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鉴丨记者洞察,“向东转”战略,俄远东地区乘风破浪崛起

以下是一篇关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向东转”战略的记者观察文章:
"列国鉴丨记者观察:“向东转”,俄远东地区乘风而上"
近年来,俄罗斯积极实施“向东转”战略,将远东地区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方向。这一战略旨在利用远东地区的地缘优势、资源潜力和劳动力资源,推动俄罗斯经济转型升级,并加强与亚太国家的经贸合作。作为一名记者,我有幸深入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调研,亲身感受了这一战略带来的深刻变化。
"一、政策扶持,投资涌入"
“向东转”战略并非空谈,俄罗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远东地区的发展保驾护航。例如,政府设立了远东发展基金,为远东地区的投资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和补贴;实施了“自由港”制度,为在自由港注册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关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建立了跨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TPEC)框架下的“远东经济走廊”,为远东地区的物流运输提供便利。
这些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涌入远东地区。近年来,远东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增长,许多大型项目落地生根,例如贝加尔湖畔的港华能源项目、阿穆尔州的东方煤炭综合体项目等,这些项目不仅为远东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基础设施改善,互联互通加强"
远东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向东转

相关内容:

新华社符拉迪沃斯托克11月5日电(记者孙萍)俄罗斯远东联邦区面积约695万平方公里,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四分之一区域深入北极圈。滨海边疆区是远东联邦区下辖11个主体之一,首府是符拉迪沃斯托克。

俄远东地区曾是作家契诃夫在《萨哈林旅行记》中描绘的苦难流放地,如今却是俄总统普京眼中“俄罗斯的未来所在”。

欧洲气质、亚洲腔调在俄远东地区交汇融合,这片曾经的“荒蛮之地”乘着俄政府“向东转”的春风,眼下已成为俄罗斯在地缘政治巨变下战略转向的窗口。

9月28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人们参加“老虎日”化妆游行。新华社发(郭飞洲摄)

“松弛感”下的紧张

“物价上涨明显,包括汽油。但好在打车费上调,我的收入也变多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古城撒马尔罕的出租车司机索比尔这样描述近几年来的变化。

索比尔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开了10年出租车,之前曾在俄首都莫斯科打工。相比莫斯科,他觉得符拉迪沃斯托克更平静,警察态度更友好。俄乌冲突全面升级后,由于俄境内发生的几起“恐袭事件”据称与中亚人有关,普通中亚人在俄就业受到影响。但索比尔并不打算离开符拉迪沃斯托克,“这是一座欣欣向荣的城市,留在这里会有很多赚钱机会”。

诚然,作为俄远东联邦区行政中心,符拉迪沃斯托克看起来充满活力,在建大楼随处可见,港口商船络绎不绝。近十年来,俄远东地区在多个关键指标上位居全国前列,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许多中国游客在社交媒体上“点赞”这座海滨城市的松弛感。游客的镜头中,人们在海边怡然自得喂着鸽子和海鸟,外卖小哥慢慢悠悠走路送外卖,酒吧的爵士乐表演如夏日海风般带着几分微醺。不过,记者一段时间体验下来,却嗅到一丝紧张的气息。

这是2024年11月6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拍摄的城市落日风光。新华社发(郭飞洲摄)

来到这座城市之后,记者发现所住酒店的无线网络信号极差,在国内买的国际漫游流量套餐无法使用。网络恢复后,记者浏览新闻得知,断网当天俄罗斯称遭到乌克兰无人机袭击。

如果在这里申办俄罗斯手机卡,主要流程包括护照公证、申请社保号、登录俄“国家服务”APP、在银行进行生物认证等,耗时费力。

与中国的联系日渐增多

“你是中国人?能不能帮我改一下我的演讲稿?”在市中心一家银行附近,俄罗斯姑娘卡特琳娜用汉语向记者求助。

来符拉迪沃斯托克不到一个月内,记者曾被俄罗斯小姑娘请求帮忙“检查修改学校布置的汉语作业”,被老奶奶求助下载微信以便跟在中国留学的孙子通话,遇到的去过中国的当地人多到令人惊讶……这些事让记者深刻体会到这座城市与中国的联系之紧密。符拉迪沃斯托克距中国吉林省珲春市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

7月19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小选手参加珠心算比赛。新华社发(郭飞洲摄)

卡特琳娜在当地一所大学教汉语,同时也给旅行社做翻译。她请记者帮忙修改的“演讲稿”是面向中国客户的旅游推介词。偶遇记者那天,她正准备跟旅行社的老板去上海参加一场旅游博览会。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座旅游城市,游客最喜欢的打卡点有金角湾大桥、托卡列夫灯塔、玻璃海滩、西伯利亚大铁路、托比津那海角。

去年,滨海边疆区接待中国游客逾50万人次。滨海边疆区旅游信息中心主任奥尔加·古列维奇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选择自由行而非团体游,他们喜欢拍视频开直播,这对于推广滨海边疆区非常重要。

“向东转”的春风

“你们相信普京说的这句话会成为现实吗?”在俄罗斯国家中心展览馆,解说员问参观者。

普京的话印在墙上:“远东一定会像这里的人们所追求的那样成功。”这片曾经的蛮荒之地如今正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这是9月11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拍摄的“蜂蜜日”活动现场。新华社发(郭飞洲摄)

苏联成立后,远东地区修路建厂,煤炭和油气资源得到开采,远东地区的人口数量屡创纪录。然而,苏联解体后,远东人口持续下降。1992年至今,滨海边疆区的人口从231万下降到180万。整个远东联邦区人口仅有700多万,平均一平方公里只有一人。

2024年,远东地区净流入2.4万人,为30多年来首次。普京称之为“重大成就”。他说,人口流入特别是20岁至24岁青年人口的流入,表明“俄罗斯的未来在远东”。

俄远东人口数量出现积极态势,是因为沐浴着亚太地区快速发展东风,更是由于俄罗斯“向东转”的政策春风。

2024年7月6日,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500人在5分钟之内制作了4540个格鲁吉亚大包子,创下一项新的俄罗斯全国纪录。新华社发(郭飞洲摄)

俄远东毗邻中日韩等亚太国家,与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了地区发展。俄远东和北极发展部副部长维塔利·阿尔塔巴耶夫今年9月在东方经济论坛上表示,短短5年间,俄远东地区与中国的贸易额翻了一番,2024年超过1.7万亿卢布(约合1490亿元人民币)。

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转冷,迈出“向东转”步伐,积极向亚太地区靠拢。从2015年开始,俄罗斯每年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东方经济论坛,为俄远东乃至全俄与亚太地区搭建合作平台。远东地区在俄发展版图上的地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普京所言,“俄罗斯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远东的发展”。

漫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中心的苏维埃战士广场,太平洋的风缓缓吹过。这座俄远东联邦区的行政中心城市,也在创造自己的未来。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