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小米手环2代的评测,结合了它发布时的特点和当前(或相对当前)的状况:
---
"小米手环2代评测:改变看得见,功能仍需完善"
小米手环2代作为小米手环系列的重要迭代产品,在发布时带来了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变化。它不仅提升了硬件规格,更在软件体验和功能多样性上进行了探索。时至今日,回顾这款产品,我们可以看到小米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看得见”的进步,同时也认识到其“仍需完善”的地方。
"一、 “看得见”的改变:体验的显著提升"
1. "全面屏的拥抱:告别单调,拥抱多彩"
最直观的变化无疑是全面屏设计取代了之前的条形屏幕。1.1英寸的AMOLED高清彩色触摸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图标更清晰、文字更易读、界面更生动。
丰富的表盘选择和自定义功能,让用户可以根据心情、场合更换不同风格的手环界面,个性化程度大大提升。阳光下依然清晰可见,是当时同类产品的一大优势。
2. "更全面的健康监测:不止步于基础"
相比前代,手环2代在健康功能上有了明显增强。它增加了对"血氧饱和度(SpO2)"的检测,这对于关注睡眠质量和高原反应的用户来说是个实用升级。
相关内容:
刷刷手环,一开始我其实是拒绝的,但直到有一天,我的公交卡这样了......

如果你也遇到和我一样的情况,那么不妨考虑下购买一个能刷公交卡的手环吧。市面上同类产品有几家,比如考拉手环、敏狐嘀嘀手环,以及刷刷手环。
自从去年3月份第一次接触到刷刷手环,到现在使用已经有一年多了。咱也算是刷刷手环元老级用户,是看着刷刷手环一步步成长至今的。时至今日,2016年6月21日,刷刷手环正式推出2代产品。大家一定很关心2代相比1代而言,有了哪些进步和提高呢?别着急,下面就开始今天正式的评测:

【刷手】,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让我联想到这个设备是可以佩蒂的,并且还能够【刷】。

拆开运输箱,拿出来的是刷刷手环2代产品的包装盒以及本次评测的感谢信。上面印着ALL IN ONE……按照我理解的意思翻译过来是:一朝拥有,别无所求!是否真的能够做到?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侧面是2代产品的功能简介以及二维码信息:

这里要提一句,中间图上的贴纸:

被圈起来的【手环执行标准】不是十分严谨。正确的标准应该为:【GB4943.1-2011】。下面简单说一下这个标准:
【GB】=国标
【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标准
=ITE类产品(ITE是信息技术设备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的英文缩写,指信息技术设备产品,包括计算机,显示器,路由器,手机,电源等一系列产品)的测试标准。主要是测试安全,像温升,打耐压,漏电流,球压,针焰,异常等。

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并将在2012年12月1日取代前一版标准GB 4943-2001。GB4943.1-2011是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准,对于在CCC目录范围内的信息技术产品必须要取得的CCC认证后才可以在中国市场销售。
GB4943.1-2011与前一版标准比较,主要变化是:
1.增加了两个海拔高度:≤2000m或者≤5000m;
2.增加了对热带气候使用条件的测试要求:35°C和5天(120小时)的潮态测试;
3.对于使用在海拔高度2000m-5000m的产品,最小电气间隙要求更严格(乘以系数1.48);
4.增加了新的标志和警告语:
由此可以猜测:
1、刷刷手环2代产品,即将或已经取得了CCC认证;
2、刷刷手环2代将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销售,因为其相关电器参数已经通过了海拔、气候条件的相关测试,将适用于国内更多城市的气象环境。
实际查询后,验证了我的猜测:

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网站,并没有搜索到通过3C认证的信息。

包装盒的底部的印刷说明了产品款式、设备要求、装箱单等。圈起来的【CMIIT ID】,说明如下:
CMIIT ID即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代码。无线电发射设备定义为各种发射无线电波的设备,但不包含可辐射电磁波的工业、科研、医疗设备、电气化运输系统、高压电力线及其他电器装置等。在无线电发射设备,包括手机(具有Wifi或者蓝牙功能),蓝牙耳机,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等无线产品上均有体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产品的CMIIT ID是由SRRC按照国家标准测试合格后核准的准予销售的证明。·SRRC=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State Radio Regulatory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机构
·只有带有我国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代码的无线电发射设备才是可以在我国国内销售和使用的无线电发射设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型号核准相关文件规定,生产,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均需要对其发射特性进行型号核准,核发“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和型号核准代码,出厂设备的标牌上须标明型号核准代码。
CMIIT ID意味着什么

CMIIT ID识别
教大家怎么看这个数字(注意,C和P要红色标起来)

SRRC ID查询
·通过这个网址输出CMIIT ID查询即可:
http://www.srrc.org.cn/WP_Search.aspx

可以看出这个核准日期在2015年11月,由此可见,刷刷手环2代产品从研发到今天正式发布会,少说已经沉淀了半年多。也就是说在刷刷手环1代发售后的8个月左右,凤凰云科技公司就已经投入到了新品的研发中了!
全家福:

视频加载中...
先来看下刷刷手环2代主体:




腕带采用TPU材质,对皮肤安全无伤害。相信有些同学会问,为什么不采用硅胶材质而要TPU呢?要知道这两种材质,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的:
首先是材质本身不同:TPU是热塑性弹性体的英文缩写,是塑料,而硅胶是橡胶。从手感感觉,一般TPU的硬度会比硅胶要硬,所以在手感上硅胶肯定好过TPU,但是硅胶也有一些缺点,抗撕裂性能差,拉伸强度低。
硅胶:优点:价格便宜,吸附性能高,缓冲性能良好,不易磨损
缺点:质感偏厚,易油腻,同时材质稍差的还容易沾灰
TPU:优势:高耐磨性 强度高 耐寒性突出 耐油 耐水 耐霉菌 柔韧性好
不足:易变形 容易变黄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看出TPU材质作为腕带来讲,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佩戴,发现了一些问题:

另外,看到靠近生耳处的两道痕迹了吗?这是由于长时间内压导致。希望刷刷手环能够在下一代产品中注意这个问题。(虽然我不是处女座,但我也非常在意这些细节!)


从手环背面拉动两端的生耳,就可以把拆下腕带。




经过测量,刷刷手环2代重量为24.5克,较1代产品轻了2.6克。腕带宽度为18.10mm,厚度为2.31.mm。腕带扣采用双扣形式,使得扣紧后,更加的安全,不宜脱落。


刷刷主体的背面的三个金属圆点,就是充电的触片。
再来看下充电器,因为这是与1代产品相比,最直观的变化:


是的没错,刷刷手环2代已经由最初采用CR2032纽扣电池供电的方式,进化到了充电方式。只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并没有采用磁吸式,而是通过这个充电夹子来进行充电。并且充电夹子的连接线也没有采用分体式设计,这就让这个充电器有些不便携了。

除充电功能外,一旦手环硬件故障时,还可以在通过这个RESET孔,对手环进行重置。

请问,SIM卡针在哪里?我在包装盒里并没有发现啊......

另外,作为一个充电器,并没有印着一些传统的充电参数。有些让人不解。

本打算通过专业工具来测量一下刷刷手环2代的充电情况。但谁想到刷刷2代竟然是这么省电。直到写评测报告时,手环电量也没有完全耗干。看来只能以后再补充了。

关于充电夹子的建议是希望能够做成磁吸式的,如果长期这样夹着重点,说不好会不会对屏幕造成磨损。
再来看看说明书:

分为3份:保修卡、详细使用说明书、快递使用说明。
最后,看看刷刷手环2代的一些参数设置吧:


哦,对了。忘记和大家说了。我这次拿到的是宝石款。钻石款的腕带是皮质的!

接下来是使用方面的一些展示:

手环端查看固件版本号,有种然并卵的感觉......

同样,查看MAC地址也没用(而且MAC地址也没显示完整啊)


查看产品型号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没搞明白。不过随时可以通过手环端查看剩余金额,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和GIF图相比起来,官方的说明书写的就有一些乏味了。

你们说什么?哦,3秒、4秒的问题啊。那我可是测试过的哦!

建议:可以通过手机端App对快捷视图、系统通知项进行选择以及自定义,自由设定想要手环显示哪些内容,不显示哪些内容。以增加更好的用户体验。
除了以上这些外,刷刷手环2代,还支持来电、短信的提醒功能。这也是相较1代而言较大的进步。

之前使用的一些智能手表,都是抬手腕屏幕自动点亮。但刷刷2代并没有此功能。开始还有些感到惋惜,不过使用了这几天以后,逐渐适应了这种操作方式。我比较习惯用手指从左到右在触摸感应区划动一下,感觉就像给安卓手机解屏幕锁一样。我想刷刷2代之所以没有加入这个功能,或许是因为抬手腕亮屏这种功能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误操作吧。之前也遇到过坐在桌前敲着敲着键盘,屏幕就亮的情况……
App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空中充值。


运动后的数据,还可以绑定到微信运动以及QQ健康:

我作为苹果手机的使用者,则希望刷刷2代的数据能够直接同步到苹果健康app中。
另外要提一点,是关于数据分享的:

简单举个例子,左侧是刷刷手环的分享,右侧是乐心手环的分享,左侧相对而言有些呆板,没有右侧感觉有活力;左侧分享的数据(运动与睡眠)并没有与手环实际同步的相符,右侧则是实时运动数据的分享。下图分别是两个手环的实时运动数据。

关于手环,我想和大家谈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传感器:
说明书中提到刷刷手环2代采用的是数字3轴加速度传感器。那么根据3轴加速度传感器的特性,刷刷手环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1)、借助3轴加速度传感器,手持设备可实现画面自动转向。iPod Touch就内建了此功能,设备显示的画面和信息会根据用户的动作而自动旋转。其通过内部传感器对重力向量的方向检测来确定设备处于水平或垂直状态,并自动调整显示状态,给用户带来方便。利用这点,可以使用户不论如何佩戴手环,都能使显示内容正面向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此外,该功能还可扩展至对用户界面元素的操控。如屏幕显示内容的上下左右等方向的浏览可通过倾斜手持设备来完成。
(2)、目前市面上的一些专业级运动手环,早已开始使用九轴传感器,通过对动作的感知来自动识别运动类型,游泳、跑步、骑行等。搭配以专业的运动app,协助用户进行更加专业的锻炼。这也是刷刷手环目前所欠缺的。比如moov now手环中的室内7分钟健身,就像打游戏一样,需要一关一关的完成任务解锁,伴随这7分钟的内容,手机屏幕中会有教练进行教学视频,跟着教练做即可。再比如moon now手环中还有一项自由搏击,需要用户佩戴相同的两个手环一起进行完成任务。(这算是变相促销吧,哈哈)
(3)、算法:算法是一切的根本。算法不准,将直接导致后续数据的偏差。
合理计算步数要考虑到3个方面:
A、手环佩戴在手腕,运动方向不定。要综合计算3个方向的加速度的矢量长度变化,记录步行轨迹
B、峰值检测,通过矢量长度的变化,可以判断目前加速度的方向,并和上一次保存的加速度方向进行比较。如果是相反的,即是刚过峰值状态,则进入计步逻辑进行计步,否则舍弃。通过对峰值的次数累加,可得到用户步行的步伐。
C、去除干扰,判断峰值时通过设定阀值和步频去除干扰,使得计步更准确。
2、睡眠监控:
睡眠监测是智能手表、手环的一大功能,是通过体动记录仪(Actigraphy)来分析睡眠状态的。但绝大多数产品都是通过身体的移动来判断 ,这其实并非科学、准确。
手环记录睡眠,基本都会涉及到以下三方面情况:
1、大多数手环需手动打开/关闭睡眠模式,一旦忘记就无法记录睡眠状况。或者记录不准确
2、一旦你翻身,手环就会认为你是睡眠浅,但翻身并不影响睡眠质量
3、你习惯戴手环睡觉吗?能坚持吗?

其实,目前的智能手环只是一个参考工具,无法取代专业的医学检查,相关数据只能作参考。睡眠质量究竟怎么样?如果只靠一个手环来判断,太局限。
还有一点是我从1代产品就开始反馈的,刷刷手环判断睡眠的时间是以24点为临界点。24点以前的睡眠记作当天的睡眠,24点以后的睡眠则记作第二天的睡眠。
3、佩戴方式:
我之前也测试使用过一些专业级的运动监控手环,就那些设备而言,记录步数(步行、跑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手环戴在脚腕上。除了记录步数外,还能结合GPS记录运动轨迹,并结合步频,给出一份最详细的运动报告。如果单纯佩戴在手腕上,的确是有些不太准。这也希望刷刷手环能够注意。
总结:
刷刷手环2代,在硬件方面有了小幅提升,在35mm直径的表面上增加了显示屏以及触摸区,相比其他同类产品而言,也增强了在无电状态下刷卡消费的功能。使得用户体验相比一代产品得到一定的改善。
刷刷手环2代,目前有两个档位:分别是198元的宝石款和298元的钻石款。宝石款配以PTU表带,钻石款在表盘设计上与宝石款不同,并配以真皮腕带。不过就我上诉提到的3方面而言,依然还是会推荐身边的朋友去选择购买一代产品。目前一代产品售价99元,性价比超划算。
不管是作为一家企业,还是作为一款产品,一定要具备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方能处于不败之地,方能ALL IN ONE!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