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观察到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氢气球看起来没有明显的漏气点,过一段时间也会慢慢瘪掉。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其中“偷偷放气”最核心的原因是:
1.  "材料与气体的相互作用(最关键因素):"
       "气球材质的“吃气”特性:" 大多数用于氢气球的材料,特别是我们常见的橡胶或一些合成聚合物,并不是完全致密和无孔的。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可能存在微小的孔隙,或者材料本身会与氢气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
       "氢气分子的“小”:" 氢气是已知气体中分子最小、最轻的。这意味着它具有非常强的渗透能力,能够穿过一些看似致密的材料。即使气球表面没有明显的破口,氢气分子也会像“钻”一样,通过材料本身的微小缝隙或与材料发生作用而逐渐逸出。
       "橡胶的老化:" 气球橡胶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光照、温度变化、空气中的氧气等因素发生老化、变脆或分子链断裂,这会使得气球的致密性下降,更容易让氢气“钻”出来。
2.  "环境因素:"
       "温度变化:" 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内部压力会相应增大(如果气球体积不变)。虽然气球本身会稍微膨胀,
相关内容:
花十块钱买个漂漂亮亮的氢气球,孩子乐得合不拢嘴,举着满街跑,可才过了一天,那原本鼓鼓囊囊的气球就像被抽了魂儿似的,蔫头耷脑挂在绳子上,瘪得像个晒干的茄子?左看右瞧,没发现破洞,也没听见漏气的嘶嘶声,心里直嘀咕:这玩意儿咋自己就塌了呢?这事儿真不是商家偷工减料,也不是你运气差碰上残次品,而是科学在跟你玩一场看不见的“捉迷藏”。这氢气到底是咋从好端端的气球里溜走的?你以为它密封得好好的,其实在微观世界里,那层橡胶膜压根拦不住这些小家伙。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氢气漏了?”没错,确实是气体跑了,但关键在于它不是从裂缝或者针眼跑的,而是直接穿墙而过!听起来玄吧?可这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我们平时用的气球大多是乳胶或者塑料材质做的,看着光滑结实,放大几万倍一看,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孔隙。氢气分子可是宇宙里最小最轻的家伙,直径还不到0.3纳米,比氧气、氮气都小一圈。
这种小身板儿,钻进乳胶高分子之间的空隙就跟人穿过树林一样轻松。更厉害的是,气体分子一直在高速乱撞,只要有机会,它们就会顺着浓度高的地方往浓度低的地方“散步”,这个过程叫扩散。外面空气中几乎不含氢气,里面却满满当当,于是氢气就一波接一波往外跑,时间一长,气球自然就软了。
你还可能听说过一种说法:“氢气会氧化爆炸,所以不能玩。”这话半对半不对。纯氢气确实易燃,遇上明火或电火花可能起火甚至爆燃,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商场和地铁口都不让卖氢气球了。国家早在2006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氢气球安全管理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公共场所禁止使用氢气填充儿童玩具气球,推荐用氦气替代。不过咱今天说的重点不是安全问题,而是物理现象本身。即便你不考虑安全,哪怕把氢气球放在一个完全密闭、无火源的屋子里,它照样会瘪。原因还是那个:气体扩散,跟燃烧没关系。
这就好比你在屋里喷了点香水,过一会儿隔壁房间也能闻到味儿,不是门没关严,而是香味分子自己飘过去的。氢气也一样,它不需要破洞,就能悄无声息地穿过橡胶膜逃之夭夭。再说说材料的问题。你以为换个厚点的气球皮就能撑久一点?想法挺好,但现实骨感。乳胶虽然是天然橡胶做的,弹性足、手感好,但它对气体的阻隔性实在一般。尤其是面对氢气这种“穿墙高手”,再厚的乳胶也挡不住持续不断的分子渗透。有人做过实验,常温下一只标准乳胶氢气球,大概8到12小时就开始明显收缩,24小时内基本完全失去浮力。
这不是质量问题,而是材料本身的局限。相比之下,专业级的铝膜气球(也就是那种亮闪闪的“金属气球”)因为内层加了聚酯薄膜,气体渗透率低得多,能飘好几天甚至一周以上。但这类气球成本高,市面上大多数便宜气球还是乳胶的天下,所以你买的氢气球飞不久,真怪不得谁。
那为啥不用别的气体呢?比如空气?你吹口气也能把气球吹起来,但它不上天啊。能让气球飞起来的关键是密度比空气小。空气平均分子量约29克/摩尔,氢气才2克/摩尔,轻轻一飘就上去了。后来人们改用氦气,虽然贵不少,但化学性质稳定、不可燃,安全性高很多,而且密度也够小(约4克/摩尔),照样能飞。问题是,氦气分子虽然比氢气大,但也属于小分子气体,照样能慢慢渗出去,只是速度慢一些。也就是说,不管用氢还是氦,只要是乳胶气球,早晚都得瘪。
唯一区别是,氢气跑得更快,可能半天就塌了;氦气也许能撑两天。这不是商家骗你,而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在起作用。还有人问:“那我放进密封盒子行不行?”也不太行。短期内或许能减缓外界空气流动带来的影响,但阻止不了气体从球体内部向外扩散的过程。只要内外存在浓度差,扩散就不会停。
除非你能给气球套上一层完全致密、毫无缝隙的外壳,像金属罐头那样密封,否则总会有分子找到出路。现代科技里有一种叫“阻隔涂层”的技术,就是在气球内壁涂一层特殊材料,减少气体渗透,但这多用于庆典或广告气球,日常玩具基本不用,毕竟成本摆在那儿。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