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追踪双保险,开启隐私两重门!骗子瞬间“无处遁形”

这个说法听起来像是某种网络安全或隐私保护策略的比喻或夸张说法,实际上在现实中并不完全准确。以下是对这个说法的解析:
1. "关闭两个设置":这可能指的是关闭两个可能泄露你个人信息的设置,比如关闭位置共享、关闭浏览器历史记录等。
2. "打开两个开关":这可能指的是打开两个可以增强你网络安全或隐私保护的设置,比如开启双重认证、开启隐私保护模式等。
3. "骗子直接“找不到你”":这个说法可能是在夸张地描述通过关闭一些设置和开启一些保护措施后,可以大大增加骗子找到你信息的难度。
然而,在现实中,即使你采取了这些措施,也不能完全保证自己不会成为骗子的目标。骗子可能会使用其他手段来获取你的信息,比如通过社交工程、钓鱼网站等。
因此,虽然关闭一些设置和开启一些保护措施可以提高你的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水平,但并不能完全防止骗子找到你。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你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比如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警惕网络诈骗等。

相关内容:

现在骗子的手段越来越隐蔽,从冒充客服、公检法,到刷单返利、虚假贷款,花样翻新不说,还总能精准获取个人信息。很多人疑惑,自己没泄露过信息,骗子怎么知道手机号、家庭住址甚至消费记录?其实问题往往出在手机设置上——一些默认开启的功能,正在悄悄泄露你的隐私,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套实用的“2关2开”防骗设置法,不用下载任何APP,5分钟就能操作完,设置好后能大幅降低被骗子盯上的概率。这些设置都是基于手机系统的原生功能,经过安全机构验证,既不影响正常使用,又能从源头守护隐私,建议大家看完就动手调整。

首先要明确,防骗的核心是“减少隐私泄露”和“增强安全防护”,这“2关2开”正是围绕这两个核心设计的:关掉泄露隐私的功能,打开守护安全的开关,双管齐下,让骗子“无信息可查、无漏洞可钻”。

一、先关这2个设置,堵住隐私泄露的“漏洞”

1. 关闭“广告与隐私”中的个性化推荐

不管是安卓还是苹果手机,都有一个默认开启的“个性化广告”功能,它会通过分析你的浏览记录、搜索内容、APP使用习惯,甚至地理位置,给你推送精准广告。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些被收集的个人数据,可能会通过广告联盟泄露给第三方,甚至被骗子获取,用来精准诈骗。

以苹果手机为例,路径是:设置-隐私与安全性-广告-关闭“个性化广告”;安卓手机(以华为为例)路径是:设置-隐私-广告与隐私-关闭“限制广告跟踪”(部分机型叫“个性化推荐”)。关闭后,手机不会再根据你的行为推送精准广告,同时也会停止向广告商提供你的个人行为数据,从源头减少信息泄露风险。

根据《2024年中国手机隐私安全报告》显示,开启个性化广告的用户,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概率是关闭用户的3.2倍。很多骗子正是通过广告联盟购买用户画像,从而实施精准诈骗,比如冒充你常购物的平台客服,说出你的订单信息,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2. 关闭不必要的APP位置权限

很多APP在安装时,会默认申请“始终允许”获取你的地理位置,哪怕你根本不用它的定位功能。这些APP会持续收集你的位置信息,不仅会泄露你的日常行踪,还可能让骗子通过位置判断你的生活习惯,比如知道你经常去某家银行、某个小区,从而设计更逼真的诈骗场景。

调整方法很简单:打开手机设置-隐私-权限管理-位置信息,逐一查看每个APP的位置权限,把“始终允许”改成“仅在使用期间允许”或“拒绝”。尤其是购物、社交、娱乐类APP,除了地图、外卖等必须用到定位的APP,其他都建议设置为“仅在使用期间允许”。

数据显示,超过60%的用户都给了非必要APP“始终允许”的位置权限,而这些权限正是骗子获取用户行踪的重要渠道。比如骗子知道你刚去过医院,就可能冒充医保局工作人员,说你的医保账户异常,从而实施诈骗。

二、再开这2个开关,筑牢安全防护的“屏障”

1. 开启“陌生号码识别”和“骚扰拦截”

现在几乎所有手机都自带陌生号码识别和骚扰拦截功能,默认可能是关闭的,需要手动开启。这个功能能自动识别被大量用户标记的诈骗电话、骚扰电话,并进行拦截或标注,让你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可疑号码,避免误接。

苹果手机路径:设置-电话-开启“识别骚扰电话”(需要运营商支持,部分地区已默认开启);安卓手机(以小米为例)路径:设置-安全-骚扰拦截-开启“骚扰电话拦截”和“陌生号码识别”。开启后,手机会自动同步云端的诈骗号码库,实时更新拦截名单。

根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全国共拦截诈骗电话18.6亿次,其中90%以上的诈骗电话都能被手机自带的拦截功能识别。开启这个功能,能帮你挡住大部分诈骗电话,减少被骗的机会。

2. 开启“应用权限最小化”和“敏感操作验证”

很多APP会申请过多的权限,比如一个简单的手电筒APP,却要获取你的通讯录、短信权限,这些权限很容易被滥用,导致信息泄露。开启“应用权限最小化”功能,能限制APP获取不必要的敏感权限,从源头降低风险。

同时,建议开启“敏感操作验证”,比如支付、转账、修改密码时,需要进行二次验证,比如输入验证码、指纹识别或面部识别。这样即使手机不慎被他人拿到,也能避免财产损失。

苹果手机路径:设置-隐私与安全性-权限管理,逐一设置APP权限;设置-密码与账户-开启“双重认证”。安卓手机(以OPPO为例)路径:设置-隐私-权限管理-开启“权限最小化”;设置-安全-支付保护中心-开启“支付验证”。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测试,开启应用权限最小化的用户,信息泄露风险能降低75%;开启敏感操作二次验证的用户,遭遇财产诈骗的概率仅为未开启用户的1/10。这些简单的设置,能给你的手机和财产上一道“双保险”。

三、除了“2关2开”,这3个习惯也能帮你防骗

1. 定期检查APP权限

建议每个月检查一次手机APP的权限设置,看看有没有新安装的APP申请了不必要的权限,及时关闭,避免“隐形泄露”。

2. 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

收到短信、微信里的陌生链接,哪怕看起来很正规,也不要轻易点击,尤其是带有“积分兑换礼品”“账户异常”“免费领取”等字样的链接,很可能是钓鱼链接,点击后会窃取你的个人信息和密码。

3. 给手机设置强密码

不要用生日、手机号等容易被猜到的数字作为手机密码,建议设置8位以上的混合密码(数字+字母+符号),并开启指纹或面部识别,提高手机的安全性。

四、最后提醒:防骗没有“一劳永逸”,但细节能降低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没有任何一种设置能100%防骗,骗子的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但通过“2关2开”和良好的使用习惯,能大幅降低被骗子盯上的概率,给你的隐私和财产多一层保障。

很多人觉得“我没那么倒霉,不会被骗”,但根据公安部的数据,2024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共立案86.7万起,平均每天就有2300多起,被骗的人往往都是觉得“不会轮到自己”的人。与其事后后悔,不如提前做好防范,花5分钟设置一下手机,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