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走笔,赴一场与阿布吉措的徒步心灵之旅

以下是一篇关于赴一场与阿布吉措的徒步之约的文章,希望能满足您的要求:
"新华走笔丨赴一场与阿布吉措的徒步之约"
当凛冽的寒风开始收敛起它的锋芒,当冰雪覆盖的世界逐渐显露出一抹生机,我们便踏上了前往阿布吉措的旅程。赴一场与阿布吉措的徒步之约,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与自然的对话。
阿布吉措,这片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圣湖,如同镶嵌在雪山草原之间的蓝宝石,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精神符号,代表着纯净、神圣和力量。而徒步,则是一种方式,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更真切地触摸到它的灵魂。
出发前,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厚重的羽绒服、防水的冲锋衣、保暖的徒步鞋、充足的食品和水……每一件装备都承载着我们对阿布吉措的期待。我们深知,这场徒步之旅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付出体力,更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毅力。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脚下的路时而平坦,时而崎岖。寒冷的空气在口中呼啸,但我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远处,雪山巍峨耸立,冰川闪烁着银色的光芒;近处,草原辽阔无垠,野花

相关内容:

10月的香格里拉,寒意已浸透街巷。清晨7点,我裹紧冲锋衣,登上了前往阿布吉措的大巴。车窗外,天刚蒙蒙亮,薄如蝉翼的晨雾笼罩着这座城市,街道上行人寥寥,整座城仍在雪山的怀抱中沉眠。

藏语里,“阿布吉措”意为“神奇之湖”。

不知不觉间,阳光穿透晨雾,金色的光芒铺洒大地。此次徒步,我们从尼古个牧场出发,途经阿架岗牧场、向云坡、独古、流石滩,最终抵达海拔4220米的终点阿布吉措,全程往返约8.8公里,爬升约630米。

清晨,徒步者在行进途中拍照留念。本组图片均由新华社记者 李溪岩 摄

开始徒步时,脚下的草甸松软湿润,路旁的高山植被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泽,牦牛在远处悠闲地啃食青草,一幅秀美的高原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然而很快我便无心欣赏美景,刚行进一公里,山地的爬升已让我有些气喘吁吁。“小李,转过头来!”熟悉的声音叫住了我,原来是老王。老王热爱户外运动,他笑着举起手机,记录阳光下我的身影。“这场徒步对你来说应该很轻松吧?”我笑着问。老王摇摇头,目光望向远处的雪山:“对大山要抱有敬畏,不要想着去征服它。”老王转过头,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加油呐,小李!”

连续的高强度爬升让我呼吸愈发急促,没有登山杖的我只能手脚并用,松散的泥土好几次让我险些滑倒。就在我面色发白、脚步踉跄之际,另一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温姐主动停在我身边,不仅伸手搀扶,还将自己的一根登山杖递给我。我担心拖累她的进度,几次让她先行,她却塞给我一个苹果,叮嘱我及时补充能量,还一路陪着我跨过群山、蹚过溪流、走过断桥。

行至流石滩,左侧是嶙峋的碎石山,右侧是断臂悬崖,恐惧瞬间攫住了我。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藏族民歌传来,像一股清泉稀释了我内心的慌乱。望向前方,一抹蓝绿色的光影若隐若现——阿布吉措,就在不远处。

徒步者打卡阿布吉措美景。

历经近三个小时的奋力攀爬,我终于站在了阿布吉措的湖畔。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被眼前的景色所治愈:湖水如宝石般呈现出澄澈的蓝绿色,近岸处是晶莹剔透的浅绿,向湖心渐变为沉静幽暗的深蓝。山风掠过湖面,掀起层层涟漪,拨动着碎金般的阳光。远方的经幡在风中飘舞,好似在雪顶山峦之中演奏神圣的赞歌。

徒步下山时的壮丽风景。

陡峭的坡度和呼啸的狂风给下山增加了不少难度。我紧紧拽着领队的袖口,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领队是当地藏族人,他拎起随身携带的垃圾袋,沿途捡拾游客遗留的垃圾,“要保护环境,只把脚步和微笑留在这里。”

下午3点多,我们安全抵达山脚下。一路上,我不禁思考:为什么户外徒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或许答案就藏在这一场场旅程里——徒步,是“见自己、见他人、见天地”的过程。用脚步丈量大地,才发现自己的潜力远超想象;在困境中收获的善意,让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愈发珍贵;而置身于广袤苍茫的天地间,方能体会自身的渺小与那份油然而生的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李溪岩)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