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再猜速度 Type" 这个短语本身看起来像是一个标题、口号或者某个产品/服务的名称,但含义有些模糊。根据字面意思,它可能指的是:
"一种类型,其速度不再需要猜测。" 这可能是指某种技术或产品,它能够提供已知或可预测的速度,消除了不确定性。
"一种关于速度的类型。" 这可能是指某种与速度相关的分类或分类系统。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短语,我们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信息。例如:
"它出现在哪里?" 是广告、产品说明书、文章标题,还是其他地方?
"它所描述的对象是什么?" 是一种产品、技术、服务,还是其他事物?
有了更多的信息,我们才能更准确地理解 "不用再猜速度 Type" 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猜测,基于不同的语境:
"如果它是一种产品," 那么它可能是一种新的汽车、电动车、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其速度非常稳定或可预测,用户无需猜测。
"如果它是一种技术," 那么它可能是一种新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或其他技术,其速度非常可靠,用户无需猜测。
"如果它是一种服务," 那么它可能是一种新的物流服务、运输服务或其他服务,其速度非常可预测,用户无需猜测。
总而言之,"不用再猜速度 Type" 这个短语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才能理解其确切含义。
相关内容:
可能有很多小伙伴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明知道高速USB Type-C设备的传输速度,也连对了电脑的高速接口,但实际速度就是上不去。或者明明使用设备标配的高速充电接口Type-C,但充电速度还是慢悠悠的。它们的原因大都是Type-C线的搭配不对,在Type-C越来越普及,手头Type-C线缆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当然也就更容易搞混、配错了。

不过,这种麻烦快要结束了,因为Type-C连线也有了新标准,而且3月15日就开始执行,估计这些明确标注速度与功率的连线应该已经在路上了,以后不管是直接新购连线还是伴随设备的附赠线,都可以更直观的看到能力,搭配使用不再糊涂。这里顺便提一下,为雷电接口优化的Type-C线也会标出支持的标准,一般位于线缆接口上。

首先当然是速度分类,有些细心的小伙伴大概会感到奇怪,这里少了个10Gbps,也就是USB 3.2 Gen2(俗称USB 3.1)的档次,而且USB的制定组织USB-IF也表示不再接受USB 3.2 Gen2 10Gbps Type-C to USB-C数据线的认证,看来官方也发现USB速度档次实在有点太多了。

再看功率档次,这个大概很多小伙伴并不熟悉,其实也少了一个100W的档次,收缩到了60W和240W,前者更偏向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轻薄低功耗移动设备,后者则可以应对笔记本,甚至是一些游戏笔记本或其他高功耗设备。相对来说,100W这个档次就确实有点尴尬,所以被直接放弃了。

所以,最终Type-C连线就变成了下面这些档次,Logo也已经确定。其中480Mbps作为基础,不做特殊标识,其他的速度都与功耗组成很明确的Logo,可能会印刷或者刻印在线缆、接头上,也可能以标签方式附加在线缆上。以后大家购买新线缆,或者整理、使用不同设备的线缆时,终于有了醒目又的依据。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