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4K 对齐" 在很多领域确实已经逐渐被认为有些过时了,或者说,对于某些新的硬件和访问模式来说,更大的对齐粒度可能更合适或更高效。
但这并不意味着 4K 对齐没有价值,它仍然在很多场景下是重要的,甚至可能是推荐的。
让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
"1. 4K 对齐 (4K Alignment)"
"背景:" 4K 对齐主要源于早期的计算机内存和存储系统。由于 CPU 访问内存和从存储设备读取/写入数据通常是以缓存行(Cache Line)为单位的,而早期的缓存行大小通常是 4KB。对齐到 4K 的边界可以确保数据访问的效率,避免跨越缓存行导致额外的延迟或性能损失。
"重要性:"
"性能:" 对于操作系统、文件系统、数据库等需要频繁访问磁盘文件的应用,4K 对齐可以优化磁盘 I/O 性能。
"兼容性:" 很多旧的硬件和软件(包括某些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如早期的 NTFS、FAT32)强制要求文件分配单元(簇)大小为 4K 的整数倍,或者要求某些内存分配必须对齐到 4K。UEFI 固件也常常要求磁盘分区表和某些元数据位于 4K 边界上。
"现状:" 随着 Intel VT-x EPT 和
相关内容:
小伙伴现在应该都知道SSD的4K对齐了吧,什么?你还不了解,《这真不是玄学 SSD 4K对齐正确做法是这样!》参考下吧。不过做完4K对齐分区,回头一看,你可能会发现小伙伴的SSD用的是1024K对齐、2048K对齐……这又是什么鬼啊?!别激动,小编今天就来扯一扯这个事儿。

啥是1024K、2048K对齐?
其实在设置分区4K对齐的时候,只要使用8的倍数去设置,都可以实现4K对齐,而所谓的1024K或者2048K,也就是2048扇区和4096扇区对齐,在设置时注意对齐和起始扇区的数字成比例扩大就行,磁头、扇区直接使用系统默认就好。

相对于4K对齐,这两种对齐方式的起始扇区比较大,因此在硬盘最前端留下了更大的空间,据说可以为分区表等硬盘基础数据提供更好的存储条件。不过这些与咱们的日常使用没啥关系,还是先看看这两种对齐方式的性能如何吧。
性能实测,竟然会这样!
那么,选择这样的对齐方式,到底有啥好处呢?来测一下看看吧。

4K对齐

1024K对齐

2048K对齐
在小编的Win10 64位系统上,1024K对齐和4K对齐的性能很相近,2048K对齐的持续读写速度最高,但小型数据读写性能下降,因此总分反而下降了。这样看来,4K或1024K对齐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更高的对齐方式就没有必要了。
4K对齐的倍数差距并没有想象中大,所以纠结的小伙伴们大可以放心,固态硬盘只要对齐4K即可。比如用Win10进行分区和格式化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会自动对SSD进行较好的优化,大可不必手动调整。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