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现象,反映了当前数字时代下,家长在管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平板电脑/iPad)时面临的复杂挑战。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1. "孩子的“偷玩”需求:"
"电子产品吸引力大:" iPad等设备集成了游戏、视频、社交等多种功能,对孩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孩子渴望通过这些设备获得娱乐、信息和社交联系。
"规则与自由的心理冲突:" 家长通常会设定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时长和内容规则,但这可能与孩子希望自由、无限制使用的心愿产生冲突。“偷玩”是孩子试图在现有规则框架下,争取更多自主权的一种方式。
"探索与好奇心:" 孩子可能对设备的功能、内容充满好奇,想探索家长限制之外的世界。
2. "杭州妈妈的“背iPad上班”策略:"
"无奈之举:" 这是一种极端但可能被部分家长视为有效的管理方式。孩子在家时,妈妈将iPad随身带,防止孩子在不被允许的时间(如吃饭时、写作业时、睡觉前)偷偷使用。
"反映管理困境:" 这个行为本身就揭示了家长在家监督孩子使用iPad存在困难。孩子可能已经学会了各种“钻空子”的方法,或者家长需要时刻盯着才能遵守规定。
"潜在问题:" 这种方式对妈妈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
相关内容:
暑假才过半,不少老父亲老母亲已经觉得心力交瘁。最难对付的“大Boss”一直都在——孩子手里那台闪着诱惑光芒的电子设备。
姚晴藏在包里的iPad姚晴还记得那个充满“套路”的中午。那天,休业式刚结束,小齐拿着期末成绩单兴高采烈:“老妈,我进步啦!班级前八了!”还没等她把各种夸夸说出口,小齐就迫不及待:“老妈,暑假能不能让我玩会儿游戏?我同学都在玩!”这个要求一出来,姚晴一点都笑不出了。对玩游戏这件事,她一直没有“放开”。小齐经常吐槽爸妈对他“控制”太多,同学讨论游戏的时候,自己一点都插不上话。她当然知道,游戏是现在同学间社交的“硬通货”之一。上一次的小组活动,她在一边观察,班里几个男生热火朝天地讨论某个游戏的新装备,而小齐只能站在一旁尴尬地搓手指。小齐又补充,自己有两个好朋友六年级就实现手机自由了,也玩游戏,但并没有影响成绩。“别人很自律,你几斤几两我还不知道吗?”姚晴习惯性地想说教一通,在看到儿子失落的表情时赶紧暂停。谈判了一通后,她和小齐达成共识,暑假周五、周六两天可以每天玩1小时游戏,其他时间每天可以有1小时的看视频、使用社交软件等时间。小齐欢呼着跑开了,但姚晴发现,烦恼更多了。虽然订好每天只能晚饭后才是看iPad的时间,但她很快发现,即使把iPad放在自己卧室的抽屉里,儿子也会像只惦记着鱼干的小猫,时不时就去转悠几圈。更夸张的是,有次她提前回家,竟看见小齐对着锁屏界面发呆,因为可以看那张游戏角色的壁纸。“儿子还振振有词,说自己没玩,只是看看照片。心思都在游戏上!”姚晴当机立断,决定采用同事传授的“物理隔离法”。从此,她的通勤包里,多了一台iPad。每天早晨,当她把设备装进包里时,总能听见小齐的一声长叹。但没有了iPad,小齐似乎又找到了新的途径和乐子,在电视上看游戏视频。“打不了,就退而求其次,看别人打。”姚晴突然意识到,在这场电子设备攻防战中,堵的效果并不好,压下葫芦起来瓢。但什么方法更有效呢?她还在摸索。六年级女儿每天刷视频妈妈把“潘多拉魔盒”藏车里陈哲最近很头疼,六年级的女儿小茜突然宣布要当时尚博主。这个暑假,小茜的日常,是瘫在沙发上刷各种美妆视频、测评,还会时不时和她分享各种美妆术语和产品。“她特别崇拜美妆博主,说自己以后也要当有百万粉丝的博主。”一天晚饭时,小茜兴奋地宣布她的“理想”,陈哲差点被饭噎住。看着女儿稚气未脱的脸,她气不打一处来:“你先把暑假作业写完!”过了一段时间,陈哲发现,小茜不仅刷视频,还经常和同学聊天,有时候花好几个小时讨论明星八卦、穿衣打扮,还给同学科普“美妆课堂”。“心野了,还怎么学习!”更让她血压升高的是,女儿居然攒了零花钱,要她帮忙买口红。“必须断舍离!”陈哲想到自己多次改iPad密码被破解,干脆下楼把“罪魁祸首”塞进汽车储物袋里。当小茜又一次伸手要设备时,她面不改色地表示:“爸爸带去公司了。”很快,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每天写完作业,小茜直抱怨无聊。为了转移注意力,陈哲开启了兴趣班轰炸模式,每天都给小茜排2到3个兴趣班。绘画、游泳、街舞……看着小茜早出晚归,陈哲在烈日下接送途中总深感无力。前几天,街舞老师反馈:“小茜经常借同学手机看。”“可能我不应该那么反感小茜感兴趣的东西。”陈哲反思,她打算尝试了解后,给小茜多一点的建议,比如购置拍摄设备,并引导女儿系统学习视频制作。“当发现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时,父母需要保持理性平和的态度。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如责骂、训斥或反复说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亲子矛盾,让孩子反感和抗拒。”一位小学资深班主任老师表示,家长要分析沉迷背后孩子内心的需求,“可能是社交需求未被满足,或是现实成就感缺失。”她建议,家长可以通过理解和引导,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战术”,制定合理的电子设备使用规则,并提供丰富的线下活动选择,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把电子设备使用转化为学习机会,并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放松、娱乐方式。暑假是孩子电子产品依赖的高发期,如何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你遇到了哪些困惑?有没有什么妙招?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来源:潮新闻
这场持久战让家长们精疲力尽:“为了防儿子,我每天背着iPad上班,感觉自己像个移动保险柜!”“我把开机密码改得自己都记不住了!”还有家长苦笑,自己来个“灯下黑”,把iPad塞进了书包,儿子居然一周后才发现!“如果把玩平板的心思花在暑假作业上该多好。”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天在升级,有的家长变身“电子产品保管员”,每天背iPad上下班;有的玩起了“密室逃脱”,把平板藏进汽车最隐蔽的角落;有的用上了“经济制裁”,超时就扣零花钱。可孩子们见招拆招的本事让大人们直呼“太难了”。“现在每天下班回家,不是问作业有没有写,而是担心有没有偷用电子产品!”一位妈妈苦笑,“跟电子产品斗智斗勇,比上班还累!”儿子要偷玩妈妈背着“iPad”上班最近,姚晴的包里多了一位“常住客”——初一儿子的iPad。“我每天都非常小心,早上背着去公司,下班再背回来。”
姚晴藏在包里的iPad姚晴还记得那个充满“套路”的中午。那天,休业式刚结束,小齐拿着期末成绩单兴高采烈:“老妈,我进步啦!班级前八了!”还没等她把各种夸夸说出口,小齐就迫不及待:“老妈,暑假能不能让我玩会儿游戏?我同学都在玩!”这个要求一出来,姚晴一点都笑不出了。对玩游戏这件事,她一直没有“放开”。小齐经常吐槽爸妈对他“控制”太多,同学讨论游戏的时候,自己一点都插不上话。她当然知道,游戏是现在同学间社交的“硬通货”之一。上一次的小组活动,她在一边观察,班里几个男生热火朝天地讨论某个游戏的新装备,而小齐只能站在一旁尴尬地搓手指。小齐又补充,自己有两个好朋友六年级就实现手机自由了,也玩游戏,但并没有影响成绩。“别人很自律,你几斤几两我还不知道吗?”姚晴习惯性地想说教一通,在看到儿子失落的表情时赶紧暂停。谈判了一通后,她和小齐达成共识,暑假周五、周六两天可以每天玩1小时游戏,其他时间每天可以有1小时的看视频、使用社交软件等时间。小齐欢呼着跑开了,但姚晴发现,烦恼更多了。虽然订好每天只能晚饭后才是看iPad的时间,但她很快发现,即使把iPad放在自己卧室的抽屉里,儿子也会像只惦记着鱼干的小猫,时不时就去转悠几圈。更夸张的是,有次她提前回家,竟看见小齐对着锁屏界面发呆,因为可以看那张游戏角色的壁纸。“儿子还振振有词,说自己没玩,只是看看照片。心思都在游戏上!”姚晴当机立断,决定采用同事传授的“物理隔离法”。从此,她的通勤包里,多了一台iPad。每天早晨,当她把设备装进包里时,总能听见小齐的一声长叹。但没有了iPad,小齐似乎又找到了新的途径和乐子,在电视上看游戏视频。“打不了,就退而求其次,看别人打。”姚晴突然意识到,在这场电子设备攻防战中,堵的效果并不好,压下葫芦起来瓢。但什么方法更有效呢?她还在摸索。六年级女儿每天刷视频妈妈把“潘多拉魔盒”藏车里陈哲最近很头疼,六年级的女儿小茜突然宣布要当时尚博主。这个暑假,小茜的日常,是瘫在沙发上刷各种美妆视频、测评,还会时不时和她分享各种美妆术语和产品。“她特别崇拜美妆博主,说自己以后也要当有百万粉丝的博主。”一天晚饭时,小茜兴奋地宣布她的“理想”,陈哲差点被饭噎住。看着女儿稚气未脱的脸,她气不打一处来:“你先把暑假作业写完!”过了一段时间,陈哲发现,小茜不仅刷视频,还经常和同学聊天,有时候花好几个小时讨论明星八卦、穿衣打扮,还给同学科普“美妆课堂”。“心野了,还怎么学习!”更让她血压升高的是,女儿居然攒了零花钱,要她帮忙买口红。“必须断舍离!”陈哲想到自己多次改iPad密码被破解,干脆下楼把“罪魁祸首”塞进汽车储物袋里。当小茜又一次伸手要设备时,她面不改色地表示:“爸爸带去公司了。”很快,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每天写完作业,小茜直抱怨无聊。为了转移注意力,陈哲开启了兴趣班轰炸模式,每天都给小茜排2到3个兴趣班。绘画、游泳、街舞……看着小茜早出晚归,陈哲在烈日下接送途中总深感无力。前几天,街舞老师反馈:“小茜经常借同学手机看。”“可能我不应该那么反感小茜感兴趣的东西。”陈哲反思,她打算尝试了解后,给小茜多一点的建议,比如购置拍摄设备,并引导女儿系统学习视频制作。“当发现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时,父母需要保持理性平和的态度。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如责骂、训斥或反复说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亲子矛盾,让孩子反感和抗拒。”一位小学资深班主任老师表示,家长要分析沉迷背后孩子内心的需求,“可能是社交需求未被满足,或是现实成就感缺失。”她建议,家长可以通过理解和引导,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战术”,制定合理的电子设备使用规则,并提供丰富的线下活动选择,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把电子设备使用转化为学习机会,并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放松、娱乐方式。暑假是孩子电子产品依赖的高发期,如何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你遇到了哪些困惑?有没有什么妙招?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来源:潮新闻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