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性能测试是确保软件系统稳定性和效率的重要环节。当性能测试出现响应很慢的情况时,需要系统地排查问题。以下是一些排查步骤和常见原因:
### 1. "确认测试环境和配置"
- "测试环境是否与生产环境一致":确保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配置相似,包括硬件资源、网络设置、数据库配置等。
- "测试工具和脚本是否正确":检查性能测试工具(如JMeter、LoadRunner)的脚本是否正确编写,请求参数是否与实际请求一致。
### 2. "监控系统资源"
- "服务器资源使用情况":检查服务器的CPU、内存、磁盘I/O、网络带宽等资源使用情况,看是否存在资源瓶颈。
- "数据库性能":检查数据库的查询性能,看是否存在慢查询或锁问题。
### 3. "分析性能测试结果"
- "响应时间分布":查看响应时间的分布情况,找出哪些请求响应慢,哪些请求响应快。
- "错误率":检查错误率,看是否存在大量错误请求。
### 4. "检查应用代码"
- "代码逻辑":检查应用代码是否存在性能瓶颈,如循环、递归、数据库查询等。
- "缓存使用":检查缓存是否配置正确,是否存在缓存失效或缓存命中率低的问题。
### 5. "网络问题"
- "网络延迟
相关内容:
大多数的性能测试工作人员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出了问题看资源,资源占用如果很高,报以窃喜的心态,恩,发现了,原理是资源瓶颈。
2、资源没有出现瓶颈,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分析,发现是组件的配置文件有问题,例如:server的并发策略有问题,带宽有问题,找到了线路短板性能中的短板,到了这个阶段在我看来是比较牛的测试。
3、以上均无问题的情况下,考虑数据结构和算法我个人接触到的来说,现在大多数的人员都是在仰望第二阶段,摸索第三阶段,希望从代码级发现出性能的问题,进行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也符合我们的bug越早发现修复的成本越低的理论。同时,也是一名性能测试工程师高薪的象征。

性能测试调优哪些方面入手,如下几点:
1、TPS波动较大
原因解析:出现TPS波动较大问题的原因一般有网络波动、其他服务资源竞争以及垃圾回收问题这三种。
性能测试环境一般都是在内网或者压测机和服务在同一网段,可通过监控网络的出入流量来排查;
其他服务资源竞争也可能造成这一问题,可以通过Top命令或服务梳理方式来排查在压测时是否有其他服务运行导致资源竞争;
调优方案:网络波动问题,可以让运维同事协助解决(比如切换网段或选择内网压测),或者等到网络较为稳定时候进行压测验证;
资源竞争问题:通过命令监控和服务梳理,找出压测时正在运行的其他服务,通过沟通协调停止该服务(或者换个没资源竞争的服务节点重新压测也可以);
垃圾回收问题:通过GC文件分析,如果发现有频繁的FGC,可以通过修改JVM的堆内存参数Xmx,然后再次压测验证(Xmx最大值不要超过服务节点内存的50%!)
2、高并发下大量报错
原因解析:常见的原因有短连接导致的端口被完全占用以及线程池最大线程数配置较小及超时时间较短导致。
调优方案:
短连接问题:修改服务节点的tcp_tw_reuse参数为1,释放TIME_WAIT scoket用于新的连接;
线程池问题:修改服务节点中容器的server.xml文件中的配置参数。
3、集群类系统,各服务节点负载不均衡
原因解析: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一般是SLB服务设置了会话保持,会导致请求只分发到其中一个节点。
调优方案:可通过修改SLB服务(F5/HA/Nginx)的会话保持参数为None,然后再次压测验证;
4、并发数不断增加,TPS上不去,CPU使用率较低
原因解析:SQL没有创建索引/SQL语句筛选条件不明确、代码中设有同步锁,高并发时出现锁等待;
调优方案:
SQL问题:没有索引就创建索引,SQL语句筛选条件不明确就优化SQL和业务逻辑;
同步锁问题:是否去掉同步锁,有时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到业务逻辑的各种判断,是否去掉同步锁,建议和开发产品同事沟通确认;
5、压测过程中TPS不断下降,CPU使用率不断降低
原因解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线程block导致,当然不排除其他可能;
调优方案:如果是线程阻塞问题,修改线程策略,然后重新验证即可;
总结:性能测试调优应该注意的要点:
要点 1:在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应始终把性能放在考虑的范围内。
要点 2:确定清晰明确的性能调优目标是关键。
要点 3:必须保证性能调优后的程序运行正确。
要点 4:系统的性能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设计,调优技巧只是一个辅助手段。
要点 5:性能调优过程是迭代渐进的过程,每一次调优的结果都要反馈到后续的代码开发中去。
要点 6:性能调优不能以牺牲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为代码。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