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科技界一直在探索的方向。手机屏幕想要彻底告别贴膜,需要克服几个关键的技术和成本挑战。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这个进程的因素和当前的技术趋势:
1. "屏幕本身的防护能力提升:"
"更强的耐刮擦涂层:" 现在的屏幕已经采用了非常硬的化学涂层(如康宁大猩猩玻璃系列),但依然会被钥匙、硬币等硬物刮伤。未来需要更高级、更全面的防护涂层,可能结合不同的材料或技术,使得屏幕表面像玉石或琥珀一样难以被刮伤。
"更耐冲击的设计:" 屏幕的抗摔能力也需要大幅提升。目前的屏幕在受到较大冲击时,依然有碎裂的风险。需要更坚固的结构设计或更耐冲击的材料。
2. "显示技术的进步:"
"柔性屏的应用普及:" 柔性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收冲击,减少碎裂。随着OLED等柔性显示技术的成熟和成本下降,未来手机可能会采用更大面积、更耐摔的柔性屏。
"自修复技术:" 这是更科幻但也备受关注的方向。如果屏幕表面材料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修复能力,轻微的划痕甚至裂纹能够自行愈合,那贴膜就失去了大部分意义。目前已有一些初步研究,但距离实用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更
相关内容:
先给大家做个科普:手机屏幕玻璃的硬度,远超你的想象。
一般的手机屏幕硬度:6
康宁大猩猩玻璃Victus:7-8
手指指甲硬度:2-3
兜里的钥匙,铁器硬度:5-5.5
小刀或指甲刀硬度:5-5.5
单位:莫氏硬度

可见,一般的硬度很难对屏幕玻璃造成伤害,尤其是现在的康宁大猩猩玻璃最新一代Victus,广泛被旗舰机采用。
不过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据统计:80%的手机用户都有贴膜,而这80%的用户中,又有接近50%的用户不会正确的贴膜。所谓不正确的贴膜,就是不会正确的选品,比如有人在贴大果粒的磨砂膜,屏幕清晰度降回解放前。有人在贴5块9包邮的钢化膜,清晰度也一言难尽。

而生活常见物的硬度都不如屏幕玻璃,那大家是为了防什么呢?
其实还有一个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小东西,它是石英,也就是常见的沙石沙砾。它很大,路边随处可见,但同时它也很小,小到经常会掺杂在空气中。可能你摸得圆不溜秋,其实放大看它身上全是刺。
石英的莫氏硬度为7,大于一般的手机屏幕玻璃,可能对康宁Victus机型不起作用,但市面上也没有几款真机型。而接触石英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手机在室外一放,不出几分钟就会落上一层灰,夹杂着的可能就有石英。手机往兜里一插,也有可能会碰到。

那么这样看来,手机屏幕贴上一层保护膜是不可避免了吗?
其实还有一种材质,它就是蓝宝石玻璃。常见的 iPhone的镜头,传统iPhone设计的Home键,还有一些高端的手表屏幕玻璃。蓝宝石玻璃的莫氏硬度为9,在自然界中仅次于钻石,钻石的莫氏硬度是10。

如果用蓝宝石玻璃来充当屏幕玻璃的话,几乎就没有人会划伤它的东西了。
还真有手机厂商这么干过,2017年的HTC U Ultra搭载的就是蓝宝石玻璃,不过受限于硬件成本,只有最顶配的机型才有。而这个成本足以让所有手机厂商都望尘却步了,即使有不少厂商敢于下本搭载,我估计用户们仍然会担心被划伤。大家会想:这块屏幕玻璃这么贵,不得找一个钢化膜去保护它吗?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各种屏幕玻璃只是硬度足,但是脆度低。比如大家平常用的碗碟,想划伤很难,可一旦掉在地上会摔得稀碎。
所以很多人贴钢化膜也不完全是为了担心屏幕划伤,而是还在考虑掉在地上的表现。掉在地上倒是没有划痕,结果摔了不少裂缝成了艺术品。
另外手机屏幕不贴膜是不可能的,即使真有这么一种划不伤摔不破的玻璃材料,手机厂商也不会用。因为钢化膜是暴利,就看iPhone衍生出的钢化膜产业,有3块9包邮的,也有999不包邮的,赚钱赚到手麻。

所以说,手机屏幕贴不贴膜?这是一种哲学问题,因为贴不贴不行,不存在一定要贴,也不存在一定不要贴,靠技术解决不了,它的决定权在你手里。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