。
9月多,某东入了Y40,当时恰好有优惠和活动,加上优惠券498,倒是挺便宜。
拿回来初听老实说没多大惊喜,三频糊在一起不是特别严重,听起来挺清澈的,有点小清新,低频量不多下潜也不很深,中频高频也没什么亮点。
后来一直煲机,大概煲机到200小时左右吧,电脑煲丢了。。。
偷电脑的哥们肯定不怎么会懂电脑,移动硬盘耳机居然都没动,就把电脑拿走了。
后来也懒得煲了,就正常听,大概听了100小时。
说说Y40煲机后听感:
三频分开了,分离度还不错,低频量多了,下潜虽然不是很深,也能接受,中频和高频也算比较均衡,解析不错,声场也挺大的。
总的来说,和@能量M 说的差不多,属于K420 450的升级版,某些方面强了,但提升不是太多。
后来回家了,临走把耳机送给朋友了。
到家赶上双12,搜了搜Y50,看到能量M的评测,觉得不错,就买了个Y50。
回来初听一下,总体来说感觉就像一坨屎。
虽然解析和声场一耳朵就能听出来比Y40强不少,但是三频糊的太严重了,轰头,低频散,而且声音干涩的不行不行的,我听了一会真的感觉无法忍受。
当时感觉被骗了。。。
然后就煲机吧,指望奇迹。
前50小时轻音乐煲,完事一听,就低频凝结度强了,其他基本没变,声音干涩的问题好了一丁点,还是没有任何亮点。
然后用交响乐,中大音量狠狠的煲了50小时,再一听。
震惊了。
相对于Y40来比较,三频分离度非常非常好,横向声场广阔,纵向一般,解析有了不小的提升,比Y40要强很多,尤其低频下潜和量都很满意,不是太大,对于喜欢流行的应该刚刚好,最关键的是,声音非常圆润,中频和高频也很是满意。
素质提升虽然不小,但是最关键的是声音“润”了,再加上其他的提升,猛然给了我一种全新的听感。
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就好比两个姑娘,一个姑娘五官都很精致,另一个姑娘虽然不如前一个姑娘,但是整体给人一种极其迷人的感觉。
Y50煲开后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最后说下对比:
最开始买Y40的时候就是因为外观,我个人非常喜欢Y40的外观,尤其是蓝色。
Y40我感觉比Y50重一些,大概是头梁外裹了一层橡胶的缘故,Y50就一个铁片子。
佩戴感受来说,Y50比Y40要好些,我个人不太喜欢小的压耳,不过除去我个人喜好因素,Y50佩戴也比Y40舒适些,夹头程度要好,但是比Y40热。
而且Y40是直接贴在耳朵上的,50中间还有个海绵,能撑开一段距离,在空间感上,有了这段距离,声音也会显得通透些。
在声音素质方面,@能量M,他所说的Y50完胜Y40,我认为并没有一点夸张,虽然发声单元一样,但是Y50的解析,声场,三频,可以说是比Y40都要强很多很多,Y40我用了300小时左右,Y50刚刚150小时左右,可以说素质都出来了,Y50现在体现出来的素质,在50元价格差距的基础上,可以说已经落下Y40非常远了,我觉得在千元级别里也算很不错的了。不夸张。
有时候听着听着,之前本来不太喜欢的曲子,用Y50居然都能嗨起来,挺纳闷的。
综上,如果有纠结于Y40和Y50的朋友,如果不考虑外观,那么Y50妥妥的(某猫的许多掌柜也都推荐Y50)
当然,对于那些已经入了Y40的朋友,也别觉得自己买亏了。
Y40胜在长得漂亮,出街的话,我个人觉得要甩Y50几条街,而且我当初听Y40还是挺满意的,人一攀比,烦恼就来了。
总之,一是给大家一个参考,二是为那位朋友正名,三是让大家了解一下,即使发声单元一样,素质也不一定相同哦,
开心就好~
@能量M
对了,俩耳机都挺好推,基本上一样。
作者:网络治安监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