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您的担忧。“跑断腿”形容的是以前办理银行卡的繁琐,而“不注销藏风险”则点明了闲置银行卡确实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处理闲置银行卡,确实需要引起重视。
以下是关于如何处理闲置银行卡(包括“跑断腿”时代办的旧卡)的详细建议:
"为什么闲置银行卡不能不管?"
1. "账户盗用风险:" 银行卡信息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泄露(如丢失、被盗、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一旦泄露,他人可能利用您的闲置卡进行非法交易或盗取资金。
2. "产生费用风险:" 部分银行对长期不动的账户会收取账户管理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虽然金额不大,但积少成多,且可能持续收取。
3. "影响信用记录:" 如果该银行卡关联了贷款、信用卡或其他需要履约的合同,长期不使用或处理不当可能影响个人信用。
4. "身份信息泄露风险:" 银行卡是重要的身份标识之一,长期保留可能增加身份被盗用的风险。
5. "政策风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的要求,银行对长期不动账户可能采取限制非柜面交易、要求腾挪等措施。
"如何处理闲置银行卡?—— 推荐“注销”"
处理闲置银行卡最彻底、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去银行办理注销"
相关内容:
来源:法治日报
北京市民陈先生最近被几张“没用的卡”愁坏了:从上学到工作,手里攒了5张不同银行的银行卡,有的只剩几元钱,有的还有百十来元,想注销却得拿着身份证跑不同银行的柜台,来回两趟还没办完。“上学办的学费卡、换工作后的工资卡、为还房贷开的专用卡……不用了就搁着,真要注销才知道这么麻烦。”陈先生的困扰,其实戳中了很多人——每个人的钱包里,或多或少有几张“睡大觉”的银行卡。
注销银行卡,到底有多折腾?
和陈先生一样,32岁的北京市民张女士近期的空闲时间也全耗在闲置卡上:想注销A卡,去A银行发现,由于卡办得太早,卡号早忘了,需要先查询卡号;去B银行,发现B卡丢了,工作人员说“得先补卡,等一周才能注销”。
“都是用我的身份证办的,为什么必须去线下营业网点,还不能一网通查、一网通办?”张女士对此十分不解。
某银行工作人员透露的现行规则道出了银行卡注销的难点:
储蓄卡(借记卡)注销必须线下跑:只能本人带身份证前往柜台办理,还得提供卡号(记不清可查);如果卡丢失了,多数情况要先补卡再注销,又多一道流程;
信用卡注销反而简单:打客服电话就能注销,前提是卡内无欠款、无余额;
长期不用会“冻住”:超过5年没有交易的卡,功能会被限制;卡内有钱要去柜台激活或注销,没钱的话部分银行会直接注销(具体看各家银行规则)。
“沉睡卡”存风险,不使用抓紧注销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启动了“长期不动账户”管控或清理行动。之所以对这些账户管控清理,是为了助力打击洗钱、电诈等行为,防范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尹振涛介绍说,别以为银行卡放着不用就没事,这些“沉睡的卡”,对用户和银行而言都是负担。
对普通人来说:部分银行对长期闲置账户收取小额管理费,用户可能因遗忘产生不必要支出,虽然单张卡费用不高,但多张闲置卡累积下来,也会造成一定的资金浪费。若没保管好闲置卡,将其随意出售、出借,可能涉嫌“帮信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给自己带来麻烦。
对银行来说:制卡费、系统维护费、合规监管费……大量闲置卡占着资源却不产生收益,反而加重运营负担。
储户需注意,银行也要优化流程
面对账户可能被管控或清理的情况,不少储户坦言“心里没底”,对后续该如何处理也存在困惑。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上海功承瀛泰(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市律师协会银行与金融专业委员会委员李瑞说,普通人可以先做两件事:一是精简卡片,只留一两张常用卡(工资卡+日常消费卡),没用的卡赶紧注销,别囤着;二是闲置卡再没用也不能卖、不能借,注销前确认卡内无余额、无欠款。
李瑞建议,为方便用户注销银行卡,银行需优化相关流程:多渠道提醒,通过手机银行弹窗、短信告诉用户“你的卡已休眠”,明确余额和注销步骤;开通线上注销,让用户“刷脸+身份证”核验后,线上一键完成“资金划到常用卡+注销休眠卡”,不用跑柜台;小额账户简化,卡内余额不多的,直接简化转账、注销步骤,别让用户“为小钱跑断腿”。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丹东 见习记者 于天航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