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天气联防难题破解,他们试过,只需两个字!

跨区域天气联防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涉及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然而,并非真的“难解”。关键在于找到有效的合作机制和沟通方式。
根据一些报道和实践经验,跨区域天气联防的成功关键往往在于两个字:"协同"
这两个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实践措施:
1. "信息协同 (Information Coordination):" "共享平台:" 建立统一的、实时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让不同区域的气象部门能够及时获取彼此的预报、预警信息以及实时的监测数据(如雷达、站网数据)。 "数据标准统一:" 确保不同区域、不同设备采集和传输的数据格式、标准一致,便于整合分析。
2. "预报预警协同 (Forecast & Warning Coordination):" "联合会商:"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邻或相关区域的气象专家进行联合会商,共同研判天气形势,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提前量。 "无缝预警:" 当灾害性天气(如台风、暴雨、寒潮)可能跨越区域边界时,相邻区域气象部门要能够提前沟通,实现预警信息的无缝衔接和接力发布。
3. "监测协同 (Monitoring Coordination):" "资源共享:" 共同建设或共享高性能的监测设备,如雷达站、自动气象站,弥补单个区域监测能力的

相关内容:

核心阅读: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多地探索区域气象协同立法,频获突破,值得关注:针对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广东梅州、福建龙岩实现跨省协同立法;河南省鹤壁、新乡、焦作三市开展雷电灾害防御协同立法,成功落地;在新疆,同处于百里风区的哈密与吐鲁番,共同针对公路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这一难题协同出台地方法规……以区域协同立法“破题”天气联防,体现治理新效能。

广东梅州、福建龙岩:

跨省协同立法 流域联防更有力度

近日,《梅州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龙岩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分别经广东、福建两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将于12月1日起同步施行。这标志着粤闽两省设区市首次实现跨省协同立法。

梅州与龙岩地缘相近、水系相连,发源于龙岩的汀江是粤东韩江最大支流。由于两地气候相似、灾害同源,以往以行政区域为界的防灾机制常面临信息不通、资源调配不畅等难题,制约了跨区域灾害应对效能发挥。

来源:百度地图

两法规构建了三大协同机制。

一是建立暴雨灾害防御区域协作机制,从政府组织、部门业务、基层实践、人大监督等方面明确协作机制,推进流域暴雨灾害从分段治理向全域共治转变。

二是健全灾害全链条协同防控体系,围绕灾前预防、灾中响应、灾后恢复构建全流程管理机制,压实政府、部门、属地三级责任,实现预警与应急响应高效联动。

三是完善跨行业统筹机制,明确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在监测站网布设、风险隐患通报、地质灾害防治、隐患排查及应急救援等环节开展深度协作,实现从单一部门应对向多行业统筹联动的系统性治理转变。

“法规专设‘区域协作’章节,充分考虑汀江—韩江流域联防需求,推动构建上下游联合防御机制。”龙岩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综合科科长邓琳表示。

下一步,两地将持续深化法治协同机制,共筑汀江—韩江流域防灾减灾安全网,为全国跨省域自然灾害联防联控提供实践样本。

河南鹤壁、新乡、焦作:

“三协同”推进雷电灾害防御立法落地

近日,河南省鹤壁、新乡、焦作三市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办法相继经当地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河南首个政府规章协同立法项目成功落地。

今年以来,省气象局联合省司法厅指导鹤壁、新乡、焦作三市开展雷电灾害防御协同立法。两部门成立专项指导组,推动三市将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办法列入年度政府立法审议项目,以文本内容协同、立法机制协同、防御措施协同等“三协同”推进雷电灾害防御立法。

在文本内容协同方面,坚持“统一共性、兼顾特色”原则,共同商定立法框架与核心制度,围绕雷电易发区划定、监测设施共享、预警统一发布、重点单位监管及应急联动等环节联合调研论证,形成协调统一的具体规定,同时允许各市增设特色条款,实现灵活适配。

在立法机制协同方面,构建“省级统筹、三级联动、全程同步”工作机制,依托司法行政部门程序审查优势与气象部门业务技术支撑,对三市立法提供全链条指导。三市同时建立定期会商、联合调研、信息互通等市际协同机制,实现立项、起草、调研、提请、审查、审议、施行“七同步”,确保规章同步、同质出台。

在防御措施协同方面,三方构建权责清晰、闭环管理的责任体系,将雷电防御纳入市、县政府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明确雷电防护装置所有人或管理人为维护检测第一责任人;对农村防雷薄弱场所及油气基地、景区、文物等重点领域明确专项要求;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全面提升区域雷电灾害防御协同效能。

省气象局将持续完善协同立法模式,推动协同立法向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气象信息资源管理等关键领域延伸。

新疆哈密、吐鲁番:

协同立法合力筑牢百里风区交通安全防线

近日,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查批准,《哈密市百里风区公路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规定》《吐鲁番市百里风区公路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规定》正式出台。这是新疆首部采用区域协同立法模式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跨区域协同应对极端天气取得重要突破。

百里风区横跨哈密、吐鲁番两地,频发的极端大风天气对连霍高速等交通大动脉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此前受行政区划限制,两地在应对跨区域极端天气时,存在信息共享不及时、应急响应不同步、处置标准不统一等治理难题。

位于百里风区核心区域的十三间房气象站的大风沙尘天气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

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指导和部署下,两地人大常委会开创性开展区域协同立法,通过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联席会议等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共性问题。

两法规强调,极端天气应对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协同联动、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减轻灾害危害。其中,气象部门负责制作、发布百里风区极端天气预警信息,明确预警级别、影响范围和影响时段;建立两市应急响应协同启动制度,当极端天气达到“发布橙色以上跨区域预警、可能造成跨区域交通中断或重大人员伤亡、两市应急管理部门会商需联合启动”等情形之一时,两市政府将联合启动应急响应。

同时,两法规明确,将设立吐鲁番—哈密应对百里风区公路极端天气联合指挥部,成员单位涵盖应急管理、气象、公安、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多部门及相关企业;建立百里风区公路极端天气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监测数据、预警信息、灾害情况等实时互通。

两地气象部门将织密气象监测网络,建立广播、电视、互联网、通信运营企业等多渠道立体式预警传播机制,确保公路沿线预警信息高效触达公众。

作者:赵娜 郭青 陈争 周爱春 何玉婷 石侃

视频文案:张宏伟 段昊书

视频策划:崔国辉

视频制作:李根

编辑:王亮 贾静淅

发布:卢健

审核:段昊书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