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洁作为中国顶尖的围棋选手,世界冠军,他的言论往往引起广泛关注。最近他关于“智商税”的评论,确实触及了当前社会教育领域的一些痛点和问题。
柯洁所说的“智商税”,主要是指一些教育机构或产品利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焦虑,提供并不真正有价值或者效果不明显的服务或产品,从而收取高额费用。这种现象在当前社会中确实存在,它不仅给家长带来了经济负担,也给孩子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1. 家长的教育焦虑: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获得最好的教育,这导致了他们的教育焦虑。这种焦虑情绪容易被商家利用,从而催生出各种教育产品和服务。
2. 商家的营销策略:一些商家利用家长的教育焦虑,进行夸大宣传,推出高价但效果不佳的教育产品或服务。他们可能并不真正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是更关注如何从家长那里获取利益。
3. 教育行业的监管: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监管,打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保护家长和孩子的权益。
4. 家长的理性消费:家长应该理性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最好的”教育资源,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总的来说,柯洁的“智商税”评论提醒我们关注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些问题,并呼吁家长、商家和政府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健康、
相关内容:
近日,围棋世界冠军柯洁在直播中炮轰儿童编程课程,直言其为 “智商税中的智商税”,并犀利指出:“你让小孩学这些有毛用,先把语文学好了。”

这番言论迅速冲上热搜,触动了无数家长敏感的神经。在家长对 “不学就来不及” 的焦虑与 “升学加分” 的诱惑之间,儿童编程市场这个“隐秘的角落”究竟是教育的先锋,还是商业的陷阱?
结合柯洁的观点,我们来完整剖析儿童编程是否值得这份高昂的 “焦虑溢价”。
01 柯洁的“反智”三问: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作为曾与人工智能AlphaGo对决的顶尖棋手,柯洁对AI和逻辑的理解远超常人,因此他的质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其核心观点可概括为“反智”三问:
1. 基础学科的根基性: 他强调语文等基础学科是理解和逻辑的根基,代码本质是逻辑语言,缺乏这一基础,编程学习便是空中楼阁。
2. 低龄教育的适用性: 他质疑过早让儿童接触AI编程课程的实际价值,认为这可能适得其反,占用孩子宝贵的早期认知发展时间。
3. 对市场乱象的指责: 他直指市面上的编程课程多是迎合家长焦虑的骗钱行为,其目的并非真正有益于儿童发展。
从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发展理论来看,柯洁的观点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真正需要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编程,通常出现在11岁以上的“形式运算阶段”。
而市面上针对4-6岁幼儿的课程,其目标群体仍处于难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的 “前运算阶段”。过早、不当的教育可能导致孩子的挫败感,甚至扼杀学习兴趣。

02 营销的套路:“白名单”与“万能钥匙”的话术陷阱 儿童编程之所以能野蛮生长,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家长焦虑的精准收割上。
利用“官方”权威获客: 编程机构如“编程猫”等,通过对接公立学校、打着 “普惠编程教育” 的旗号进行获客。部分班主任甚至以“鼓励参赛”为名将家长拉入大群,不间断地推广课程,这模糊了公益教育与商业推广的界限,利用了教育系统的权威性进行商业背书。
“升学”与“白名单”的捆绑营销: 机构将编程学习与 “白名单赛事”(如蓝桥杯) 捆绑,制造“科技特长生”的升学捷径。
然而,就在近期,“蓝桥杯”被移除出教育部竞赛白名单,直接打乱了众多家长的升学规划,也暴露了编程教育行业价值定位的脆弱性。
“万能钥匙”的虚假承诺: 编程机构的话术往往将编程塑造成 “人生的基石”,宣称能全面锻炼数学、英语、语文乃至艺术创造力,是解决所有学科问题的万能钥匙。这种“万物皆可关联”的理论缺乏科学证据,其本质是利用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
事实上,正如新华社报道所指出的,不当的编程培训可能使儿童珍贵的想象力和对世界的好奇心,被机械的思维模式所取代。
03 商业的乱象:低质课程、高昂收费与违规操作 在快速增长和商业扩张的背后,儿童编程行业充斥着低质量课程、高昂费用和不透明的商业操作。
课程质量参差不齐: 许多针对低龄儿童的编程课本质是图形化游戏,采用拖拽积木式的Scratch或自研工具。这种课程与真正的代码编程相去甚远,无法提供真正的思维训练。
加速消耗,促使续费: 部分机构为了营收,会无故降低课程难度,使孩子能快速完成课程,从而被提醒续费。有家长反馈,机构会通过这种手段加速课程消耗,更关注商业利益而非教育效果。
高昂的“焦虑税”: 编程猫的Python、C++等代码课程费用约8000-1.2万元/年,竞赛辅导课程费用更高。普通家庭投入数万学费,往往难以换来对等的教育回报。
更严重的是,部分机构还存在违反教育部门“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000元或60课时” 规定的违规收费行为。
加盟模式的风险: 部分机构采取加盟模式扩大业务,但加盟商往往被当作 “地推工具”,为平台导流,却得不到足够的经营指导和技术支持,甚至被变相抢夺生源。
04 教育的本质回归:“主食”与“保健品”的区分 柯洁“先把语文学好”的观点,指明了教育的本质回归。 在当前以分数和升学为主导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家长必须对各类课程的定位有清晰的认知:
“主食”: 语数外等文化课,是教育消费的绝对核心和升学基石。
“维生素”: 体育、艺术等,兼具育人价值和部分升学通道。
“保健品”: 少儿编程等,虽有“科技特长生”等政策赋予的一定加分价值,但其价值不稳定、难以成为升学本身,始终处于 “可有可无” 的弱选择序列。 代码只是工具,真正的竞争力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
语文学习所涉及的阅读理解、逻辑分析和表达能力,恰恰是编程思维的底层基础。如果孩子连题目要求都读不懂,自然难以拆解抽象的编程逻辑。
作为家长,必须具备区分 “编程思维培养”(逻辑思考、问题分解)与 “编程技能训练”(具体代码知识)的能力。前者可以通过数学学习、阅读和科学实验等更基础的教育活动实现,而后者,过早接触不仅效果有限,还可能因期望落空而扼杀孩子的兴趣。
真正的智能,源于深邃的思考、大局的判断和创造力,而这些能力的基础,是语文、数学等学科所赋予的,而非简单地调用AI接口或拼凑代码。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