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腐烂病(Apple Valsa Canker,由苹果黑腐皮壳菌 Valsa mali 引起)是苹果生产中一种毁灭性、传播迅速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影响苹果树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甚至导致整株死亡。其防控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以下是苹果树腐烂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探讨:
"一、 病害概述与危害"
"病原菌:" 苹果黑腐皮壳菌 (Valsa mali)
"寄主:" 主要危害苹果,也危害梨、海棠、山定子等砧木和接穗。
"危害部位:" 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有时也危害根颈部。表现为溃疡型(流黑水、皮层腐烂、木质部变色)和枯枝型(枝条干枯、易折断)。
"危害特点:" 病害潜育期短,传染快,传播途径多,抗药性产生快,给防治带来极大困难。
"二、 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综合防控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环环紧扣。
"(一) 农业防治(基础措施,预防是关键)"
这是控制腐烂病的基础,核心
相关内容:
苹果树腐烂病综合防控技术探讨
谭文文
苹果作为全球广泛种植的重要水果,产量和品 质直接影响果农的经济收益和消费者的健康。苹果 树腐烂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威胁苹 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病害病原为苹果黑腐皮壳 菌,该病原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导致果 实腐烂、树皮溃烂,枝条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及产 量。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栽培模式的转变,苹果 树腐烂病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给果 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控不仅关系到果实的商品价 值,还涉及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传 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病 害,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 性,同时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 此,探索和实施综合防控技术已成为当前苹果树腐 烂病防治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系统探讨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原因、 发病规律及其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果农提供科学、 实用的防治策略,促进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 分析不同防治措施的优势与局限性,进一步提出优 化防控技术的建议,为减少病害损失、提高果实品质 和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苹果树腐烂病概述
1.1 苹果树腐烂病发病原因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原因多样,主要涉及病原 菌的侵染、环境条件的影响等。 病原菌主要经剪口、冻伤、虫伤等伤口侵入枝干 皮层,在树势衰弱时迅速扩散,导致皮层腐烂甚至整 体枯死(图1)。对于果实腐烂,可分为生长期侵染和采后贮藏期发生两类。生长期病原菌多从萼洼、 果面或伤口侵入。采后腐烂则多由青霉菌、链格孢 菌等腐生型真菌通过机械伤或生理缺陷处侵染,在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贮藏环境中极易大面积发生。

图1 腐烂病症状
环境条件对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也具有重要影 响,高湿度和适宜的温度是病原菌繁殖和扩散的有 利条件,果园内通风不良、排水不畅或果实表面存在 露水时,病原菌的侵染风险显著增加。过度成熟的 果实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而贮藏环境温度、湿 度和气体成分若控制不当,则会加速病害的蔓延。
2 苹果树腐烂病发病规律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 括病原菌的特性、环境条件、寄主植物的生理状态 等。病原菌主要通过伤口、皮孔侵染,尤其在树势衰 弱、树体受伤或遭受冻害时,侵染风险显著增加。病 原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迅速繁殖,通常在
春季和秋季的高湿环境中发病较为严重。春季气温 回升后,病原菌开始活跃,侵染树体后形成病斑,病 斑扩展速度与温度和湿度呈正相关。秋季病情可再 次扩展,但通常不及春季严重,树势衰弱、营养不足、 结果过量的植株更易感病。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规律还与树龄、品种抗性 及栽培管理密切相关。幼树由于树皮较薄、抗病能 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而老龄树因树 势衰弱、伤口愈合能力差,也易高发病害。不同苹 果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抗病性较弱 的品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发病更为严重。
病原菌在病斑内越冬,成为次年病害发生的主 要初侵染源。病菌遇雨释放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 雨、昆虫或农事操作传播至健康树体。病原菌的潜 伏期较长,这增加了病害防控的难度。因此,掌握苹 果树腐烂病的发病规律,对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 略具有重要意义。
3 苹果树腐烂病综合防控技术
3.1 农业防治措施
苹果树腐烂病的农业防治措施是综合防控体系 中的基础环节,通过优化栽培管理、改善果园环境、 增强树体抗病能力等手段,能够有效抑制病害的发 生和蔓延。合理选择抗病品种是农业防治的首要措 施。不同苹果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 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能够从源头上减少病害的发 生。应优先参考当地农业推广部门发布的最新品种 抗性评价结果,并注重砧穗组合的综合抗性。新建 果园或高接换种时,结合抗性评价和区域适应性进 行科学规划,从源头上降低病害的流行风险。
果园的栽培管理对腐烂病的防控至关重要。科 学的修剪技术能够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营造病 原菌不易滋生的环境。冬季修剪时,应及时清除病 枝、枯枝和弱枝,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基数(图2)。夏 季修剪则应注意疏除过密枝条,避免树冠郁闭,降低 湿度,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同时,修剪工 具应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图2 病枝修剪
果园的肥水管理直接影响了树体的健康状况和 抗病能力,合理施肥能够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病害 的抵抗力。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氮肥的过 量施用会导致树体徒长,增加感病风险,因此果实生 长期应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促进果实生长和发育。灌溉也需科学合理,避免过量灌溉导致果园湿度过高,为病原菌的繁殖创造有利条件。
避免在低洼、通风不良的地块建园,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苹果树。果园内可适当间作一些具有驱虫或抑菌作用的植物,如大蒜、洋葱等,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3.2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措施在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控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这些药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够有效控制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病害的发生程度和果园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用方法。例如,在病害初期,也可以采用喷雾法将药剂均匀喷洒在果树叶片和果实表面,以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和扩散。对于已经发病的果树,也可以通过树干涂抹药剂的方式,直接将杀菌剂输送到病害部位,增强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的关键在于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时机。药剂的浓度和施用频率应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图3)。因此,建议在施用前进行小范围试验,确保药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化学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药剂的残留问题。过量使用化学药剂可能导致果实中药物残留超标,影响果实的品质和安全性,应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施药后达到安全间隔期再进行采收。

图3 喷洒化学药剂
3.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在苹果树腐烂病的综合防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核心在于利用自然界中的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通过引入或增强有益微生物的活性,可以有效降低病原菌的侵染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拮抗菌,如木霉菌、芽孢杆菌等,这些微生物能够通过竞争营养、产生抗生素或直接寄生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3.4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或直接干预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扩散。物理防治的核心在于阻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或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果园管理中,及时清理病残体是物理防治的基础措施之一,病果、病枝、病叶等病残体是病原菌的重要越冬场所,若不及时清除,将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因此,在果实采收后,应及时清理果园内的病残体,并将其集中销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果实套袋技术是物理防治中一项有效的措施。通过套袋,可以阻隔病原菌直接接触果实表面,减少病害的侵染机会。应在果实发育初期套袋,选择透气性好、防病效果佳的果袋材料,并在套袋前对果实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以确保防治效果。此外,果园的灌溉方式也需注意。采用滴灌或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在果园内的滞留,降低湿度,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物理防治还包括对果园环境的调控。例如,在病害高发期,可以通过设置遮阳网或喷雾降温设备,调节果园内的温度和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生长的环境。同时,果园内的杂草管理也不容忽视。杂草不仅与果树争夺养分,还可能成为病原菌的中间寄主。因此,定期清除果园内的杂草,保持果园清洁,是物理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